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敖钰舒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主流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传承和延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国家之根本,民族之灵魂,也是“天人合一”探赜演绎的延伸。“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所属国家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高度肯定。回顾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这就更加突显坚定文化自信在当下的重要意义。
一、追溯文化自信之“源”
***總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泱泱中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没有随着时间消亡,却由于沉淀了生命的本质而历久弥新。首先,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地区都经历过不同的历史变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不同的风俗民情,创造出了多样的语言、图腾和文字,具有独特唯一性。从黄帝创立干支纪年历法到文王拘而演《周易》,再到孔子厄而作《春秋》;从朱熹的“格物至知”再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种种经典,无不闪耀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智慧。其中“仁、义、礼、智、信、忠、诚、孝”仍然是当今社会所倡导人应具有的最重要正能量品格,因此,中华文化也具有长续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承载了璀璨的文化底蕴,包罗万象,无与伦比。正因有这些文化,才能使中华文明长时间屹立于世界文明之颠。
2.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红色革命文化。中国文化既是柔软的,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同时也是刚强的。中国近代,由于清朝政府刚愎自用,统治者懦弱无能,社会制度黑暗腐朽,中国从强盛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处在被列强瓜分、军阀割据、经济疲敝、民不聊生的危急时刻,部分国人对民族文化自信产生了动摇,社会进入了迷惘颓唐的境地。无数爱国的志人义士在风雨如晦的时代苦苦探寻解救中国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用最炙热的灵魂血性谱写了一曲曲伟大而悲壮的赞歌。无论是《论持久战》中科学智慧的战略思想,抑或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致胜法宝,还是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们都播下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种子。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这些名词早已与革命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深深烙印在共产党人的脑海里,是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重要体现。红色革命精神是头顶青天、脚踏实地的刚强战斗精神,也是拼搏进取、坚定不移、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自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来源之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国家行动和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深刻领会其科学论断的文化精神内涵。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理念,自始至终落实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建国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仅冲破了国内外反华势力不断干扰和破坏的枷锁,硬是将一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基本完整建立了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魄力。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区域改革相继成熟的例证,是全国各地经济建设发展风貌突飞猛进的缩影。这场从农村开始突破,并随之迅猛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的改革,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国家现代化,从而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赋予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拓宽文化自信之“流”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群雄并起,利益纷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结成的“小圈子”,针对中国自主选择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围追堵截。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不会因一群“苍蝇”嗡嗡叫而停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更不可能因几只“蚂蚁”小打小闹而撼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1.认同与超越——文化自知与文化自省。文化自信来于文化自知与认同。文化自知是对自己国家或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了解。我们既要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的灿烂辉煌文化,又要清楚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文化,也要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主要根基。但文化自信不是纸上谈兵、虚夸自负,更不是墨守成规。文化自信立于文化自省。所谓文化自省,就是对文化的重新审视,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文化,是区分不同层面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引领文化向积极的、正面的道路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否能永葆活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文化的自我审视。文化的发展趋势与其说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不如说更像是海浪从涌起到达顶峰,最后回退沙滩并留下痕迹且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是一次筛选,也是一次自省。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优秀与糟粕两面,有了自省的过程,就能够纠错、保证文化的鲜活性。正如撑起反腐败大旗,“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党内文化的一次深刻自省,是文化污垢的醒世涤荡。中华民族文化正因为有了自我审视的批判,才能在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独立性,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2.力度与维度——文化倡导与文化交流。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下迎接新挑战,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国家要从宏观政策层面大力扶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将古典优秀文学作品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谦恭勤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一系列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要加大力度,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与各国人民、政党及社会团体进行广泛交流学习,向世界推介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治国理念和政策措施;推介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经验和精准扶贫的成功事例,为世界人类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软实力经验。当我们的文化能够展示到更广阔的范围和世界,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和更有信仰,国家就更加强大更有力量。
3.创新与发展——文化改革与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西方外来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不乏有反华势力企图实行文化侵蚀,专门针对年轻人宣扬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削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进而动摇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思想根基。文化侵蚀和颠覆让我们的文化危机四伏,要在全社会动员倡导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有效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中国文化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通过探索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挖掘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不断推动文化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创新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积极推动文化宣传和普及科学教育,促使文化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态势,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强大的底气,有清醒的自信。为此,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信,让文化自信成为国人精神面貌的标识,成为走向世界的名牌。如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又遇上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经济停摆,人类的生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要想抵御这种全球性病毒对人类的伤害,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这一条道路。当今中国倡导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展示。我们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纵横捭阖、鹰击长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單位: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