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企业实境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6-04

王杭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进步的产物,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想,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设计的优势日渐显现。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背景

《企业文化》安排在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三学期,对象为二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通过前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学习,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均已有了完整的学习,同时前二学期已进行了认知实习、会计基础综合实训、市场调研与预测等实践环节。但是,在传统的《企业文化》的课程学习中,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机会少,过于形式化,学生缺乏进行建立在融合企业实境下的综合性企业文化策划实践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结合企业需求实际,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完成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价值的企业文化设计,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策划过程,体验企业文化真谛是本课程改革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同时,对于正处在二年级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第三个学期对于其是极其关键的时期。经过前期对专业的认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对于本专业的认知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战经验,十分需要在前期的基础上获得突破,这是摆在这些学生面前的难题。经过课程改革后的《企业文化》,将从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为其搭建与企业真实环境的桥梁,使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企业文化策划实战经验,感受企业文化的策划过程,体验企业文化真谛,为其专业知识积累获得新的成长动力。

二、课程现状分析

《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训环节各占50%。本课程安排在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三个学期,共计32课时。

在多年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甚至存在各种各样的认知误区。通过企业实境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下的《企业文化》课堂教育设计,可以使学生将其他管理类课程中所学的理论,针对具体的企业实境进行设计方案,在实战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利于所调研的实体企业能够快速并合理地整合内外资源,提升企业效益,也有利于学生提升实战经验,为毕业后就业、创业提供经验积累。

三、案例设计与组织

1.任务提出,目标确定。“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提出”是实训教学的关键。任务不仅要具有挑战性、综合性还要有真实性、可操作性。为此,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任务后,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形式和途径,使实训活动能在一种与课程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境中进行,由要求学生学到学生要学转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好奇心,设计存在“困惑”、“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主动参与任务驱动法教学活动。在任务提出环节,任课教师先将整个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任务提前告之学生,并将阶段性任务的上交时间安排也同时告之,让学生在设计自己的实训计划时有的放矢。

2.小组形成,分工明确。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随机分组,以5-7人为一个调研小组,采用团队协作方式完成实训任务。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实训任务,包括实训期间的分工监督与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务呈现之后,由于任務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小组是由抽签随机组成,因此彼此之间会有不熟悉或不配合的现象发生。因此,小组成员按照教师制定的基本规则和职责来明确分工,划分出组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任务,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3.任务进行,监管支持。任务进行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实训过程的双主体。学生每个人都有明确自己的任务,有具体的事情需要完成。例如,小组共七名同学,角色分别是组长和组员。小组的全体成员商量策划整个企业调研过程,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与访谈的形式、文案成果等等,要求必须有活动照片辅证,并做记录、总结,以及每一位组员都要有一段实训心得体会。在教师的监管下,学生自主思考,独立与协作相辅相成,教师及时指导,解决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作为学生学习创作的指导者和支持者,监管整个实训过程中各个小组的工作进行情况。当小组遇到问题时,需要教师把握方向,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去完成任务。当小组沟通不畅时,教师需要及时协调,以免小组呈现一种停滞的状态影响整体效率。学生一般由“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和学生各自成为一条主线,并能实时交流,两条主线相互交叉,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技术和合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知识渗透。

4.任务完成,成果评价。明确子任务分工,每个成员都明确具体的任务,有自己负责担当的部分,在为了集体的作品贡献力量,不同特点的学生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才能更好地互补。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小组协作作品的结果性评价,也注重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作为主考核员,全面、客观、公平地评价各小组的文案及现场PPT展示。各组组长作为副考核员参与现场PPT展示环节的评价。组员之间还需互评,考核在实训过程中组员的参与度。教学评价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文案策划实训中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对整个教与学具有导向作用。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小组间相互评价,可以避免教师一人主观地评价小组作品的优与劣;评价有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对象向过程与方法倾斜,不应单纯以结果的好坏辩别学生学习过程。

四、创新之处

1.“走出去”,“请进来”。打破常规的只在教室内授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体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感受企业文化策划的全过程。在实体企业调研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企业基层员工的问卷调查、中层管理者的调查以及高层的访谈,很好地了解当地中小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使得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能真正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邀请当地知名企业的资深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与学生分享文化魅力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过程与成效,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2.学生既是“设计者”、“执行者”也是“评价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既是“设计者”、“监督者”也是“评价者”。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训的过程环节进行设计、执行及评价,真正把自己当成课程的主人,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小组的成立打破“熟人圈”,促使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合作环境。抽签随机组成的小组成员,打破了原来组队的“熟人圈”惯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合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

1.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案例对象。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合适的企业作为案例对象。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应考虑企业的多样性,如生产类企业、文化类企业、制造类企业、服务类企业、科技类企业等,尽可能多地挑选出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当地实体企业,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全方位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

2.任务的设计应具有可行性。企业实境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其任务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否则在实践环节难以为继。因此,教师与学生在共同设计任务时,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调研企业的现状、行业的要求等多方面内容去考虑。

3.学生的调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成果往往会在考核后就被束之高阁,再无用武之地。但是在企业实境下的学生的调研成果来源于企业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企业提供借鉴价值。检验学生的调研成果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从其调研成果是否被所调研企业所接受来考量。在接下去的实训成效设计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邀请企业专业人士作为学生调研成果的最终评价者之一,为学生的实训调研成果作出最为合理的评价。

实践出真知。企业实境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能更真实、更好地融入企业,一边实训,一边领略企业文化、熟知企业制度、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实战技能、锻炼操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可以更好地将企业文化、实操要求融入的理论教学和校内外实训中来。[项目支持:2017年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企业实境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企业文化》课堂教学设计》(2017kg1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