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赋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时间:2024-06-04

张军

摘 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教学对装配式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也是推动建筑行业现 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装配式施工行业发展、人才需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 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智能赋能,给出了课程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的改革建议,并针对课程主要内容提出了对应的教学建议,以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培养满足装配式施工行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    装配式施工行业    智能赋能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21SJA0965)、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现代技术的助推下 逐步改革升级,建筑产品正朝着工期更短、成本更低、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装配式施工这一新型施工方式的出现,加速推进了建筑行业向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成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工期、成本等工程指标。

目前,随着产业基础的完善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装配式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好发展,已成为推进建筑行业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因此,培养好装配式施工技能人才,向建筑行业输送适配型人才,已成为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此同时,开展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的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产教融合使教育链、产业链有机结合,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为行业的新兴课程,职业院校要进行有效教学,就要与相关行业、企业接轨,互融互促,从而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

一、装配式施工行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

目前,装配式施工行业发展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整体呈现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发展重点仍主要集中于建筑结构体系,即将原有的结构 混凝土的现场浇筑转变为工厂的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设计、施工等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距离高层次、高品质、精细化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装配式预制件的设计、生产与装配仍存在“三张皮”现象,对预制件存放、运输、吊装、安装、拼接、检验、维修、维护等关键技术的掌握情况仍不容乐观。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技术人员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大部分施工技术人员思想守旧,未积极参与装配式施工技术学习,这也充分说明他们对装配式施工技术认识不够充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行业一线装配式施工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装配式施工行业的发展。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主 要内容与要求

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不同,装配式混凝 土结构施工需将预制生产的混凝土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因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装配式施工场地布置、预制构件进场与存放、预制构件吊装、拼装连接、防水处理等。装配式施工场地布置与预制构件运输、堆放、吊装等密切相关,预制构件进场应按照施工图中构件要求进行查验。组装模具的选择校核,钢筋绑扎、固定, 孔洞临时封堵,构件吊装、就位、调整、支撑、 校正等是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内容,灌浆料拌制、灌浆、分仓以及板缝处理,对后期质量保障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施工图识读技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機具、灌浆、填料等操作技能。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赋能课程 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学理念

“三全育人”理念,即课程教学贯彻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实施理念, 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能培养为目标, 利用智能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融入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拓展课程教学空间,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移动式、便捷式线上课程学习,激活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盘活课程教学形式。

同时,将装配式施工职业素养与教学内容 融合,在装配式施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注重装配式施工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责任、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并同时引入国际装配式施工的前沿知识与理念,拓展学生在装配式施工领域的国际化视野。

(二)创新教学机制

在课程教学中,应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充分调动政、产、教、研四方力量,努力提高课程育人成效,尤其应充分发挥产教协同育人作用。在发挥产教协同育人作用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机制保障与创新。校企携手共同制定合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激活课程建设力量,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保障与质量评估机制,建立软硬件条件、运行经费、高层次人才等保障机制,还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框架,创新合作机制,如引入装配式施工行业相关的产业学院共同参与相关人才培养,既能解决装配式施工行业人才供给问题,也能缓解人口红利消失造成的建筑行业“短工”矛盾。

(三)创新教学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应该与行业典型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案例结合,与行业常规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标准化构件生产接轨,与行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验收规范一致,这样才能为装配式施工行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因此,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发并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不断紧跟行业标准,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装配式施工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要将课程教学、实训教学内容与 “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技能考核内容紧密衔接。

(四)创新教学方式

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研究与应用正逐步深入,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在线数据的智能统计功能,开展课程学习情况调研,掌握学生课程参与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课程学习提供个性化帮助。此外, 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开发智能教学数字化平台, 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智能设计、智能施工与智能检测等相关案例,增加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现浇节点钢筋绑扎、叠合楼板吊装等工艺流程的微视频或相关动画。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虚拟拼装、施工过 程模拟时,可以通过对不同吊具、吊装路径等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前预判构件损坏、吊装碰撞、预留空间等实际情况,减少施工过程的返工,消除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利用相关设备让学生对预制构件、装配施工、节点检测等进行沉浸式体验,加深对装配式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理解,还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结合机器学习,对施工完成面进行智能检测。

四、教学实施建议

结合主要教学内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装配式施工场地布置应以便于构件吊 装为原则,场内运输道路、构件堆放、塔吊位 置与作业半径等设置应合情合理,尽量避免出 现二次搬运、空间狭窄等问题,可引入虚拟场 景与工程实例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

二是预制构件进场后应检查构件类型、规 格、外观、尺寸与特殊部位处理等情况,此部 分内容可结合企业工程实例,结合现行规范与 标准进行。预制构件存放主要根据构件规格、 种类以及吊装的先后顺序等情形综合确定,除 要求放平、放稳之外,应注意边角部位的保护。

三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根据建筑物结 构形式不同而不同,外墙板也可分为全预制和部分预制,结构形式不同,装配时的吊装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应针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塔吊现场布置考虑因素应包括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特点、需吊装构件具体形式、塔臂旋转与风荷载等对塔身位移、振动与变形等产生的影响。多台塔吊施工时应进行塔吊工作时的碰撞分析,而对于特殊构件的吊装,还应结合吊点位置进行协同工作时的冲突分析,此部分内容可引入仿真模拟相关案例开展讨论与分析。根据装配方案设计合理的支撑体系,安装支撑、校正纠偏、支持系统固定、吊具释放、节点灌浆、拼缝处理等,應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企业专家应参与学生实践操作的质量检查。

五、小结

装配式施工不仅是传统建造工法的改变,也是建筑行业的全面变革,承载着建筑现代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更是建筑行业走向智能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作为推动装配式施工行业发展的关键,装配式施工技能人才要掌握好装配式建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借助智能赋能,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 内容创新、方式创新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本课 程的教育教学,更多地为装配式施工行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红波.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考[J].住宅产业,2022(3).

[2]周志.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探析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

[3]柳志强.新时代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与创新[J].建筑经济,2021(2).

[4]郭学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