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阅读

时间:2024-06-04

马 萍

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类型之一。所谓创造性阅读,根据美国学者阿普斯的说法:“这是带着创造某些新事物的目的而从事的一种阅读,是去发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问题的答案”的能超越作者本意,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是最高级的阅读过程。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与接受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不同。接受性阅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作者提出了什么,是怎样提出、怎样论证的。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集中在读者身上,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欲望的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1.创造性阅读的主要特征:

1.1阅读目的的明确性

有目的地阅读,可以使读者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尽快地找到阅读的目标。阅读的中心不在作者身上,而在于读者身上,在于读者主要想从中索取什么,在于读者所具有的强大的动力性质,即明确的阅读目的。

1.2对阅读材料的怀疑性

创造性阅读的心理基础是探索性,而探索心理的特点与起点是批判与求异。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这是因为“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巴甫洛夫语),“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语)。古人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也是如此,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要敢于怀疑,独立思考,不被书中的结论束缚。进而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有的同学阅读《祖冲之》一书,由于敢于大胆怀疑,结果发现书中阿尔卡西和祖冲之相比,不能说明我国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早于欧洲。因为虽然阿尔卡西比祖冲之晚1000年,但阿尔卡西比祖冲之多推算出了十位数字,所以他们之间无可比性。

2.创造性阅读的方法

2.1创设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或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这可以改变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那种思维单一、内容贫乏的封闭现象,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

2.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仅是一行行的文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2.3质疑研讨,彰显个性思维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教材或教师有异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要大胆质疑,要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