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4-06-04

刘祖胜

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素質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并着意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方面:2001年起到现在,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同级同科中名列前茅。2003年我的学生50人参加中考,语文130分以上1人,120分以上的5人,110以上的13人,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在教研方面: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交流和发表的省、市、县级的教育教学论文数篇。在学生方面:所培养的学生,参加省语文知识竞赛,康强同学获市“语知”二等奖;参加省作文竞赛,王梅同学获县级二等奖。在历次的读书活动中,我的学生也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下面仅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谈谈我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1.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1.1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是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1.2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如训练初一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初二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初三,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2.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初一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初二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到了初三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