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王晓璇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目前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很少。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思维导图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结合教学实例列举了思维导图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并反思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存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 技校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利用线条、色彩、图形、关键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带入了部分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而在技校的语文课堂上,还很少见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技工院校而言,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1.思维导图的涵义
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心智图。它结合全脑的概念,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核心问题出发,向四周发散开来,围绕着核心问题将各级主题关键词在分支上按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形、色彩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2.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模拟大脑连接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只需要使用几支彩笔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绘制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全部以及思维的过程,随着问题的发现和学习的深入,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延伸。
1.從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分析
初中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其年龄为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开始具有自己的观点,有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推导。可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他们厌学情绪严重,自信心缺失。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思维训练方法,可以刺激空间、想象、色彩、整体思维等右脑潜能,以及文字、逻辑、顺序等左脑潜能,以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动手实践,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重建自信。
2.从语文课程性质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在通读文本后,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分析文章内容,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将一篇文章人为分割成几块碎片,不利于学生整体领悟文章中心,感受文章总体风格。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内容整体呈现出来,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使抽象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容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感悟人文精神。
3.从思维导图的制作分析
思维导图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借助计算机的绘图软件或者是现成的专门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第二种方法是手绘。在语文课堂的一般教学环境下,使用计算机制作思维导图的可行性不高,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只需要白纸和若干彩色笔就可以制作,不受教学环境的限制,同样便于在课堂上展示,方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
4.从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分析
实际上,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人们要用语文来进行思维活动,传递思想;要用语文来表情达意,沟通交流;还要用语文来传承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语文课程具有如此强大的实用功能,在以学习技能为主的技工院校却常常被边缘化,学生也往往忽视对语文的学习。近年来,技工院校的专业课逐渐向一体化课程转变,课堂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专业课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的时候,相较之下,技校语文的教学改革则举步维艰。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适用于某项职业技能的学习,对于目前还处于文本教学的技校语文课程来说,如何突破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创设贴近工作的情景,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采用思维导图,既是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相对容易操作和见效的一种方式。
1.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预习开始的。语文教学环节中,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预习,甚至连浏览一遍课文都不愿意,而一部分学生的预习没有学习目标,达不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前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学习。课前学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微课、慕课等已广为人知的教学手段,而课前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可以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体现,以检查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课堂教学开始前,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了解作者苏轼。历史上的苏轼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可以引导学生从苏轼的多重身份来发散思维,从而较为全面而直观地了解苏轼,也比较容易理解词作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思维导图运用于不同学习内容的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可以运用,写作教学也可以运用。
阅读是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能力,对于担负培养具有通用职业能力的技校语文课程而言,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和提取关键信息能力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比如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阅读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写、表达顺序混乱、写作离题等问题。具体操作是:确定写作题目;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头脑风暴,写下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搜寻写作材料并讨论取舍;根据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写作顺序,最后进行写作。运用思维导图,比草拟写作提纲的难度低,有助于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心理。
3.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后的总结提升
目前,技工院校的语文课程普遍偏少,大多数技校的语文课程课时安排在70节左右。课程结束,学生们认为语文的学习也就完全结束了,其实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处处有语文的存在。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有利于課后的总结和提升。例如在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两篇课文时,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分析,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事例的选取与人物性格刻画的关系,使学生印象深刻。在语文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思维导图创作情景短剧剧本,并用于指导演员同学的表演。
1.运用前要对学生做必要的绘制指导
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并不复杂,但对于初次接触其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示范,从简单练习开始,使学生逐渐熟练使用思维导图。初学思维导图的阶段,学生可能会存在思维不够扩散、不懂提炼关键词、图案色彩线条过于单一等问题,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逐步引导,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完成。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后,教学中既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
2.教师要善于把控课堂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学生经过训练后,思维会更加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会乐此不疲,由此可能会出现课堂时间分配的失控。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注意引导学生不要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联的思维发散,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3.不必过分追求思维导图的精美
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是思维导图的特点,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不必过于追求精美。教师要明确,思维导图只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主要是体现思维和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未能尽善尽美的,可以在课后进行加工和延伸,这样还能起到课后复习的作用。当然,对于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制作具有个性特点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用于企业培训,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学校。2005年起,我国对思维导图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濯源老师带领其研究团队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目前已被全国500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应用。而在技工院校中,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非常少,语文教学则更少。以上是笔者在近期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一点粗浅的探索,深感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要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思维导图确实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教学工具,它还有很丰富的运用模式等待技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邱相彬,曾红丽.思维导图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8).
[2]张润柳.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3]曹玉珍,李淑君.用好“思维导图”落实自主高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2014(8).
[4]穆崔君.思维导图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