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4-06-04

程木田 李绍铭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等特点。《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主要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基本器件的应用。另外,该课程的课时由原来的64学时缩短为56学时。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时感到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成绩偏低、挂科率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课题组的老师经过仔细讨论、认真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决定开展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形成性评价课程的重要特点是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不光重视期末考试,还要重视平时的学习与考核。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形成性评价课程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评级性课程建设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其特点如下:①教学内容多,既有基本概念、又有基本计算。除了基本器件电路,还有集成运算放大电路。②基本概念多、器件多等;从半导体的基本概念、载流子导电、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到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负反馈、频率响应。③应用性强,从二极管的整流、稳压管稳压、三极管放大到集成电路构成、差分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以及直流电源。这些特点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概念繁多、电路种类多、相应的计算麻烦,所以学习比较吃力,取得的学习效果差。尽管这些特点从表面上看,很分散、杂乱,然而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首先,《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概念和方法是通用的。例如:载流子导电在PN结的形成、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以及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通用的;微变等效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二极管动态电阻、三极管的微变等效还可以分析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其次,课程内容是有机联系和统一的。例如: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就把二极管用起来了;三极管就可以把功率放大电路、差分放大以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联系在一起。再其次,《模拟电子技术》讲述的内容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气设备结合起来。例如:讲授功率放大电路可以联系扩音器;直流电源把二极管的整流、稳压和三极管整合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结合《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做到有效的联系和统一性,学好模拟电子课程就不再为一件难事。为了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引入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进行教学改革,重点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习题作业、考核评价、实践环节等五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1.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合理的删减。根据大纲,适当调整了学习内容。例如:三极管的频率响应内容不需要详细讲述,可以利用Multisim来进行仿真。通过仿真来认识频率对三极管的影响。另如:讲述三极管的微变等效时,不需要讲混合参数,直接根据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得到三极管的微变等效模型。

2.在课堂教学上,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授课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特别是抬头率。现在手机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不光课下玩手机,课堂教学中,也玩手机。在学生精神不集中时,需要适当地提醒和转换一下节奏或气氛,从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上课的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国内、国际方面的一些热点,如芯片、集成电路方面的进展来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學成报效国家。

3.在习题库的建设上,根据课程大纲,课程组老师搜集了包括课本在内的典型习题,制定了习题库。对应教材内容,每一章都有相应的习题,通过改变参数或者替换来保证习题及时更新,从而避免了学生抄教材参考书的答案。这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尽可能独立去做一些思考和练习。

4.改革课程考核环节。根据评价性课程建设要求,我们改革了课程考核。改变以往强调期末考试,轻视平时考核的做法。改革后,平时考核占比40%,期末考试占比6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期中考试和作业。《模拟电子技术》是56课时,总共14-15周的授课时间,因此决定引入期中考试。期中考试的时间放在课程结束前1个月进行,可以保证能够测试课程大部分内容,而且难度较大。期中考试让学生能够得到一次预演,提前进行复习准备。另外作业的批改和反馈需要授课教师认真进行,针对典型的错误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概念很重要,因此对概念的强调和复习显得尤其重要。

5.增加实践环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比较麻烦的计算、公式和图。如何简化这些内容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软件来认识这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和图等内容。比如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Matlab去仿真直流电源。通过改变响应的电容、负载电阻以及相应的占空比来仿真输出电压对上述元件、参数的依赖关系。这样不仅完成了课程内容的学习,又增加了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和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动力。

二、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的开展,两年来,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学生优秀率、通过率和平均分与以前相比有了大幅的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卷面优秀率、卷面不及格率、卷面平均分、总评不及格率和总评优秀率等五项作为统计。平均分从最低的63分,提高到73分,尤其是近两年的成绩提高明显;不及格率从最高的40%降到最低为19%,前三年的不及格率变化不大,后两年的不及格率下降很多;总评不及格率,从最高的20%下降到最低6%;总评优秀率和卷面优秀率从最低的7%提高到最高25%多,实行评价性课程后的优秀率大幅增加。总的来看,前三年数据变化不大,后两年的数据和前三年的相比,优秀率、平均分、通过率都大幅提高了。

三、经验总结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发现评价性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1.开课前,务必告知学生课程的内容和考核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能感到教师说话算数,不可以模棱两可。

2.在课堂中,适当调整课堂内容和方式方法。授课老师要尽可能多地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结合一些典型例子,务必讲清楚,弄明白。

3.在改作业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做到公平、公正。有错必究,针对典型错题,一定及时反馈。对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及时纠正其态度。

4.尽量及时答疑。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QQ群,及时上传作业和相关要求等通知,并及时回答学生疑问。

5.期中考试的难度要大。期中考试难度大势必给学生施加压力,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并使得学生能够提前应对,最终达到学习通过的目的。

6.平时多关注差生。平时表现差的同学,期末考试一定差,因此需要利用平时成绩单多关注一些差生。

7.鼓励一些学习优秀的同学做一些小作品。比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直流电源或者一些简易的温控、光控作品。这些小作品的制作可以增加学生的平时成绩。

8. 同专业选课和不同专业选课相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专业选课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

9.《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概念很重要。在最后的复习时,对全书的概念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复习。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展了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并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习题库、考核环节和实践环节等五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相信能够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鉴。[项目资助: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5gxk021,2015gkk003);安徽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6JY30)。]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