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

时间:2024-06-04

张腾

摘 要: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也是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结合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作为世赛中国集训基地,培养金牌、铜牌选手的经验,本文分析、梳理了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提出了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转化研究思路,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资源建设、评价模型等方面阐述了世赛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世赛时装技术项目    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是最高级别的职业技能赛事,参赛选手经过层层考验、选拔和全方位训练,最终具备超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研究并转化世赛中的各赛项模式与标准,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是第43届至第46届世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先后培养学生获得世赛时装技术项目铜牌和金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院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通过对这些宝贵经验的梳理整合,将成果转化应用于教育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有力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世赛成果转化的意义与目的

以往对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的转化仅停留于技术标准直接融入课程标准、竞赛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等,“直接”拿来的做法缺乏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深度思考和衔接。科学、全面、深入分析挖掘世赛成果并进行转化,意义在于:以国际视野更高标准解决服装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岗课赛融合,培育新型人才;提升资源成果共享性,实现教学资源规范化、标准化;有机融合课程思政,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更具信度和效度。

二、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思路

(一)转化思路

世赛成果转化到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用世赛技术文件指导专业调研与行业发展研究;将世赛模块内容的知识技术与评分标准融入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并转化为不同层级的学习任务;将世赛评分标准融入课程评价标准、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训室建设、教学资源转化与开发等几个方面。

通过分析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提取项目和训练中蕴含的思政要素,集行业企业专家、世赛教练、非遗大师、“双师型”教师及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探索服装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建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和评价模型。即以世赛成果转什么、建什么、在哪建、谁去建的思路(见下图)进行成果转化探索和应用。

(二)转化内容

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转化内容包括:技术文件与样题、技术评分标准及选手训练成果,这些成果均可通过转化应用于教学。

转化还包括世赛项目与训练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如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敬业、团结、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将其充分挖掘并转化到学习任务设计和考核评价中。

三、对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实践探索

2020年,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与爱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并获批北京市第一批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校企整合资源,共育人才。

(一)创新“世赛引领、岗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新型高技能人才

创新“世赛引领、岗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世赛、高定、非遗,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世赛标准引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世赛项目五个竞赛模块的比赛要求和技术标准转化到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一体化课程,特别将世赛中精细化技术标准、服装制版对设计的实现与优化以及合理排料与节约面料、7S管理等职业素养融入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将服装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一体化课程任务,将岗位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与评价标准融合,校企共同評价,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的服装高技能人才。

(二)成果资源优化共享,形成规范、标准、可持续的课程资源包

1.将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样题集分层级转化为学习任务

将历届选拔赛、决赛试题分类整理形成样题集,教师团队对样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归类,结合企业需求和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规律,选取、转化样题任务为不同培养层级的一体化学习任务。

2.服装样版库与服装样衣库形成标准、统一的教具

挖掘、收集、整理、提炼企业的典型案例,整合世赛样题案例和技术标准,对世赛集训样题进行复盘和再制作,形成样版库和样衣库。按照品类和难易程度划分,并对应到不同培养层级的课程中,形成统一、标准化的教具案例。教师按照不同层级的一体化学习任务选取样版库和样衣库的教具,形成教学规范,统一管理和评价。

3.服装服饰传统图案库用于设计课程产品

根据世赛时装技术项目款式设计模块高端产品设计要求,结合当下传统文化发展趋势,重新整理归纳传统纹样,建设服装服饰传统图案库。每幅图案可以根据纹样不同的元素进行分解,既可组合使用又可分别使用。

学生可根据局部纹样进行再设计,也可根据课程学习任务要求进行图案的重组和配色,结合学习任务开发家居服、荷包、丝巾、团扇等系列产品。

4.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化微课资源广泛用于课堂教学

选择样版库和样衣库案例,拍摄微课。微课设置引导问题,课上通过实践探索攻克。在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职业自信。

5.编写基于工作任务的工作页,实现学习引导和思政育人

创设学习情境,编写活页式工作页,学习情境含思政要素。用工作页引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双向供给。

(三)技术技能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

以课程女大衣制版为例,将世赛技术标准中的工作方法、制订计划、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关键能力转化为课程目标“熟练掌握制版工作流程和规范”“有强烈目标意识,能够制订工作计划并按步骤实施”“能够自主核查与检验工作结果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等,并落实到学习内容和评价中。

同时,充分挖掘世赛项目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对版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打版纸节约环保的意识等融入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可测可评的评价模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信度和效度

评价设计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融入世赛时装技术项目制作模块评分标准与理念,聚焦各环节进行多元多维(世赛时装技术项目评分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服装制版师职业资格标准等)评价,形成评价方案。依据COMET能力模型和测评模型,对照课程目标编写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测试题和评分标准,借鉴世赛项目的评价方式,从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沟通与表达、文化自信等多维度进行评测,实现思政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可测、可评。

以基础服装制作课程为例,评价内容包括专业能力评价、工艺质量评价、工艺方案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职业素养评价等。教师依据学习任务的款式领取样版库和样衣库中的样版和样衣,并做好充分备课。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任务要求和一体化课程目标开展整个教学活动,专业能力评价、工艺质量评价、职业素养评价随课程进程随时进行。学生完成整套服装制作后,完成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同企业专家完成工艺方案评价、样版质量评价。

四、结语

世赛成果转化为技工院校提供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经过参赛专家的精心打磨,精细化的标准规范为专业课教学实践、评价与考核提供了重要参考。

世赛选手丰富知识、高超技能、健康人格的培养方式也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世赛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探索实践过程为教师提供了职业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平台。

世赛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与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世赛标准引领下取得的探索实践成果仍有待完善,望本研究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陈义华.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大赛标准应用與成果转化调研分析[J].科技风,2021(9).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