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发展格局战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自主发展

时间:2024-06-04

赵亮 魏五峰

经济自主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自主,自主产业也是强国战略实现的基础。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自主的保障。形成以自主经济为主,通过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吸引全球产业,同世界开展经济关系,才能更好地支撑强国战略。***总书记反复强调“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当前,在外部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的形式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加快自主产业向更高技术水平、更高生产率和更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实现经济由“依附型经济”向“自主型经济”转型,是保障和奠定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石。

一、“新发展格局战略”发展动力是创新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要求。处在“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加速变化之中,贸易战、科技战正冲击破坏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和科技合作,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对经贸全球化趋势的破坏,孤立主义引发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国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从产业和技术的视角,国际竞合关系基本围绕技术、产业、资源、市场的竞合重塑。技术发展加剧产业竞争,产业竞争又加剧资源控制,资源控制加剧了地缘争夺并进一步加速国际格局的演变。发动贸易战的背后,核心是“血腥”的科技战,发动科技战就是要从源头上遏制我国的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限制我国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美国频繁“毁约退群”、威胁WTO与英国的脱欧都是通过破坏区域合作达到废止经济全球化,从而建立有利自己的国际贸易秩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促进区域经济紧密联合、产业竞争与技术发展、相互依赖互利共赢,削弱了美国绝对控制力和影响力,使西方无法在相对公平竞争环境中赢得优势。

2020年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战略是***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当前推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战略需要科学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目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激发发展动力的核心,抓住创新就找到了一根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牵牛绳”。

二、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核心

从经济循环的角度,投资创新就是通过创造新供给来催生新需求引导新消费,资本、资源、智力一旦开始向新供给集中,新的需求会被创造出来,旧产业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产能过剩才能根本消除,而整个经济会在升级的过程中在更高的能级上走向平衡,这正是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的涵义所在。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正是通过加快形成产业竞争能力,从而打造未来发展新的竞争优势的动力源。实施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国内具备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规模应用和产品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维护供应链安全,是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更好联通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带来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引擎和不竭动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自主发展的保障

当前面临外部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下,发展过程中亟待突破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问题等薄弱环节,即科技自主是目前面对的最大短板。科技自主、产业独立和均衡发展也是大国地位的体现。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领域的开放创新也不断升级,经历了从“以市场换技术”背景下的模仿创新到加入WTO后市场主导的多元化集成创新的过程。作为科技赶超国家,政策的开放使创新能更多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在某些高端技术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在少数领域的创新能力已突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科技创新分工体系对我们的分工定位限制。开放创新整体上提升了国家的科技水平,但“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在某些具体的产业上则很失败,教训时刻告诫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我们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环境。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2008年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中进一步明确了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和政策采购,更突出自主创新。一国必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争取先机、赢得主动。新法标志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正式开启。

2020年8月,习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更大力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摆脱“脱钩”、“断链”讹诈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取得发展的主动,未来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技术卡脖子问题,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发布会上,中科院院长表示,要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备的制造产业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教育累积的人才优势、全球最大的工业国智造优势以及举国体制优势,瞄准未来30—50年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尤其是关系经济安全、国家竞争力、资源环境、现代生活和产业兴衰的产业尖端技术、产品和装备,中国的科技创新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大突破。

四、自主产业升级是实现强国战略的基石

在外部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发展强国经济,重振经济增长,必须推动基础产业升级,需要依靠自主研发并突破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瓶颈。强国战略须建立在产业自主的基石之上。依据国际经验,现代国家不论发达或新型工业化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期都是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实现的。经验表明中国经济必须从“依附型经济”转向“自主型经济”。我们需要经历一个产业升级的发展时期,才能跻身经济强国行列,这个阶段需要时间,更不能中断。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基本驱动力。加快落后产业的技术升级才能有效解决产业自主和竞争力弱,经济发展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才能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生产率更高的方式转变,就需要产业发展普遍向更高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转移。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是实现产业转移的基本动力。产生技术进步的科技创新恰恰源自于现实产业中企业的创新活动。我们有计划经济年代建立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具有广泛的基础,只是在依赖引进技术的阶段,才被挤到了产业的低端领域。因此,产业升级以加快形成能带来更高生产效率和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新动能,就是鼓励和支持企业沿着更高生产率和更高附加值的方向进行突破,从而使产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个升级的过程需要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应用创新的主体企业开展多样有效的创新活动,需要政策创新的主体政府管理部门开展灵活有效的政策创新,需要社会创新服务组织开展专业有效的创新服务赋能企业科技创新从而实现技术突破和能力成长。

从技术创新角度,建议研究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快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首先,积极保护好国内市场为产业升级预留出市场空间。保护本土市场培育自主高科技企业,这是发展“自主型经济”的市场前提。美国政府抛弃市场经济的基本道义原则,甚至动用一切手段阻挡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目的就是为自己的高科技企业预留出赶超的研发时间和市场空间。设置政府采购法案以利于本土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开展产品迭代,取得非公平的竞争优势是美国的一贯方法,也是美国保持高科技优势,扶持产业促成技术领先的公开秘密。发展市场经济前提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经济资源。其次,更多扩大国内市场,支撑自主产业链延伸、区域产业链发展、培育产业集群、保护产业链完整。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全球价值链动态重构重塑竞争格局,各国将更多依靠产业垂直分工,这也为产业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保护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国内市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国内企业核心技术创新、关键产品和设备收益的市场空间。通过产业链补链、扩链,培育自主可控的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产业链集群,这样的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更强,含金量更高,国民经济才更安全。再其次,利用好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推动核心技术创新。市场规模为规模经济提供了实现的空间,只有能产生规模经济的创新技术,技术才具有竞争优势,才能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我国开展技术创新和赶超独有的中国特色优勢。最后,保护好产业实体和科技创新实体为主的实体经济,坚持支持实体产业不动摇。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强盛的重要支柱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面对疫情实体产业才是最靠得住的支柱。因此,产业政策要更加积极地支持、激励实体产业的发展,全面落实好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增加创新要素供给,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引进政策,创新科技人才机制,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使创新引领产业稳步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只要方向正确,企业定会创造奇迹。

(作者单位:西咸新区同方丝路未来创新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