时间:2024-04-24
杨素花 王婧
摘 要:制造业在“智能物流”发展的背景下,非常重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了青岛市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发现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库存积压、成本高、供应链成员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据此提出开发“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并使之在青岛市制造业中应用及推广的措施,以期提高制造业经营利润,增快其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智能物流;青岛市;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040-03
受德国工业4.0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出台。如今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行业的共识。物流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制造企业对物流的关注度上升到新的阶段,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的金融中心,“十三五”期间,青岛市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制造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一、青岛市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通过访谈调查、实地调查、电话调查,分析了青岛制造业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发展及应用情况。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调查了海信集团、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2019年12月以来,调查了青岛五顺汽车模具部件有限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青岛六和方盛机械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共调查了制造业的供应商100家,其中,32家是上汽通用五菱二级供应商,29家是即墨一汽大众供应商,18家是北汽新能源供应商,21家是海尔供应商。
调查发现,目前青岛市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分为三个水平层次。
第一类企业主要有国企、造船企业等,如武船重工、中海油,管理粗放或者是生产节奏缓慢的企业。是最初级的管理水平,就是全部使用原始管理方式、手工台账、表格记录。出入库使用领料单等,没有系统化运行,即使使用系统,系统也存在极大的不完备性,库存失控,使用无序,更谈不上供应链的衍生,不能管控到供应商层级,使用的工具是最简易的办公工具,属于原始级别。
第二类企业主要有五顺、六和方盛等,是简单运用ERP的企业,该部分ERP系统主流是由国内财务软件起家的公司开发的。比如金蝶,用友等。这部分ERP主要用于流动资产管理,对于供应链的管理,更多是连接财务管理到库存,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生产、供应环节的信息疏通,库存量管理、拉动等等,还都采用比较原始的手段。辅助定期盘点,只是保证资产不流失。
第三类企业,如海信、上汽通用五菱等,是比较全面使用ERP的公司,比如在大部分工作环节使用SAP的企业,或者用简单的ERP模块配合其他一些小程序实现辅助功能。这类企业管理供应链的信息有效性高,相对较好。但是,不同的数据库导致的数据整合是主要困难,以至于数据整合消耗大量的精力,也显现很多管理漏洞,后续推广硬件升级。这类企业相对来说走在时代的前沿,运用新信息时代的物联技术,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第三类企业在物流管理“智能”发展方面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结合企业的实际,着力提高现代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快速响应、准时配送、精益生产等目标,不断开发适应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建设高度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物流体系。
二、青岛市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ERP没有解决供应链管理难题
制造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ERP系统应用模块较少或简单,还缺乏一种关键作用软件来解决管理库存的衡量、拉动能力的保证、响应时间及时以及公司资产实现轻量化、资金周转率提高等问题。
(二)库存积压、成本高
调查显示,29.7%的企业反映,目前在生产经营和采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减少、订单不足,造成的库存积压成本上升的局面。
目前,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成效并不明显。以供应链管理能力最好的汽车行业为例,外地供应商库存普遍维持在7—15天左右,海外供应商库存维持在30天左右,即便是本地供应商,库存也在1—2天左右。这与日本丰田的1小时库存,甚至零库存,还有很大的管理差距。
目前青岛市已经引进的汽车企业有6家: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比亚迪、中国重汽、一汽解放,均系产能突出的重要车企,总的库存资金占用是巨额浪费。如某汽车企业的年产量的库存资金消耗保守估计为1 260万元。这仅仅是汽车行业,其他的家电、零配件、船舶制造等行业都存在库存优化空间。
(三)供应链成员信息沟通不畅
除了库存以外,整个生产制造业的信息拉动,也存在信息闭塞问题,生产线边的物料消耗无法准确传递至仓库和供应商,是造成库存积压的重要原因。
信息在物流过程中的严重闭塞,导致企业资源利用率低,在企业仓库、RDC、LOC甚至是线边库位,周转率都在较低水平。这不仅导致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过程紊乱,从而降低质量水平,引发整体管理失效等等。
(四)人员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以青島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为例,企业用于线边配送人员,一条生产线有32人,分2班,其中每班16人;还有负责巡线人员4人,负责扫描2人,负责响应2人,负责配送8人。
该企业线边员工年流失率56%,均是因为智能化软件应用少、工人工作负担较重而离职。同时又导致该企业对于配送岗位提升20%工资,增加了人力成本,但是员工流失率降低有限(据2019年数据,该公司年度共计招聘员工1 198人,离职716人,其中1类员工离职人数达到649人,一线离职率达到90%,同比2018年没有减少)。
近几年,职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缴费等不断增长使企业人工成本快速攀升,同时,人才供需脱节造成结构性招工难也提高了招工和培养成本。2019年12月调查中,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在生产经营和采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生产柔性较差
