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思政课程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4-06-04

李敬

摘 要:本文在对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思政课程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主渠道和前沿阵地作用的具体路径:强化思政课程教师的认知,坚持知行合一;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元素,搭建资源平台;多元融合创设教学情境,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实现内化育人。

关键词:思政课程    高职    工匠精神

课  题:本文系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新时代高职学生党史教育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一、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的工匠人才是推动新时代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职思政课程中,融入具有价值导向作用、精神激励作用和行为约束作用的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在树立正确择业观、职业观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方式,以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政治面貌的高职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包括工匠精神的认知度、工匠精神的认同度和学生成为工匠的意愿程度等内容。调查选取了天津市公办和民办的高职院校,以保证调查样本的科学性和广泛性。调查共回收问卷1 125份,其中有效问卷987份,有效率为87.73%。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呈现以下特点。

(一)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了解,但认知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75.9%)的高职学生听说过工匠精神,但对工匠精神表示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的仅为21.2%;表示知道彭祥华、徐立平、卢仁峰、张冬伟、周平红、周永和、裴永斌、马荣这大国工匠典型人物事迹的仅为14.5%;在对工匠精神具体内涵的调查中,具有高超和精湛的技术技能、具有精雕细琢的工作理念、具有专注负责肯担当的工作态度、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认同、具有追求创新的思维方式占比分别为44.6%、39.1%、28.7%、21.2%、11.3%;在学生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工匠精神选项调查中,高级定制奢侈品、高精尖技术新产品和中国传统工艺占比分别为31.4%、44.1%、24.5%;当问及工匠与工人的区别时,43.5%的学生认为“工匠”与“工人”完全相同,32.4%的学生认为有区别,24.1%的学生表示不知道。

(二)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度较高,但获取工匠精神信息渠道单一

调查发现,49.4%的高职学生认为培育工匠精神非常有必要,28.9%的學生认为比较有必要,18.5%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3.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工匠是值得敬佩的观点调查中,58.9%的学生表示非常赞同,25.5%的学生表示赞同,11.6%的学生表示中立,4.0%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较高。但对高职学生获取工匠精神信息渠道的调查中显示,网络占比为48.7%,课堂教学、学校宣传、同辈群体、实训实习等渠道占比分别为23.4%、20.6%、5.2%和2.1%。在对思政课中是否有关于工匠精神讲解的调查中,33.1%的学生表示任课教师会经常讲授工匠精神的内容,57.9%的学生表示教师只是偶尔提及,还有近10%的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上从未提及工匠精神。

(三)高职学生对未来成为工匠的意愿不强

在高职学生对未来职业期望的调查中显示,有43.3%的学生选择从事单位日常管理或服务工作岗位,有26.1%的学生选择从事与专业有关的技术工作岗位,有24.8%的学生选择看实际情况再决定,有4.3%的学生选择大国工匠,还有1.5%的学生选择从事其他岗位。其中,社会地位不高(78.3%)、工作报酬偏低(56.4%)、晋升机会较少(62.8%)是学生不愿意从事职业技术工作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多数高职学生虽然非常认同工匠精神,但受到社会、家庭、同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更愿意从事管理类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教师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教学等方面,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缺乏重视。此外,思政课程并未充分发挥其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政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透彻,并未将工匠精神与课程内容高度融合。

三、高职思政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

(一)强化思政课程教师的认知,坚持知行合一

思政课程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只有不断强化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以及工匠精神对学生素质提升意义的价值判断,才能对工匠精神的传承起到关键作用。

第一,高职院校要加大思政教师队伍工匠精神的培训力度,构建自主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思政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二,在思政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中增设“学习工匠精神”的考核指标,通过进行工匠精神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考核,督促教师积极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的手段和方法,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思政教师积极投身思政课程创新与改革建设中。

第三,将学习工匠精神外在动力转化为思政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如制定“双师多能”认定标准,健全完善思政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使思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二)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元素,搭建资源平台

工匠精神元素的挖掘建立在思政教师准确把握工匠精神内涵、深入分析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工匠精神元素具有广泛性、分散性,应以“三全育人”思政工作理论为指引,发挥高职思政教师、思政工作者和专业课程教师的合力,共同开发和挖掘能够反映工匠精神价值追求和内涵的思政素材。充分依托高职院校行业和地域特色进行工匠精神元素的延伸,丰富“文史”底蕴,如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行业发展历程中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创造性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匠谱系。突出工匠精神的时代特色,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坚守在各个岗位的人员,将他们的事迹整理成文字作品、视频等进行宣传。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有效运用互联网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通过校校、校企、校地协同推进的“协同挖掘”方式,打造具有工匠精神案例库、教学设计库、示范课程库、视频库、专题库、云上展馆等模块的全方位、立体化融媒体资源共享平台。

(三)多元融合创设教学情境,推进教学改革

进入全媒体时代,思政课程教学形式要体现出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特点。以高职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增加思政课堂的时效性、针对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高职思政教师应尽量利用优质在线课程、企业资源、交流平台、教学观摩、教学培训、在职深造等手段提升教学信息化能力。

第二,有效利用仿真、动画、VR、AR、场景再造等全媒体数字化资源和手段,让学生在空余时间了解优秀工匠的先进事迹。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搭建立体化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创办宣传工匠精神的公众号、微博号、自媒体账号等,积极传递工匠精神。以发帖量、浏览量、点赞量、涨粉量和关注量等作为思政课程工匠精神的考核模块。

第三,以“互联网+思政教育”为背景,在课堂上增加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分享与思政课程内容相关的优秀工匠故事,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并通过校企合作,参观学习以及建立联合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切身体会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四)完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实现内化育人

高职院校应大力扶持以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委派一批专门的思政教师作为社团管理者,为社团成员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并提供充足的人、财、物的支持。鼓励社团积极组织开展演讲辩论、讲故事比赛、实践成果展示、手工竞赛、文艺汇演、知识问答等多種形式的工匠精神主题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社团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积极性,提升工匠传承,践行知行合一。开展以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一系列有关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社会实践、参观、讲座等活动,如请工匠宣讲工匠精神、社区送温暖等。组织学生前往工匠工作地参观学习等,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借助重大节日或赛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五一国际劳动节、世界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领悟大国工匠的职业魅力,深化高职生对专业的认知,帮助高职学生将职业道德基本内核内化为个人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廖志平,王卫华.工匠精神培养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6).

[2]刘进华,严红根,叶宏,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20).

(作者单位: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