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时间:2024-06-04

赵玲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快速发展,逐渐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信息发布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自由性等特点。由于缺乏信息发布前的层层审查,新信息质量难以保证。高职院校学生是新媒体时代媒介消费的主流人群。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思辨能力、自控能力等综合素质相对薄弱,其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更容易受到媒介信息负面内容的影响和误导,媒介素养相对低下。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一、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将媒介素养定义为:“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这一概念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具备良好媒介素养的公民,能够正确的认识媒介资源,有效地使用媒介资源服务于个体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

随着对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各国开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但高职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仍是滞后的,未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根据不同人群对媒介素养的需求,我们可以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定义为:通过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对新媒体媒介信息进行正确解读、辨别、批评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运用新媒体信息和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所用。使其成为具有健康媒介观念,合理运用新媒体资源的合格媒介公民。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新媒体资源在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媒体媒介依赖过强,缺乏理性。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将海量信息展现在高职生面前,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窥视欲,很多人沉溺于虚拟网络中不能自拔。导致他们对新媒体媒介的使用频率过高,过分依赖且缺乏理性。白天,他们是课堂上的低头族;夜晚,他们是牺牲睡眠玩手机的夜猫子。高职院校学生对新媒体媒介的过分依赖和非理性使用导致他们自我封闭、交际沟通能力退化,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浪费了大好光阴,荒废了学业。

2.对媒介信息盲从严重,缺乏思辩。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和自由性,其中不可避免的掺杂着色情、暴力、迷信、道德伦理扭曲、反动虚假等负面信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思辨能力相对较弱,对社会的认知度较低,在面对庞杂的信息时不能准确判断信息的真伪,无法预估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对虚假负面信息的识别能力和对其消极作用的抵御能力,对信息存在盲从現象。同时,在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驱使下,个别无良媒体大肆宣扬拜金和享乐行为,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价值取向越来越低俗化,严重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

3.对媒介的应用存在偏差,缺乏深度。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将新媒体作为娱乐消遣和人际沟通的工具。他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网聊、网购、网络游戏和网络电视上,对媒介信息的应用存在偏差,缺乏深度。新媒体媒介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的优质工具。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很少有人利用新媒体中的学习资源为个人成长服务,白白浪费了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大部分人只有在需要交作业时才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多数情况照搬全抄,缺乏对信息的加工整理。

4.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律。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和相关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语言不文明、侵犯他人隐私、网络暴力等违背道德甚至是法律的网络行为频频发生。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浏览观看低俗化、不健康、违法的内容,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的知识非常匮乏,容易上当受骗,身陷网络诈骗、网络贷款、网络传销等不能自拔,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1.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作为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主体,高职院校管理层应当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应自上而下加强对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贯彻落实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学校应从政策、组织、师资、资金上对媒介素养教育提供软硬件配套保障措施,使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在高职院校规范、有序地开展。

2.明确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我们可以把媒介素养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具备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媒介素养,即拥有正确的媒介观念,具备良好的媒介伦理道德和网络安全法律知识;学会辩识媒介信息的价值;掌握新媒体媒介概况及新媒体的使用;掌握利用新媒体制作媒介作品的技能。

3.设置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课程。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学内容,设置阶梯式的渗透化媒介素养课程。阶梯式是指为不同年级、不同发展意向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化是指媒介素养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其他课程进行融合,以解决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匮乏,无法普遍开设媒介素养专业课程的现状。第一阶梯课程是针对大一全体学生开设,主要为三方面的必修内容,一是新媒体伦理道德和网络安全法律知识;二是学会辩识媒介信息的价值;可以将这两部分内容设置在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使全体学生掌握健康的媒介观念。三是掌握新媒体媒介概况及新媒体的使用;这部分课程可以设置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与网络基础》中,使全体学生具备操作新媒介的基本能力,能够高效准确的利用网络媒介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第二阶梯课程是针对那些对新媒体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学内容为新媒体作品制作传播方法。这部分内容可以放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新媒体营销》等课程中,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当然,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征求教学对象的意见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4.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在新媒体时代,各高职院校都拥有自己丰富的媒介平台资源官方网站、贴吧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媒介平台可以由专职教师负责把握内容导向,由学生进行运营与维护,使学生掌握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此外,学校媒介平台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宣传健康的媒体观念、新媒体知识和技能,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利用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网络道德论坛、经典影视欣赏、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媒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利用新媒体的能力。

5.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具体施行者,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媒介素养教师匮乏的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首先,针对媒介素养课程专任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系统的学习媒介素养知识,可以是短期培训或是长期的脱产进修,弥补自身学科背景不足。其次,邀请校外媒体从业人员、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兼职教师。加强学生与行业前沿的接触。再其次,应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媒介素养水平。广大教师应主动学习媒介素养知识,学会使用新媒体媒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以身示范,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起到带动作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使其成为新媒体时代合格的媒介公民。[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19-ZDJH-160]

(作者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