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 湖南衡阳 龚 静 李婷妤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湖南衡阳 龚 静 李婷妤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快速增长,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明显提高。但现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学生的创新教育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
1.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1)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一般从设置口径、设置方向、设置时间和设置空间等四个方面的形态变化来进行设置,要体现创新性专业设置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指的是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的教学要求,再联合其它的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构成的各门教学科冃的系统总称。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而且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结构形态也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而衡量其发展状态的指标主要有创新能力培养开课性能指标和创新能力培养选课性能指标,创新能力培养开课性能指标包含体系新颖程度、体系全面程度、体系综合程度和发展灵活程度,创新能力培养选课性能指标包含结构平衡性和设置机动性。
2.培养途径与发展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1)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主要是蕴含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要求培养对象完全进入和参与的一系列的创新性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要实现这样的状态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而这一载体就是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从认知的渠道方面可以划分为创新教学途径和非创新教学跨教学途径。(2)知识发展方式就是指知识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形态以及知识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对关系,前者主要涉及课程建构,后者主要涉及教学过程”。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的合理以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4.实践教学与实践平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载体。(1)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2)实践创新平台一般分为课内创新平台和课外创新平台。课内创新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部分,是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集合的实现平台。课外创新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部分,是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交汇点,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实现形式。
1.高职院校现行的培养模式不适用创新能力的培养。(1)没有从培养创新能力的角度建立教育培养的体系。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 没有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角度建立起适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原有培养冃标为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加入的创新内容、教材、实验、手段只是处在附属的地位,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背离了创新教育培养体系的系统化原则。(2)培养方式和教学设施,不适应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培养方式没有经过结构上的改革, 即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学理性的培养,而不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体系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上,加入的创新内容、措施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增加,从根本上不适应创新能力培养。
2.高职院校师徒制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1)突出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高职院校师徒制模式中,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凸显。(2)教师个人知识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由于教师专注于自己所研究的专业知识,很少涉及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知识领域,导致导师专业知识面窄,很难满足教学中、辅导中学生对综合知识需求,导师很难做出准确和正确的辅导和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知识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培养。(3)学科内容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学科内容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内容的不同,而课程内容是反映学科主要知识的载体,学科内容的差异性的具体反映就是课程、教材等设置的不同。学科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科交叉、渗透与发展,不利于相关学科的交流,使课程结构和内容不适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3.产学研合作模式,难以形成有效合力。(1)主体目标指向不一致,使培养效果不能形成合力。就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的现状看,相当地区的产学研合作的参与方都因缺乏对于合作内涵的内化性理解和前景的可预期判断,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眼前利益的考量,双方都不愿意在“利益”问题上“妥协”等合作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导致产学研合作模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合作覆盖面的局限性,使学生实际的参与度不高。由于生产部门在与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活动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获得先进技术、技术成果、技术人才为目的,吸纳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有效的合力,不利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学设备落后于生产实际,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由于高校资金问题以及消化、吸收、创新上较差,下的功夫还不够,致使一些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科研仪器设备,有的引进了精密仪器设备后,高校没有充分消化、吸收、创新,使精密仪器设备技术指标和功能不能全部发挥。高职院校教学设备更新慢或停滞,跟不上生产的需要,使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上显得有心无力,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正确认识创新,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对一年级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使学生能够打好科技创新的基础,使他们正确了解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各层次各专业参与创新的途径,克服对创新思维误区和投难情绪,树立创新意识,挖掘自身的创新兴趣点。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把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起来,通过环境创设、尝试操作和大学生的互动作用,让大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2.重视隐性课程,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对大学生创新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文化及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它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1)要重视校园文化述设,并将科技创新精祌的弘扬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部分;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保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创新的效率。(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在隐性课程中对大学生创新的影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的兴趣。
3.采用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学手段。(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时,由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途径去发现问题,运用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试验、操作等方法,讨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去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过程。”(2)采用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法。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法是一项教与学双向活动,是公开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目的、突出学习重点、选择多样学习方法、开阔教学思维,出现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的新型教学过程。
4.构建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平台。(1)构建探索性课程。开设探索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探索性问题为轴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不离此轴心,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在面对同样的事物时,提出不同的问题假设,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形成不同的问题结论和验证形式。(2)建立工程坊实践平台。工程坊是校内实践平台,主要为大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实践活动而建设的新型工程实践训练基地,是大学生进行课外工程实践和提高工程管理能力的场所,是产学研合作覆盖而延伸的表现形式,能够吸纳更多大学生参与。(3)建立战略联盟合作实践平台。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实践平台是统一产学研合作主体目标指向和协调合作统一落脚点的实现方式,是拓展产学研合作覆盖面,增加大学生参与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强教学与生产结合紧密度的重要手段,是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其形成有效的合力,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判断能力、整合能力、创造能力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5.建立高效的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1)更新教材。(2)培养“大师级”师资队伍。(3)更新与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衡阳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13C23)]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