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如何作为

时间:2024-06-04

姜玉梅

从杨修之死
看秘书如何作为

姜玉梅

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博学能文,才思过人,与曹植是好朋友。后来成为曹操的谋士,官居魏军行军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但却因缺乏秘书角色意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虽有才华,却终由此丧命,死时年仅44岁。

下面,笔者试通过杨修的几个典型实例,从秘书的专业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对策。鉴古而知今,这对提高秘书应对职场问题的悟性和技巧,提高职场情商会有帮助。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事例一: 曹操去一座新建的花园,兴之所至,在院门上写下一个“活”字,众人不知其意。唯杨修说:“门内写活,乃阔字也,丞相是嫌门阔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曹操知道后,口虽称道,但“心甚忌之”。

事例二: 一次,塞北送酥一盒至。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便求教杨修。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取匙与众人分食”。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人都为杨修的聪敏拍案叫绝。事后曹操问及此事,杨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合字可拆写为人、一、口三个字),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后,“虽喜笑,而心恶之”。

我认为,从这两个事例,初步可以看出杨修为人处事方面的不足:在同事和领导面前,过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爱出风头,容易遭人“忌”;忘记自己的下属身份,做事过于随便,不拘小节,在态度上、礼仪上越位,甚至自作主张,超越权限行事,犯了秘书大忌——越权越位,容易遭人“恶”。作为秘书,在日常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可以显示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需要有“度”,需要掌握好其中的微妙“分寸”。要做到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既不要过于“守拙”,只知埋头苦干,才美不外显;也不要过于“显摆”,过于表现,抢尽领导和同事的风头,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我以为,事例一中,杨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一是即便了解曹操意图,也要尽量不显山露水,尤其不能当众炫耀卖弄,要谨守秘书的谦虚本分。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的本意只是要和工匠们逗个闷子,虽嫌门太阔,至于是否需要重修,曹操自己也觉得无所谓。这本是件逗乐子的小事,没有是非对错。此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秘书如果领会了领导的意图,尽可不必在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费脑筋、瞎掺和。我认为,秘书要善于在小事上“守拙”、“守弱”,不要卖弄小聪明;而在大事上,领导需要你的大智大勇大慧时,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恪尽职守,坚守原则,出谋献策,拾遗补缺。

二是即便告知工匠曹操的真实意图,也应该嘱咐工匠,事先请示曹操,得到明示后,才能重造花园,以确保万无一失。而造完花园后再请曹操验收,违背了正常的事前请示的办事程序,没有充分尊重领导,触犯了领导的权威,会让曹操认为他自作主张,越职越位。这样,曹操才会一方面欢喜有人领会了他的意思,一方面又觉得杨修不善守秘密,多嘴多舌,颇爱卖弄,因此而迁怒于他。

事例二中,曹操想有意试探文武大臣的聪明才智,这就和考试一样,杨修可以说出正确答案,可以显示自己的才智,只要以低调的姿态,不过于炫耀卖弄,不过于沾沾自喜即可。但杨修还是爱显小聪明,出尽风头,显得有些“过”。另外,杨修没有事先请示曹操得到其允许,就随便分食了曹操的酥,此事虽与工作关系不大,但在态度上、礼仪上,其明显的过错还是过于随便,不拘小节,自作主张,越权越位。

我认为,秘书既要做到道家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善于“藏住锋芒”;也应尊奉儒家的“中庸之道”,谨防“过犹不及”,既不过藏,也不过露。俗话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不过于表现, 把显示聪明、尽领风骚的机会让给别人,既是谦虚,也是礼让,是秘书应有的一种姿态,也是秘书角色所要求的。

事例三: 《三国演义》七十二回中曾叙曹操梦中杀人一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复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众以实对,曹痛哭,命厚葬之。”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叹息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身为秘书,对于涉及到领导个人隐私或者是可能影响领导声誉的秘密,一定要滴水不漏,守口如瓶,这是秘书的本分。可以说,保密是最大的忠诚,也是秘书应有的职业精神、职业操守。

