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述评

时间:2024-04-24

戴世英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要求,它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了人类文明成果。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践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教育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通过论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1-016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动力,它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国家和社会以及个人三个方面,其中个人层面的八字准则是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高度概括,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观的关键。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一、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传播正能量教育人、感化人;树人就是以学生为本,用正面教育塑造人、发展人。***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地方,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大学生就是要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有德之人,做优秀公民。所以,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2.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发生了变化,受非正能量价值观的影响,加之西方一些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有的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困惑,出现了信仰危机的现象。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栋梁之才,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的高低影响着社会风气的优劣。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3.注重培育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校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不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可以相互促进。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道德、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职业规划、行业规则、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认识到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专业课的激情和动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认知的偏差、信仰的困惑,以及价值观标准的不清晰。高校大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社会阅历较浅,所以受家庭教育、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价值观取向的限制,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准确区别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信仰方面,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高校大学生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非正能量价值观的波及,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特别是在他们周围出现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现象时,作为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就会陷入困惑;在价值观标准方面的评判过程中,受利益和世俗观念的影响,比较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价值观发生着变化,价值判断侧重于自身利益,从而忽视了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

2.高校对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方面重视不够。首先,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够。思政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并没有明确规定专业课必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没有制定相关的要求和指导。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学生对思政课满意度的相关问卷调查,都是通过思政部门牵头进行,基本上和各教学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没有关系。其次,高校师生普遍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本分,应该由思政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理想信念等教育,专业课教师只要在专业领域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答疑解惑即可,并没有在专业课中对学生进行非专业知识教育的理念。与此同时,学生在潜意识中也把思政课程和专业知识割裂开来。

3.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喜忧参半。一方面,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方面,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比较认同和较高的认同,但超过1/3的大学生则不太认同。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在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时,会选择优先满足个人价值观,然后兼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差异因素的影响,从专业、身份、年级等都会产生差异。如从专业角度来看,理科学生的认同情况要高于文科学生;从学生的身份角度来看,学生干部的认知情况明显高于普通学生;从年级的角度来看,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要比低年级学生的认同程度高。基于上述分析与描述,结论是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上,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夠,并且存在知行矛盾。

三、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1.正确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认真执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将其教育融入到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像***总书记指出的,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各高校开设的“思修”“马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概”等思政课程,不仅在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通过“马哲”课程的学习,能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明辨是非的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通过近现代史的学习,更加热爱祖国;“思修”和法律基础则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大学生通过学习思政课程的学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2.开展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性地进行融入,丰富融入内容,以实现专业课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工科专业可以融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等方面教育,经管文科专业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教育等等。在融合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性质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在某一方面予以融入,同时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引导学生对思政元素深入思考和辨析。当今世界是互联网时代,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还不够,应与时俱进,加强专业网络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高校学生以手机为主要媒介的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学生群体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所以,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用课堂的文化润泽和课外的班级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培育路径。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营造一些文化環境,在文化氛围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一方面,利用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大学生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各项制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的要求,以规范他们的言行。最后,通过多种途径使大学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各学院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活动,挖掘各社团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融入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等价值观因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以达到预期教育的效果,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