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探究

时间:2024-06-04

李阳

“中国制造2025”在战略任务和重点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将“互联网+”应用到国民生产各个领域。在新形势的倡导下,将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势在必行。笔者以车工工艺学中“塞规的使用方法”项目为例,在课堂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是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的3~5分钟的教学微视频,相对常规的45分钟课程,有着重点突出、言简意赅、解析清晰明了的典型特征。该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教材《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该知识点属于操作示范类,顺序层次多,逻辑性强,在微课中能很好地体现步骤序列,形象直观而生动,适合制作成微课。

作为配套教学资源,微课在翻转课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引领学生学习,将课程的核心与重点内容提前知悉。课上,教师围绕微课教学内容中心,同时将微课“4+1”教学资源,即微学案、微课件、微思考、微反思,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课后的巩固复习中,教师将微课上传至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登录个人账号自行下载收藏,对不理解或掌握不熟练的部分可进行反复学习。

二、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策略

1.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融合

作为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遵循“前置学习新知→课中查漏补缺→后期巩固加强”的教学思路,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在前置学习环节中,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提前精心设计,体现出技术性、实用性、艺术性与创新性,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微课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适当加入操作注意事项、你问我答、小测验等提示反馈版块,并在课后强调总结归纳,以一张图或一张表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于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充分保障了差生的学习机会与权力。

2.分层设计学习任务,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制定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注意到任务的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结合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的典型特征,将课本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用词言简意赅)、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习成果可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综合运用声、光、影多种媒体技术),让微课“活”起来。

微课中学习任务的设置,应由易入难,层层过渡,深入浅出,以适应学生普遍认知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塞规的使用方法学习中,教师将检测套类工件分解成两个学习任务,分别用光滑塞规和螺纹塞规检测套类工件的不同部位,按照先光面、再螺纹的顺序逐步进行,一方面让学生学习有序操作,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进阶的学习目的。同时,适当设置一些专业相关的拓展知识,将挑战与奖励关联,让学生通过摘星标、得勋章的游戏方式,看得到自主学习的成果,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3.創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岗位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技能鉴定挂钩,需要落到实处。基于此,教师在制作微课、实施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就业需求、创设上岗情境,激发学生的职业角色代入感。在机械加工类专业课中,微课的环境应以实训车间为背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安全操作规程、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在课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三、小结

微课形式新颖,受众面广,不受场地限制,一改传统课堂教条化、静态化、形式化的局限性,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架构。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以“信息传递”“吸收内化”两大过程为载体,满足了信息智能化社会学习碎片化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

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在中职院校教学研究中已成为热点。职业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层出不穷,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是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方可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需求。

[作者单位:衡水技师学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