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治理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沟通策略

时间:2024-06-04

严玲玲

摘 要: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教学信息反馈低效和无效问题,本文从治理的视角,围绕教育理念、渠道搭建、制度保障、领导力驱动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沟通策略。

关键词:治理    以学生为中心    有效教学沟通    策略

课  题:本文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治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创新机制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21JG23)的研究成果。

为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从学生视角了解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便于实时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为科学的教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但在“行政强勢于学术,教师强势于学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往往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始终难以落实,学生的教学反馈行为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将从治理的视角,围绕教育理念、渠道搭建、制度保障、领导力驱动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沟通策略。

一、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有效教学沟通是学生、教师、行政人员、校领导以及学生组织、学术组织、行政组织和校党委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学生学业成果为导向的、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为目标的良好的教学信息反馈和沟通。它既包括课堂内的沟通,即在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开展的线下沟通,也包括课堂外的沟通,即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交流平台建立的线上沟通;既有即时性沟通,也有延迟性沟通。其沟通内容不限于教学内容,也涉及其他与学校相关的工作。不论是何种沟通,都是高职院校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机构,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

学生不仅有全面发展需要,也有个性化发展需要。全面发展是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个性化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条件。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即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区域领域需求的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前提,为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创造客观条件。

如果制度设计忽略了学生发展需要,仅依靠外部力量推动,而不是通过制度内化,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准则,学生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教学沟通,其所反馈的教学利益诉求难以进入到教学决策中,就会造成学生需求在教学活动中的缺位。

当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一味地降低教育教学标准去迎合学生。霍克和瑟尔(Hook & Searle)曾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指出,如果学生在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们自己的学位质量。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核心。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教学环境优化等方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多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过程,提高学生需求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为进行有效教学沟通打下基础。

二、渠道搭建:建立“全通道式”有效教学沟通网络

有效教学沟通要求高职院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有畅通的沟通渠道。目前常见的沟通模式分为三种,即链式、轮式和全通道式。高职院校内部的沟通模式主要为链式和轮式。校领导与其他人员之间的沟通模式为链式沟通模式,校领导是核心,依次向下为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进行链条式传递;校领导与行政人员之间、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模式为轮式沟通模式,并都以链式沟通模式为基础。链式、轮式沟通模式的共同点是以领导者为核心,由领导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点对点”传递信息,不利于接受方充分掌握信息和有效沟通反馈。特别是学生在处于弱势的情形下,难以获知全面教学信息,从而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和沟通,或因为信息不对称,直接放弃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权利,导致教学沟通低效,甚至无效。

用一个六面体可形象地描述高职院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见下图)。结合上述沟通问题,应建立“全通道式”有效教学沟通网络,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破解高职院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的堵点、痛点、难点,将学生的诉求有效传达到其他各方利益相关者,督促教学改进,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通道式”有效教学沟通网络共有八个关键节点,分布在六面体的八个顶点,即A—H,分别代表高职院校内部八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其中A—D四个顶点属于个体层面的利益相关者,E—H四个顶点属于组织层面的利益相关者。

A点代表学生,是该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以A点为起点,依次为B点、C点、D点,体现了学生与其他个体层面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与学生沟通交流最多、关系最为紧密的是教师,其次是行政人员,最后是校领导。通过“全通道式”有效教学沟通网络,学生既可以直接与教师自由交流(A→B),也可以直接与行政人员自由交流(A→C),还可以直接与校领导自由交流(A→D),同时这种沟通交流是双向的,校领导、行政人员、教师也可以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对向交流。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法律规定,高职院校享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校党委为其最高权力机构。行政组织、学术组织为平行的二级单位。在高职院校、校党委、行政组织、学术组织的权力再分配和层层授权之下,校领导、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个体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分别享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或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力。个体层面利益相关者往往归属于组织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如学生处于班级或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A—H)、教师处于教研室、专业、二级学院(系)等学术组织(B—G)、行政人员作为行政组织的代理人处于各行政组织(C—F)、校领导处于校党委(D—E)之中。

由于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之间存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二者之间同时表现为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其结果容易导致下行沟通与上行沟通多于横向沟通。

“全通道式”有效教学沟通网络清晰地勾勒出了高职院校内部八大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创设了一个高职院校内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有效教学沟通的渠道。

三、制度保障:确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

制度界定并限制了人的选择集合。在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制度是直接决定因素,它限定、规范和塑造着人的活动、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由此构成人的发展的现实空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可预见性和可信赖性。高职院校在校领导的推动下,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对学生、教师、学术组织和行政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进行顶层设计,避免制度的碎片化和行政化,打破組织之间、个体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沟通、协商、对话的隔阂和障碍,促进达成共识。

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框架下,高职院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通过有原则的接触,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产生并维持共同动机,进而产生联合行动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是一个职能部门、一个教学机构或一名教师、一位学生能够保证的,它必然是各利益相关者合力的结果。合理的协同治理制度将促进高职院校多元主体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建立信任、凝聚共识并形成联合行动能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促使教师主动利用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行政组织之间、学术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联动解决相关问题,最终实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共治共赢。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协同,即组织协同和个体协同。组织协同是指组织层面上的协同,包括高职院校党委、行政组织、学术组织等正式组织之间的协同,它是组织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协同的基石。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资源大多分布在各级各类正式组织中,各组织之间相互协商、沟通和协作配合,才能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组织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创造自由交流的条件和机会。在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学生社团、学生教学信息员之间单一的链式沟通模式下,其链条中利益相关者拥有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缺乏其他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系)的协作支持,难以实现教学信息反馈闭环管理,进而影响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赋予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以重要使命:收集并了解真实的一线教学信息用于教学决策,保证并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但仅依靠教学质量管理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集其他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系)以及学生组织之合力,形成联合行动能力。

个体协同是指个体层面上的协同,包括高职院校学生、教师、行政人员、校领导之间的协同。高职院校内部利益冲突集中体现在个体层面的各利益相关者身上,其中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最为明显,如学生教学信息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冲突。

任课教师认为学生教学信息员向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反馈教学信息是“打小报告”,是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同时对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能力也表示质疑。

学生教学信息员依据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和学校授权,从学生视角反馈教与学的真实状态并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是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职责所在,也是代表广大学生行使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权利的具体体现,而且其对自身的胜任能力充满了信心。

面对这样的利益冲突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规避行为,现有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无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全通道式”有效教学沟通网络,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随时进行双向的自由交流、协商对话(AB),师生共同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从而将师生冲突化解于无形之中,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领导力驱动:促进多元主体开展有效教学沟通

领导力对于建立信任、促进对话和双方利益的实现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的校领导具备对校内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的天然领导力,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职院校内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

高职院校赋予校领导高于一般行政组织和学术组织的行政权力,使得校领导能够跨部门协调校内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教学资源,缓和或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校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内部要促成学生、教师、学术组织、行政组织等多元主体与校领导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让校领导能够真正倾听不同主体的声音。

最终,在领导力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框架才能由理论转变为实践,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产生有效的教学沟通行为。

综上所述,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和沟通的低效和无效问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建立“全通道式”有效教学沟通网络,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的基础上,发挥领导力驱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沟通。

参考文献:

[1]赵炬明.建立高校治理委员会制度:关于中国高校治理制度改革的设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2]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

[3]章建石.基于学生增值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郭卉.我国公立大学治理变革的困境与破解: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