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张干军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贫困问题的解决,并把教育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2013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明确把教育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强调扶贫攻坚教育先行。***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视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要优先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精准扶贫政策,注重教育扶贫,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贫困地区人们的技能知识和生存能力。
一、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1.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的教育经费长期以来不足,为了保证教育投入,“十三五”规划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得低于4%”。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投资持续增长。截止到2019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但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还是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教学方面、师生基本生活条件方面的经费都存在着不足,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分配方面存在问题。
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不足会导致另一个严重问题,即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二是教师水平比较低,流动性强。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薪水不高,招不到教师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往往比发达地区老师大,使教师身心疲惫,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当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长期的高强度教学负荷,另一方面,低收入水平,导致一些教师心态失衡,对教学工作不专注甚至厌恶教学,更谈不上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贫困地区教师待遇低,所以,一些优秀的教师往往留不住。他们会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工作,并且具有示范效应,大批优秀教师纷纷前往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劣币驱逐良币作用下,不太优秀教师留在贫困地区,这就使得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教学水平差距加大。
2.贫困地区在教育观念存在一些误区。贫困地区学生的父母由于受教育水平低,也未享受过读书带来的好处,因此,读书无用论大有市场,认为读书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不读书照样赚钱。同时,由于重男轻女,女孩在达到适当年龄,可以打工赚钱了,就要开始分担供养家庭的重任而辍学。而对于男孩,不论成绩好坏必须读书,他们往往承载父母所有期望,学习压力大。同样,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贫困地区父母往往认为抚养孩子只要让其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根本意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
3.对教育扶贫资金使用监管不力。贫困地区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群众不清楚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当然谈不上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样由于在资金使用方面的不公开透明,也会导致搭便车的乱象,地方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往往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导致扶贫教育经费被滥用,不能给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以上乱象的发生,说明教育扶贫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教育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力。
4.教育扶贫的数据准确性不够。在确定扶贫目标尤其是教育扶贫目标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要求及时准确。但贫困地区在统计过程中,往往达不到这个目标。原因如下:第一,由于统计时间短,统计任务量大,导致统计工作不够全面,得到的数据不准确。第二,贫困家庭受教育水平低,认知能力较差,无法准确描述家庭实际困难情况,导致扶贫第一手资料不準确,从而导致对贫困目标认定并不准确。第三,贫困家庭的认定带有福利性质,评上贫困家庭意味着真金白银。并且,旧房补贴也倾向于贫困家庭,要比其他家庭高,子女上大学也可以申请津贴等。正因于此,贫困家庭的评选竞争激烈,拿山头、走关系不可避免,使得教育扶贫目标不准确。第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的数据没有及时更新,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一些新增加的贫困家庭没有及时登记,而那些已经脱贫家庭仍然占用着扶贫资金,导致教育扶贫资源的浪费。
二、促进教育扶贫的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支出对教育领域的倾斜力度。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财政方面支出不足,进一步拉大了贫困地区和城市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因此,为了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将教育资金的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资金扶持,加强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购买教学设备、书籍等。具体而言,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需求发放专项拨款。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教育资金专款专用,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其次,扩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规模。贫困家庭经济困难,投资子女教育对他们而言成本比较高,投资风险大,回报不太确定(没考取大学),因此贫困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意愿低。而只有通过教育,贫困地区的人们才能提高技能知识和生存能力,从而摆脱贫困。因此,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财政支出就显得非常必要。
2.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尤为明显。目前,贫困地区师资短缺、素质较低,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要使教育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实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首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因贫困地区财力有限,对提高教师待遇有心无力,可考虑将现行的工资负担由省级统一发放。其次,确保教师工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改善宿舍、食堂等基本生活条件,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再其次,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在职称晋升方面向贫困地区教师倾斜。最后,加强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意识的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专门培训。与此同时,加大与发达地区学校的联系,贫困地区定期派出教师队伍交流学习。
3.转变贫困地区教育思想观念。思想指挥行动,要推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扭转贫困地区落后教育思想观念,抛弃传统陈旧的读书无用论教育观念,大力推动新时期新观念。第一,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和强大动员能力,让贫困人口感受到扶贫的获得感,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主动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及时报告辍学的学生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确保扶贫教育不落后。第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教育的好处。可通过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实例,因为投资教育改变了贫困命运,让贫困家庭意识到教育改变命运,可以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消除贫困村民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主动参与进来。第三,要充分发挥乡村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当发现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发生偏差的时候,应积极沟通,尽快扭转其落后教育观念,从而消除干扰学生教育的隐患。
4.完善教育扶贫资金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就没有教育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发和实施。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资金监督机制。第一,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全程监控,实施严格问责制。要做到对扶贫资金全程监督,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部门的积极性,要沉下去,走入千家万户,及时掌握扶贫资金流向的第一手情况,做到资金流向哪,监管跟到哪。确保监督全覆盖,没有盲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通过监管促进扶贫目标的实现。第二,实行严格问责,对在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零容忍”。为了传导压力,在实践中实行“一案双查”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即如果出现扶贫资金方面的腐败问题,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也追究其所在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
5.建立精准教育资助机制。教育扶贫要提高教育经费的准确性,确保优先帮助最贫困的群体,要建立精准教育资助机制。第一,要建立更加准确的教育扶贫目标档案。为了保证扶贫教育目标的准确性,就必须建立准确的个人资料档案,同时不断完善贫困人口资料档案。如果没有贫困人口的精准数据,就不能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因此,改善贫困人口的数据档案是当务之急。同时,可通过贫困人口个人档案对不同的贫困人群应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的贫困人群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方式。同时,为了档案的准确性,须对贫困对象定期进行回访,检查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扶贫是否有成效,存在哪些困难急需解决。此外,还可以发现哪些穷人通过资金援助摆脱了贫困,是否存在新增贫困人口。通过调查整理,实时更新贫困人口数据。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在精准教育扶贫中的应用。目前,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扶贫目标认识不准确,从而导致扶贫工作滞后。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教育扶贫信息库。通过教育贫困人口统计和调查,将经过整理后的数据输入信息库,然后,可以通过信息数据库实时了解贫困学生实际情况,实现实时动态的分析和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方便性和准确性。第三,改变目前扶贫教育“一刀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来自不同贫困家庭孩子得到的援助标准相同。但不同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贫困家庭的不同需要,提高教育扶贫经费的使用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