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文/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 郭伟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身处的信息环境,对以信息传播和共享作为使命的图书馆的发展也必然产生巨大影响。未来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一座藏书库和读者阅览空间,而是提供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与特色化服务的线上线下互补互动的知识中心。可以说,馆员能够应对信息化时代信息服务挑战,对图书馆发展转型起到决定性作用,正如有位学者指出:“我们不可能有好的图书馆,除非我们有好的图书馆员”。而好的馆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图书情报素养并具备胜任现代图书馆工作所需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这迫切要求我们从思想和职业素养上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同时也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激励和保障机制,为馆员队伍建设提供内外兼备的持续动力。
作为一个职业,图书馆工作是常规性的事务,往往被大众认为没有过高价值,馆员所享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不高。与此同时,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和满足读者服务需求,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显然会使馆员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和情绪。如何疏导不良情绪、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使图书馆员在提供服务中获得工作乐趣和职业满足感,这就需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员思想素质建设。从思想素质建设的层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图书馆精神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必要的思想和心理疏导措施。
(一)图书馆精神建设。图书馆精神建设的核心是引导馆员牢记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内涵和从事这一工作的使命担当。作为谋生的手段而言,馆员这个职业绝不会成为追求金钱和权力的人的好选择,如果没有对于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图书馆工作显然是枯燥乏味的。一个真正的馆员,要能够思考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内涵,虽然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迫使图书馆完成自身结构和功能再造,但是变化的只是图书馆实现使命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图书馆担负的基本使命并没有发生变化。“资源共享一直是图书馆界追求的服务目标”“图书馆的使命就是将书面记录之知识和思想通过图书馆制度传递给所需的人们,以此为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服务,进而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图书馆员工作的意义正在于,他们能够为读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发展空间的拓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和知识,能够为个人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乃至国家的进步作出看似微小实则巨大的贡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保存、文化的丰富和文明的传承。有了这样的理念和精神,馆员自然会对图书馆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在工作中,也就能够自觉做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奉献于图书馆事业,努力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职业道德建设。图书馆精神建设的目的在于引导馆员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价值,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则在于引导馆员自觉遵循图书馆工作的职业规范。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必须具有从事一般工作都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此外,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员还应格外遵守两个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一个涉及知识产权,这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分享功能有关。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得图书馆所具备的数据共享、信息流通功能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张力变得更为突出。虽然二者并不存在绝对的矛盾,但是图书馆员在提供相关服务时,确实存在着修改、仿冒和剽窃他人科研数据、智力成果的可能。另一个涉及隐私权,这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紧密相关。现代图书馆服务具有显著的数字化特征,既便捷了读者,也带来了数据隐私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仿佛完全处于赤裸的状态,隐私不再隐私,而是成为数据商品被买卖和交易。”馆员接触并掌握了大量读者的数字信息,也自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因此,必须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图书馆员遵循职业规范,确保数据安全和读者隐私权。
(三)思想和心理疏导。一般来说,馆员对自身工作都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在具体工作中也能够遵循相关的职业规范,乐于为读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但是,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台前还是台后,馆员们的工作往往是重复性的事务,“本身就必然滋生枯燥乏味感,工作空间又具有相对封闭性,使得馆员很少能有时间和机会参与、从事其他社会活动而导致生活圈子狭窄,容易使人缺乏新鲜感而有远离社会的孤立感”,严重损害了馆员的工作成就感、自我实现感,这是馆员失去工作热情甚至一些馆员厌倦工作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对馆员特别是产生职业倦怠情绪的馆员进行思想和心理疏导是十分迫切的。政府有关管理机构、图书馆协会以及图书馆的领导应倾听馆员的心声,深入了解图书馆员的职业压力、工作情绪和心理困扰,通过组织学习参观、志愿者服务以及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丰富图书馆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此外,馆员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往往既有共性因素,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具体原因,所以,也有必要为图书馆员开辟专业的心理咨询渠道,通过一对一的面谈形式,释放馆员的不良情绪。
在现代信息环境中,信息资源形态多样、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完成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任务,需要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学的专业素养,而且要能够掌握相关现代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背景,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和媒体素养,实现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人文领域研究方法的结合”。但长期以来,招聘馆员时,图书馆往往并不强调职业技能素养,一些高校图书馆甚至成为了解决高级人才家属就业问题的地方,加剧了馆员“去职业化”,“最突出的就是图书馆员的专业背景与图书情报专业不一致,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占据了很多图书馆员岗位”,极大降低了馆员队伍的战斗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系统加强馆员职业技能训练,而要成为合格的馆员,馆员们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能力,不断适应岗位变化。
