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秦红军
摘 要: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良好实效值得认真思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 职业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正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一、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思考职业道德教育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社会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方面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突出地表现在道德境况和道德教育活动之中,改变着已有的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教育的方式。因此,必须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上,应该不断扩大职业道德教育的视界,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加强传统的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一系列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的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我国民族的伦理观的前提下,还可以把西方发达国家的合理的职业道德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职业道德原则引进课堂,突出公正、平等、诚实守信、利己与利他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与社会及自然相依存等方面的教育。大胆冲破以往职业道德教育的束缚,消除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困惑,使职业道德教育紧贴现实,跟上时代。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上,要注重由传统的带有强制性的灌输式、说教式向自主、平等、开放性的劝导式转变,着重立足于学生职业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极端个人主义、一切向钱看等。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些现象和行为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它们究竟是主流还是支流、应该效仿或是抵制还是反对等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去辨别是非,提高道德批判能力和道德觉悟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目的。
二、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只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才是可信可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当代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活动、制度、观念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这一客观现实基础之上,这就必然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转变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
市场经济把每个人都变成利益主体,“从我出发”的合理利己主义的伦理道德与满足私利不惜牺牲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是有明显区别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合理的利己主义是能够正确说明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如环境保护理念就是把人类甚至个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把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
市场经济的行为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行为,即为己利他的行为,更何况市场经济有平等公正的游戏规则,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及自然有很强的同构性。因此,市场经济下,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承认并接纳“从我出发”的职业道德观。
如果立足市场经济,接纳“从我出发”的低层次的职业道德观,不仅不会否定高层次的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道德观,反而会使其高尚性可信化和可行化。
同理,如果立足市场经济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能更有力地解释平等公正的道德原则和诚实、良心等道德原则的客观合理性和重要性。
总之,只有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现实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才不会苍白失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一)确立平等的道德教育话语权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职业道德教育经常以“不该这样做,应该那样为”的形式进行,即以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进行,对善的道德行为给予高度赞扬,对恶的不道德行为表示极度谴责和鄙夷。
道德行为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评价,才能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鼓励人们弃恶扬善,明确什么职业行為体现的是优良品德、什么职业行为表现的是陈规旧习,并以此能够自觉地矫正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职业道德评价内容包括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道德认知评价是其他道德评价的前提、基础。因此,道德认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甚至是关键的一环。
人的认识具有自主性和可隐性,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不能采用简单的带有强制性的灌输、说教的形式,而应采取平等的讨论式、诱导式形式。只有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置于平等的地位,受教育对象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让受教育者有充分的话语权和机会,受教育者才能认可并主动接受教育者的道德观,职业道德教育才会有效。可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确立平等的道德教育话语权是很有必要的。
确立平等的道德教育话语权的理念之后,教师要发挥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达到教育目的,还必须晓之以理,不仅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服人。
要实现以理服人,理论必须具有科学性,即符合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并有严密的逻辑性,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必须具有彻底性,肤浅的理论对人的思想不能起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只有深刻彻底的理论才有帮助教育的作用;还必须具有可证性,即要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在生活实践中切实可行,与时代脉搏相扣。理论如果有了科学性、彻底性、可证性,就自然会乐于被人接受。
当然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掌握新知识,并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分析各种社会道德现象,才能以理服人,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基于这一认识,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职业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实效。
(二)把德育内容渗透于智育,把德育活动延伸到校外
无学之德无根,无德之学无魂。科学总是与愚昧相对立的。一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都是人们对人、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反映,都为人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而服务。
智育(学习其他科学文化)是德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德育对智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正因为如此,在智育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成为可能和必要。
例如在讲电脑网络等自然科学知识时,可以与现代化建设、民族兴衰、国家昌盛、人民利益等职业道德内容联系起来;在讲商品经济等人文科学知识时,可以把它与利己利人、公平平等、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内容联系起来。
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真正用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是不多的、不够的。在智育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就能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展,而且能使抽象枯燥的教育变成具体生动的教育。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把德育内容融入智育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积极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阵地,可以把教育活动延伸到校外,如对本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可以采用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内容可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中的问题、毕业生生活工作状态和体验、毕业生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作用、对本校发展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等。调查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获得的材料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归档管理。
通过跟踪调查,一方面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使毕业生在无形中接受再教育,促进他们思想和工作的进步;另一方面能从中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成效,促进职业道德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为教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感性材料和新的课题,使教学研究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筆者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也是个人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只要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一定能够把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汉梅.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道德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5).
[2]龙咏君.就业导向下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20(35).
[3]梁华潇.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南方论刊,2020(10).
[4]奎宁.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0).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