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孙艳平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低迷态势,相比之下,跨境电子商务则呈现出繁盛的发展趋势。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3万亿元,2018年达到7.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及财政部从便捷通关、跨境支付、网购商品检验检疫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平台保障。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跨境电商市场。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与国内交易平台不一样,跨境电商面对的是世界各国的顾客,语言、文化等使得跨境电商影响因素变复杂,加上跨境支付、物流等知识,因此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跨境电商从业者需要既掌握国际贸易又熟悉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这也是目前市场的稀缺人才。据统计我国跨境电商人才未来三年缺口达到445.7万,同时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的数据,超过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存在严重缺口,其中82.4%的企业认为即使能够找到人,也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有关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数据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镇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校协合作的改革理念与思路。
一、镇江市跨境电商人才需求调查情况分析
项目组对镇江跨境电商协会会员发放调查问卷160份,涉及电商培训、通信生产、照明、太阳能灯等十二个不同行业,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被调查的企业有2/3以上从事进出口业务;80%以上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1至3年,具有跨境电商经营的相关经验;67%企业跨境电商收入占企业总收入25%以下,属于幼稚企业,但92%的企业对跨境电商市场持预期乐观态度。项目组从问卷调查中发现67%的企业只有1/4以下员工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并感觉跨境电商人才缺乏,每年虽然均有2-3人的招聘计划,但在招聘过程中企业遇到很多困境。
1.人才供小于求。通过对问卷调查中人才缺口的因素进行分析,67%的企业认为原因是该行业的人才需求和供给及其不平衡,33%的企业认为是学校培养方式不当,8.3%的企业认为是员工对该行业没有兴趣,50%的企业认为是企业无法长期留住人才,导致人才流失。因此,大多数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供小于求,并且由于企业规模小,各方面待遇未能体现优势,无法留住人才。
2.实践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专业对口型人才不多,83%的企业认为在招聘员工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境电商人才不能兼备外语、外贸、电商综合能力和素质。并且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在从事实际工作时直接能上岗的毕业生很少,大多数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一般,进入工作状态慢。通过对问卷调查中实际岗位上毕业生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5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存在技术知识不扎實,3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缺乏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67%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67%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
3.校企合作动力不够。通过对问卷调查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式重要程度问题进行分析,67%的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办学比较重要,42%的企业认为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是首位,17%的企业认为政府政策性支持较重要,50%的企业认为应该让学生到企业学习,也有33%的企业选择让企业员工到学校讲课,42%的企业鼓励开展技能创新大赛,25%的企业希望进行订单化教学。①政府原因。17%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政府的介入更为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政府目前的地位和态度:适度支持、有限支持,但力度有限。②企业原因。大多数企业还是愿意做一些常规动作,如校企合作办学,让学生到企业去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也愿意和学校共同进行技能大赛,共同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有92%的企业表示希望学校将英语、外贸、电子商务专业在生源、师资、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整合和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但调查结果也显示有58%的企业不愿意投入一定的资金去学校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因此订单化教学不受欢迎也可一窥。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现实中基于利益驱动,多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意愿并不高。③协会原因。42%的企业认为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对于培养电商人才更为重要,企业在资金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学校大批学生实习的要求,但又渴望能吸引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在这种形势下希望协会能分担压力也是情理之中。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校内实训问题。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但目前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实训内容较为复杂、关联性差;适合学生训练的操作平台较少;实训项目建设还未成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效果不明显;实训基地建设中对新形势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理念不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目前校内实训室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①校内实训主要是通过软件和模拟场景进行,分角色和任务虽然能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系统的跨境电商流程操作过程,但由于校内实训软件和模拟的场景都是人为设计的,不能涵盖跨境电商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情况,尤其缺少真实工作中的互动性,因此对提高学生解决真实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②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还处于研究阶段,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因此跨境电商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达到良好的跨境电商实训教学效果,就需要大量的实训教学支撑,同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也要求实训教学保障,因此仅有校内实训室不能保证实训教学效果。
2.协会和企业问题。①实习岗位零散。因为跨境电商企业规模的原因,大多数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很难一次性接受高职院校整班实习生,而且涉及商业秘密的核心岗位也不能面向实习生开放。实习生对于辅助工作的热情无法维持太久,往往会想办法离开。因此跨境电商企业认为自己并没有能从校企合作上得到真实的利益,对于校企合作带来的实惠不认可,造成“学院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学生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不高的主要原因。②跨境电商协会自身发展尚未成熟。镇江跨境电商协会成立于2015年6月,自身架构还不成熟,成员之间沟通交流欠缺。学校想借助于跨境电商行业协会的参与,透过协会对企业的渗透有效地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中的诉求还得不到满足,校协之间生源共享、师资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校协双方也就谈不上及时调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改革创新促进跨境电商相关专业链发展,也就无法体现镇江本地跨境电商特色。③跨境电商协会的公益性和市场化激励之间的矛盾。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放在第一位,单方面追求学校层面的“社会效益”,往往会忽视企业利益。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导向的,让企业放弃经济利益而投入义务培养人才的任务中,长此以往,很难维持。作为中间组织的镇江跨境电商协会尚处于成立学习阶段,如何统筹协调好自身的公益性并激励自己搭好校企合作桥梁还未能进入研究议程。
3.学生创业问题。2015年是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转折点,以草根创业和低廉售价为主的第一波跨境电商大战已成为过去式,目前更注重产品品牌和质量的“精品化模式”。然而大学生这一群体缺乏经营经验,不谙品牌策略,不注重品牌建设,对国际市场调研不足,不了解外国网民生活习惯,从而引发一系列平台纠纷,失去良好信誉,影响店铺的搜索排名。另外,我国跨境电商的支付不仅费用偏高,而且国内外金融支付体系区别大,资金在这两个支付体系流转中需要大量时间,导致资金周转慢。其次,因中外政治和金融环境不同,资金的回收还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最后,跨境货物的运输费用也相应比境内高出许多。据统计跨境电商物流费用大约是商品总成本的30%,平均每1公斤的物流费用就达到100元左右,而境内物流费用是平均每公斤10元左右。以上都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
三、基于校协合作的镇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本文建议镇江应以镇江跨境电商协会正在筹建的产业园为契机。首先,校协双方在合作培养人才之前就各自的人才需求和供给进行研讨,找出融合点,对症下药;其次,政校协企应就各自的利益点进行充分讨论,定位共同利益点;最后,政校协企四方结合人才需求定位和共同利益点从市场化激励、生源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透过协会对企业的渗透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让跨境电商在“十四五”期间镇江高质量发展中跑起来。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