(一)加强专业教育。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系统开展是馆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在信息时代,应对诸多挑战,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并不仅仅停留于图书情报专业内,要从五个方面加强图书情报专业学生教育,为馆员队伍建设做好准备:一是综合素养培育。馆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素养,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以满足图书馆转型需要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满足服务读者的需要。二是专业素质教育。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必修课应涵盖图书馆学、信息科学、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等多门课程,打好学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基础。三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图书馆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图书情报专业学生必须接受扎实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教育。四是跨学科教育。馆员服务于不同学科背景的读者且读者有着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的现实决定了图书馆专业学生必须涉猎广泛,具有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五是语言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面临日益增多的外文信息资料和越来越多的国外读者,所以必须加强图书馆专业学生的外语教育。
(二)强化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指在职业生涯中,对馆员进行的职业技能再教育。当今时代不仅是技术更新迅速的时代,也是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的有效期往往不超过5年,甚至还没有出校门,不少专业知识就已经落后了。即使是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馆员,如若忽视接受继续教育或相关培训研修,也很难适应图书馆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在当前馆员专业背景杂乱、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图书馆更应采取措施强化馆员的继续教育。相关政府部门、图书馆应该统筹协调馆员接受继续教育所需的经费,并在学习时间、学习场地和相关教学设施、培训资料等方面提供保障。还有不少国家通过立法来保障,例如美国制定了《终身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教法》《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从法律上有效确保了馆员继续教育。这是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可以汲取的成功经验。此外,在馆员的继续教育上,馆员的自我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技术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世界,馆员自身同样面临着技术变革的压力,馆员也必须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以胜任图书馆工作。
目前,我国馆员队伍素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占比还不是很高。除了因为一些岗位被其他人员占据,而导致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进入图书馆从事对口工作外,图书馆工作的经济待遇不高、馆员社会地位较低,也是导致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流向企业和机关,而不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原因。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要完成功能转型、重新塑造形象、实现与时俱进,必须改善馆员工作环境和提高待遇水平,吸引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或其他学科特别是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到图书馆工作。同时,要通过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充分挖掘馆员工作潜力,打造符合图书馆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提高馆员的工资待遇。图书馆在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中被社会赋予很高的地位,各地图书馆往往是当地的地标乃至标志性建筑,这是人们和政府重视图书馆事业的重要表现。但是馆员工作的价值却严重地被低估,人们严重忽视了馆员工作所创造的无形财富,不仅有传播知识和信息所创造的潜在财富,而且还有知识创新和技能推广间接创造的财富。正因如此,馆员的薪金待遇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吸引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投入图书馆事业。以高校图书馆表为例,长期以来,高校将大量资源优先投入到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上,对于图书馆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在馆员的工资待遇方面,在相同职称的情况下,馆员的津贴往往比讲师的津贴低。此外,讲师授课还会有课酬,而图书馆员却没有类似的“辛苦费”。不少馆员认为“同职不同酬”的现实是变相地歧视图书馆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回报。从图书馆转型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转型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加入,也伴随着日益繁多而艰巨的工作,理应提高馆员的工资待遇。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应建立健全按劳取酬、能者多酬的竞争机制,以此激发图书馆员工作激情。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工资激励之外,科学考评也是重要的激励措施。正如有学者指出,“科学、有效的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馆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公平性原则,还可以发掘馆员潜在的能力,推动图书馆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以及事业的健康发展”。而科学考评的前提是图书馆必须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图书馆工作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既具有专业性也具有跨学科性,图书馆必须树立一种大的人才观念。显然,从事图书情报学前沿研究的专家是人才,具有图书情报专业和跨学科背景的馆员也是人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是人才,能够为读者和用户提供优质信息和知识服务的是人才,当然优秀的图书馆管理者和图书采编人员也是人才。但在目前的馆员的考评和职称晋升中,科研成果被置于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地位,而且是突出强调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相关成果。我们强调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并不仅仅是为了科研,更不是单纯地做大做强图书情报学科,向读者提供图书馆服务也是极其重要,与之相关的工作对于图书馆运行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决定了对馆员进行考评时必须采取一种多元化的考评方法,把馆员工作的创新性、读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科学研究的水平与成果(不局限于图书情报学)等都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既要突出综合绩效也要突出单项工作效能。只有多角度的馆员评价体系才能公平、科学、客观的评价馆员工作情况,才能发掘馆员各自独特的工作潜能,推动馆员自身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统一。
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信息时代推进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完成图书馆发展转型,不仅需要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和升级,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还需要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在信息传播环境日趋复杂化、读者群体文化背景日趋多元化、读者信息知识需求日渐精细化,而我国图书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忽视馆员队伍建设,馆员队伍出现了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的大背景下,馆员队伍建设也就更为迫切,其重要性也就更加凸显。从馆员队伍建设的具体途径来说,要特别强化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通过图书馆精神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必要的思想和心理疏导措施来强化图书馆馆员思想素质。二是通过高校专业学历教育和图书馆职业培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馆员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馆员业务素养和能力。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待遇保障和绩效考评机制持续激发馆员提高信息知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动力。通过强化思想素质、提高职业技能和健全激励机制三种措施,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和业务素养一定能够得到大幅提升,图书馆员队伍也一定能够成为推进图书馆转型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人才支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