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孙庆彬 石立强
摘 要: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就业市场建设是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就业市场开发和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渠道和所能获取的岗位信息数量和质量。基于此,以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例,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078-0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千万家庭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就业市场作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就业市场开发和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渠道和所能获取的岗位信息数量和质量。黑龙江省为深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多年来先后组织省内高校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发达地区10多个省份50余个市(县),以及省内13个市(地)、20余个县(区)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建设和工作调研,掌握了大量数据和资料。下面就以黑龙江省为例,简要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情况,交流市场建设工作经验,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一、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黑龙江省已经建立并形成了以校园市场为主体、以省級市场为示范、以网络市场为补充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一是校园就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黑龙江省坚持发挥校园市场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年均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50余场,中小型、专场性、行业性招聘活动3 500余场,呈现更加开放、融合、共享、规范和多元等特点。各高校纷纷摈弃门户观念,打破同类院校壁垒,放眼全省,搞开放式的招聘。高校还根据属性、地域、行业等特点组建不同形式的就业协作体,共同开发利用就业资源。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就业联盟(简称“C9C就业联盟”),哈尔滨理工大学等组建成立了“原机械部七校就业联盟”,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组建了“东北地方高校就业协作体”,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1所医学院校组建了“东北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牡丹江师范学院牵头牡丹江市域六所高校组建成立了区域高校联盟等。严审用人单位资质的合法性和招聘岗位信息的真实性,加强规范管理,实行“黑名单”共享机制,有效防止就业欺诈行为。
二是省级就业市场引领性作用充分发挥。据数据统计,省级就业市场每年邀请举办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30余场,参会单位1 000余家。东北三省硕博人才、医疗卫生行业专场招聘会,江浙有关市地龙江高校专场招聘会已经成为“品牌”招聘活动。同时,省级就业市场有效联合省人社厅、工信委、农垦总局、商务厅、妇联、物流协会、酒店协会、肉类协会等省内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举办各类校企对接和专场招聘活动,为毕业生留省就业提供信息和岗位。并以就业基地为依托,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合作内涵不断深化,超越人才招聘和培养的简单合作模式,逐步形成了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等全方位、多层面合作发展的格局。
三是网络就业市场日益发挥便捷性作用。积极开展网上招聘活动,并将其作为有形市场的有益补充,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重要的网上选才和求职渠道。目前,在黑龙江省就业信息网上登记的有效企业就近6万家,年均举办网上专场招聘20余场,向高校和毕业生发布百万余条需求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20余万条生源信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哈工大、东北农大等不少高校自主研发了智慧就业平台,实现了智能式的企业宣讲和招聘服务、定制式的就业信息推送。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为“95后”毕业生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快捷、灵活的就业市场服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难点分析
黑龙江省就业市场建设仍存在发展不均衡、工作机制有短板等实际问题。
一是就业市场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个别高校仍存在就业市场工作保障还不到位的问题,如缺少市场工作人员和经费。有的学校甚至把就业市场联系工作推给系里,不主动出去跑市场。
二是就业市场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校园就业市场发展不均衡,综合类高校、医学类高校就业市场发展较好,在哈高校较哈外高校有发展优势;另一方面省内外就业市场发展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就业岗位有限等因素的影响,省外就业市场开发程度高,不少高校在省外建立了就业基地,每年积极邀请省外单位来招聘毕业生。相对而言,全省就业市场建设普遍重省外、轻省内,省外遍地开花、省内灯下黑,省内就业市场开发相对不足。
三是市场的统一性、共享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有的招聘单位或招聘团提供的招聘岗位是相同的,但还要巡回于不同高校开专场,上午黑大、下午理工……既浪费了招聘时间和招聘成本,又浪费了学校大量的工作安排和接待精力。
三、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建议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正从传统的招聘模式向大数据精准招聘模式转变,从原来主体的有形就业市场向智慧型市场转变,从粗放性就业市场服务向精准性市场服务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与建设也要随之做出调整和改变。
一是更加科学合理定位就业市场建设。市场建设要紧密结合办学层次、专业特色。985、211高校应该以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科技前沿等领域为重点开发市场;普通高校就该把市场开发的重点放在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立足龙江、面向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以企业一线需求为市场重点。
二是有效发挥省级就业市场引领作用。建立分专业、分区域的省级就业市场分市场,鼓励校校联盟、校地联盟。依托高校所处的地区,集中高校间的优势资源,由省级工作部门牵头,促进高校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解决校际间的信息屏障,实现市场共拓、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管、人才共举的地域校际合作联盟,为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信息、更完善的就业服务。
三是积极开发省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政府、社会、校友等一切可依靠的力量开发就业市场资源,以“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来跑市场、建市场。
四是完善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服务手段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就业服务”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相融合的工作新模式,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政府、高校和社会资源,为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提供深度共享的就业创业信息服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