现在由于市场多变,企业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已经越来越困难,更多的是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对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这种定制,对生产要求很高,尤其是对于物流供应要求很高。但是目前青岛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很难支持绝对柔性的生产,物流经常成为瓶颈,导致企业对消费者的满足不够,消费潜力没有得到挖掘。
三、“智能物流”背景下青岛市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及推广
(一)“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
1.“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
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可以更好地降低物流在仓储、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主动获取信息,最终实现信息流和物流、资金流的同步。
“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时间窗口管理、零件规划路径(PFEP)管理、标签条码机物料射频信息管理、线边物流配送管理(LES)、自动化仓储管理、周转包装管理(CMC)等,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柔性生产。
2.提升利润空间
简单地说,投资回报率=利润率×周转率×财务杠杆
企业提升自己管理竞争力的途径,将是管理利润率、周转率、以及财务杠杆的综合能力,而这项公式中的三项都与供应链的设计息息相关。因此,将供应链管理全面推向智能化,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及利润来源。
调查得知,青岛六和方盛是汽车制造厂的车身零件供应商。该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汽车磨具技术以及冲压焊接技术,供应链管理本着简约、适用原则,利用员工采用简单电子表格管理,流程详尽。
后续,该公司由于长期库存积压(月总库存周转率达到10.38),同时发生关键件断料停产情况,导致生产停工时间长达500分钟/月。基于以上数据,该公司决定使用供应链物流软件,管理公司在制品、原材料库存。
以2019年下半年的库存周转率数据为例。该公司实施“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3个月以后,公司核算第三季度总库存周转率,第三季度3个月的总库存周转率分别为9.18、8.54、7.89;第四季度,库存周转率为6.95、6.78、6.83,由于客户要求其原材料库存量(保密信息),所以库存周转率下降至6.8±0.2为合理水平。同期,公司现金流量表表明增加环比现金量600万元人民币整。
3.信息沟通顺畅,实现快速响应
在中国制造变更为中国智造的新时代,信息化将是制造业腾飞的必由之路。制造企业若能更灵活地掌握资源、更良好地运营场地、更有效地控制库存、更及时地完成拉动、更理想地构建体系、更轻便地完成制造,便能实现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服务、更快的响应、更好的产品。
青岛上汽通用五菱总装车间,每月由于配送不及时的停线为400分钟,均由于预警员预警不及时、信息传递不良导致。随后,配送采取LES拉动系统运行,运行以后,每月配送不及时停线降低到160分钟。
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将是下一轮“智慧”的重压用武之地。
(二)推广“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在青岛制造业应用的措施
1.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向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迈进
目前,青岛市制造业不能使用单一企业视角,要从整个产业链考虑。一级企业完成信息化改造以后,会由于效率增加,将问题顺延至二级企业。所以,后续供应链物流的主要优化目标将是头部企业的二级企业以及三级企业。此类企业大部分为传统管理方式,由于市场优势,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可是,客户单方面需求提高,会导致低效瓶颈主要存在二级企业,所以,后续存在一个大趋势,主要是头部企业带领整个产业链进行信息系统升级,没有升级的腰部企业,将伴随整个供应链被市场淘汰。
青岛市制造业要增强现代物流的开放意识。与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相比,物流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加强供应链物流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以及经验。
2.加强科技知识含量,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强化制造业内部系统构建,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企业内部系统方案,提高系统的“智能”性能,从而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企业内外信息沟通和管理,集约地实现物流功能,缩小与先进制造业的差距。
3.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制造业向现代化物流提升转型的成败,物流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了解,不仅是运输、配送专家,还应熟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采购等工作环节,还必须具备对物流诸环节进行协调的能力。
4.“软硬结合”的供应链管理方式
供应链管理趋势将不再是使用单一信息系统解决管理问题,很多信息传递也不仅仅是依赖条形码、RFID等传统方式解决。未来,多维扫描、自动化仓储、自动录入、无序抓取等技术,会逐渐将信息带入到物流管理系统当中,所以,需要依靠一整套解决方案,融合信息技术、智能硬件、云存储、云计算,甚至引入深度学习算法,以将物流供应链打造为最优状态,做到库存最小、成本最低。很快,4PL将会在市场上成为主流,为企业提供全套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届时,现有的程序软件都将成为物流体系中的元素接受整合,新的供应链生态将会出现。
参考文献:
[1] 任芳.探索智能制造,聚焦智慧物流——记2016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6,(4):54-59.
[2] 邵广利.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對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2,(11):80-82.
[3]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王银银,卞华.信息化背景下船舶制造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4,(12):343-345.
[5] 范春.区域性智慧物流信息化的规划与设计[J].电子政务,2012,(7):96-105.
[6] 王艳.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及其经济性评价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