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植职业院校发展的内生机制

时间:2024-06-04

刘德力

摘 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新时期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本文分析提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注重工作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信息化为核心,通过创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培植有利于职业院校发展的内生机制。

关键词: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 内生机制

自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以来,教育部在多个文件中强调职业院校要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教育部为了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高等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也开始陆续启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职业院校的质量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并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事关职业院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否有序建立。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主要目的在于唤醒学校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落实学校自我质量保证的责任,培植职业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力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新形势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举措,是职业院校建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制度的新尝试。这项工作不同于以往的评估,评估是以达成外部或上级所给出的既定标准为目标开展工作,其动力主要取决于外部、行政压力,标准固定,目标明确,达成难度比较小,见效快,但是学校容易产生被动应付心理,质量管理容易出现时紧时松、上紧下松的现象,持续改进动力不足。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运作动力主要来自实际的社会需求和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过程中,学校作为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标准”,在教育部规定范围内,各地區、各学校可以补充设定适合自身实际的标准。并且,可以跟随需求的变化和达成的状态不断修正,为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实行“跳一跳够得着”的新的目标与标准,使得生成质量的主体始终保持改进提升的激情与张力。另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设计了以“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单元、纵横联动、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按照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的流程进行诊断与改进,第一轮结束后,在完成基础上形成新的目标、标准,再进行下一轮诊断与改进,循环往复,形成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螺旋模式。学校内部“质量改进螺旋”各环节、要素的相互激励、牵制的机制,消除了被动应付、上紧下松的“土壤”,促进形成常态化的且能维持张力的持续改进形态,有效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引领学校开拓新境界

1.注重过程

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时,把诊断与改进融入工作全过程中,没有起讫时间的限制,整个工作在数字化环境中运行,通过对“过程性”数据的开发、采集、分析,实现即时监测与预警,就像人们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日常自我保健一样,注重的是过程。这其中,学校为了找准定位,调整纠偏,持续改进设计并适时调整、完善运行模式,构建出适应新环境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

2.问题导向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坚持问题导向,提倡自我批判和质疑,关注的是预设目标和实践结果之间的差距,挖掘工作中的不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视角放到不足和可以提高的方面,去琢磨怎样通过细节的改进来提高自身的水平和效率,随着更高目标的设定,实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模式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均能起到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处于不良状态的学校走出困境,使发展平庸的学校形成特色和个性,还能使发展良好的学校突破“高原状态”,走向辉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模式有利于激发学校内在学习、创新动力,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引入信息技术

在教学诊断与改进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建立服务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数据管理系统,用数据“说话”,在数据基础上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更利于找出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要求实时、准确,注重过程数据采集,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滞后的问题,所以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原始性、即时性、公开性、共享性和关联性。对采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可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一方面可对采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即基于当年系统中不同诊断项目的数据,按诊断体系要求逐一分解,查出教学工作计划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整合,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症结。另一方面,对采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即针对每个诊断点按时间发展进程,对近三至五年系统中的数据走向进行研究,根据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教学工作的趋势,查找不足。这样可通过不同方位的数据分析,找到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教学工作的改进创造条件。

建立并使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打破了传统过多地依赖定性分析的习惯,改用了数据“说话”。培养在全面而系统的数据基础上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完整地、正确地反映客观情况,更有利于为质量持续提升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计划。诊断与改进工作坚持以信息化为核心,转变了学校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有助于学校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搭建“理性思维决策的框架”,从而使教学运行机制更科学。

四、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让学校真正成为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

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对原有运行模式革命性的改革,实质上是在原有运行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强调了各职业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目的是为了让职业院校能够在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把教学管理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将社会赋予学校的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要突显“自我”,要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实现自我诊断与改进才是关键。

在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过程中,一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与质量目标,制定出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二要注重激发职业院校全体师生追求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成为本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和目标。三要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同时制定相应质量保证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关键环节和关键时点为监控重点,找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倒逼机制,促进学生、教师、管理者的成长发展。四要重视机制反思和改进,按照横向定规范、定标准、定流程,纵向抓落实、抓监督、抓效益的原则,理顺横向部门之间和纵向管理层次之间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控系统,形成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不断提高诊改工作质量,使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取得切实效果。

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新环境条件下对质量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对职业院校来说,尚无成熟的经验可寻,在诊改机制建设和完善方面主要还靠职业院校自己的探索。在运行机制培植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建立一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的职业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使之成为拉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引擎。通过教學工作诊断与改进,能够引领学校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发展动力、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学校主动建构诊改的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即催生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5-10-29.

[2]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3]周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技师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