杨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为了维护曹操的形象,只能替曹操守住秘密,不该说的不说,尤其不能当众揭穿曹操的秘密,如果出于同情和义愤,确实有话要说,最多只能私下里用适当的、委婉的方式规讽或劝谏。因为,在“权大于法”的封建时代,身为魏王的曹操没有理由却随便杀人,是帝王的“特权”,法律约束不了,只能接受道德的谴责,但这种力量微不足道。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如果不讲艺术,当众揭露领导的私心,只会招致领导忌恨。权宜之计,只能选择替曹操守密。何况,杨修也许不是出于同情,也许只为卖弄他的聪明,亦未可知,这样更不足取。

当然,时代不同,现今是“法治”而非“人治”的社会,秘书替领导守密,是应该讲究原则,针对不同情势区别对待。比如,假设领导的行为违背了原则,甚至触犯了法律、法规,秘书也不能一味愚忠,“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味包庇领导,甚至和领导同流合污。要么主动规谏,要么通过正规途径检举揭发。总之,不能因为惧于权势,畏首畏尾,奴性十足,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与之狼狈为奸,结党营私。

事例四: 又有一次,曹操测试曹植和曹丕的才能,本来没有杨修的事,杨修却几次为曹植出谋划策。曹操认为,杨修有意和曹植一起欺骗自己,于是便起了杀杨修之心。

杨修因与曹植私交不错,数次为曹植出主意,蒙蔽曹操视听,站到其对立面,对其不忠诚,最终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说到底,立谁为继承人,毕竟是曹操的家事,身为秘书,不能掺和领导的家庭事务,否则容易招惹闲言碎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其正确做法应该是:无论是对曹植还是曹丕,不参与到他们中的任何一方,保持中立,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归根到底,曹操父子三人,都是杨修的领导,支持一方、反对一方,只会为自己无谓地树敌,另外,还容易让人感觉是在拉帮结派。

作为秘书,领导如果主动与你谈及家事,只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即可,决不能主动对领导的家庭事务指手画脚、瞎掺和。有时,上司因为公务繁忙,会让秘书代劳一些家务事,偶尔为之属于人情,形成习惯则后患无穷,不但辛苦反而会招来闲言碎语。所以,聪明的秘书,尤其是与异性领导相处的秘书,对领导的家事应该是敬而远之。当然,私人秘书另当别论,在国外,秘书为领导接送孩子上学、替家属购物等,也属于秘书的职责范畴。当然,其工作范围也仅限于这些家务琐事,对领导个人感情及与家属、亲属的关系等过于敏感的事情,秘书要避免介入。对待领导的家事,秘书应该把握的分寸是:尽量不接触或少接触,不打听,不外传,不帮忙,不去主动掺和,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尽量少说或者不说。

事例五: 曹操兵退斜谷,前有马超,后有蜀兵。曹操既惧怕马超的拦截,又恐蜀兵讥嘲,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有感于怀,正赶上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于是传出手令“鸡肋”。杨修不问究竟,就命军士收拾行囊,准备回返。杨修认为“鸡肋”,即“食之无味,弃之有肉”之物。曹操这一次下了决心,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推出斩之,杨修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杨修最终招来杀身之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明确的秘书角色定位,没有应有的角色意识。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军国大事面前,无所作为,该做的没有做。在曹操犹豫不决,正需要良臣奇佐出谋献策之时,杨修却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不够恪尽职守,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

二是多嘴多舌,不善守秘密。曹操正身处窘境,不但不帮着解围,反而把“鸡肋”之意随便泄露告诉别人,把领导的尴尬处境、矛盾心理公之于众,严重漠视了领导的脸面与权威。另外,即便揣透了领导的意图,在领导未正式做出决断之前,理应严守秘密,否则就容易滋生谣言,动摇军心,陷领导工作于被动。

三是又犯了自作聪明、自作主张的老毛病,在原则性问题上、在大事上自作主张。命军士收拾行囊,准备回返,属于妄加指挥和决断,严重地越权越位。曹操终于忍无可忍,痛下决心杀了他。

杨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曹操进退维谷,难以决断之时,身为主簿的杨修应该主动为曹操分忧代劳,出谋划策,帮领导走出困境。即便一时无计可施,也不能坐视不管,冷眼旁观。应主动维护曹操的尊严,替他掩饰尴尬处境,甚至散布有利于振奋稳定军心的正面信息。

秘书的职业要求其有历史承继性,杨修的教训对当代职业秘书仍有警策作用。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探讨秘书工作的方法,我们可了悟秘书为人处事的艺术。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