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摘 要:当前,技工院校大力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这是加快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需,是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幼儿教育专业是一个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不断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设置方案。
关键词:技工院校 工学一体化 幼儿教育专业
一、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概念辨析
此轮技工院校推进的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对该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分析,可见其概念凸显出技工教育教学的两个要素:一是主体性要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二是中介性要素,物质要素是将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精神要素是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充满兴趣,在工作过程中体验成就感、获得感。
(二)目标定位
为了进一步细化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制的《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分别从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场地、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制定了五个具体的目标任务。
五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可谓“五位一体”,共同构成技工教育教学中与学生主体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一般是指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特征、作用上和另一对应项目的联系。五个一体化的目标任务是技工教育教学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中起着组织与引导作用。
(三)价值取向
技工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合在一起;二是唯学历化倾向发生了转变,企业更偏好于务实型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毕业生,开展工学结合已成大势所趋;三是企业参与积极性开始提高,校企合作不再“剃头挑子一头热”,大大缩短了校企对接的距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过程,既能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又能收获大批适用人才。
二、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的再思考
(一)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近年来,幼儿教育专业就业市场出现了新变化。一是幼儿园教师的学历门槛逐年提升。此次教师法修订草案与现行教师法相比,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师学历的准入门槛都有所提高,公立幼儿园的幼师门槛提升为本科或者以上的毕业生,一些民办幼儿园也做出相应规定。二是托育师资前景广阔。婴幼儿照护首次被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从2020年的1.8个,发展至2025年的4.5个。《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规定,“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以下标准:乳儿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托育师资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三是“雙减”政策带来美育的春天,艺术类教师缺口巨大。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缺少的不是幼儿教师,而是缺少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幼儿教师。从综合幼儿园、托幼机构等学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需要来看,主要能力要求是掌握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较好地与婴幼儿及家长沟通;掌握婴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指导能力,全面了解婴幼儿;熟悉园所环境创设、婴幼儿一日生活安排、游戏组织与教学和班级管理等能力,以及具备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托幼机构的亲子、感统、蒙氏等课程的教学能力等。
(二)对应就业的培养目标的再思考
笔者曾在《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应以五年制高级班为主,在保教结合的要求下,三年制中级班显然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也完成不了幼儿教育专业应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鉴于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应以五年制高级班为主,同时发展预备技师班和技师班,突出技工教育的技能培养特色与优势。
现行的技工教育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应的调整。在原来培养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和保育员等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上,一是拓展就业领域,增添了从事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二是拓展就业部门,增加了托育机构等学前教育机构;三是拓展培养层次,适当扩大预备技师、技师的培养规模。
(三)对课程中的儿童哲学的回应
钟启泉在《课程中的儿童哲学》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但凡改革,观念体制的变革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方法技术。”该书开篇提到“学校的意义不在于一套课程如何精致,而在于发现儿童,认识儿童的特性,了解儿童的需要,改进儿童的心智结构,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这些观念对幼儿园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准幼师”,未来幼儿的成长共同体,应如何做到发现、认识和了解幼儿,改进其心智结构,丰富其生命体验?这是笔者开展本次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幼儿教育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都只是技术层面的内容,最终目标是要培养能够“发现、认识和了解幼儿,改进其心智结构,丰富其生命体验”的技能人才。
三、基于质量提升的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已有11年的办学历程,目前该专业在校生达1 300余人。自2015年举办高级工班以来,全面实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师生在省市级职业能力和技能竞赛中均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毕业生遍布全市乃至苏南地区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幼儿园环境创设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行动研究》市级课题成功立项,学校相关专业负责人被确定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幼儿教育专业群分委会委员,并牵头申报了《幼儿教育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项目,专业建设日趋完善。
学校2018级幼儿教育专业高级班学生通过五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即将实习。经多方考量,决定以本届学生为对象,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行动研究。
(二)行动团队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部分采取的是工作任务分析法中的DACUM法。在实践中,一是借助对应职业领域的专家的经验,根据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制一张DACUM表;二是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课程专家主持会议,采取头脑风暴法,职业领域的专家、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列举完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是课程实施,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全过程,以便今后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落实课程实施。
根据上述方法,学校在“幼教联盟”中遴选了具有一定特色与代表性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作为合作单位,聘请了一批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担任技术指导专家,同时聘请了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专家,选拔骨干专业教师作为开发团队核心成员,共同组成了此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课程开发团队。
(三)行动方案
根据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特色以及专业教师的教研成果,学校计划以幼儿园环境创设、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家园合作和家长工作三個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类课程为主线,分三个阶段三个模块依次开展教学。
由专业教师带队,深入合作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教学一线,各教学团队负责人、指导教师精心编制三门课程校本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在幼儿园园长或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选定典型工作任务, 编制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策划表,形成一体化课程标准草案,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全程渗透德育教育,编写对应的学习工作页,采取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有效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典型工作任务、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工作页等课程资料。
(四)成果预期
逐步完善幼儿园环境创设市级精品课程建设,条件成熟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完成市级课题《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行动研究》成功结题工作。通过2~3年时间,完成上面行动方案中提到的三门课程的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行动研究,在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方面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以期充实完善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保障幼儿教育专业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落地。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职业学校的学与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吴国平.课程中的儿童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韩奇生.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模式对就业的价值分析[J].职教论坛,2014(17).
[5]杨道才.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的思考[J].职业,2016(12).
(作者单位: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