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周宁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4-06-04

□ 福建周宁 吴朝华

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全域旅游现已成为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助力。当前,在全域旅游实践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推动生态美丽幸福的周宁县全域旅游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正逢其势、正逢其时,必须牢牢把握、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针对周宁全域旅游实际情况,发展全域旅游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全域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有效整合资源,引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全域旅游

抓好顶层设计,绘好规划蓝图,才能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中明确方向、把握重点,才能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要明确发展定位。全域旅游发展定位既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又要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竞争之路,避免同质化和低水平开发。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周宁县,平均海拔800米,常年云雾缭绕,被人们称为“云端之城”,同时有着气势磅礴的“华东第一瀑”——九龙漈瀑布群、人鱼同乐的“中华奇观”——鲤鱼溪、别有洞天的“八闽首景”——滴水岩等一批丰富的旅游景点资源。周宁还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夏日均平均气温仅24摄氏度,森林覆盖率72%,空气质量长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享有“天然空调城”的美誉,是生态避暑旅游的胜地。二要推进全域规划。周宁县按照“两心、四区、一轴、一环”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紧紧围绕“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建设定位和“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发展模式,编制《周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有序推进全域旅游规划,依托城区西部鲤鱼溪小镇,建设县级游客中心;依托咸村高铁站,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中部环城游憩区、北部高山湖泊度假区、南部农业宗教文化区和西部峡谷观光探险区;依托新交通格局形成“纵三线”旅游轴,串联构建旅游大环线,形成全覆盖、全渗透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三要突出资源整合。周宁县把全域旅游列入“一把手”工程,强化整体意识,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原则,立足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培育了天蓝蓝花卉、苏式立体农业、溪口生态漂流、禾溪古村、后洋美丽乡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农旅、文旅、茶旅融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奏响全域旅游“进行曲”。四要避免五大误区。发展全域旅游,需要避免五大误区,即全域旅游不是一味铺开,而是系统性合理规划;不是遍地开花,而是开放性重点保护;不是盲目跟风,而是阶段性分步推进;不是复制克隆,而是特色化因地制宜;不是无序而为,而是示范性引导带动。

二、 提升基础设施,彰显文化特色

全域旅游要求我们有新的资源观念,通常我们将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而全域旅游却强调资源的“全”,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提升。一是城区建设方面。加快推进“两心”服务设施、停车设施和公交体系建设,完善县城市政设施建设,改造县城景观风貌,提升县城旅游品位。建设主干道、主河道景观走廊和景观带以及城市雕塑、路灯夜景工程,亮化楼宇街区,布设景观小品,改造提升出入门户,提升县城的新形象。二是深度挖掘自身特色。充分挖掘周宁地方特色和风味小吃,鼓励引导群众从事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传统手工艺、民间土菜、乡村美食等产业,培育扶持一批“农家乐”、“名店”、“老字号”餐饮品牌,形成有周宁地方特色的品牌宴席、品牌菜肴、品牌小吃,使旅游饮食也成为游客来周宁旅游的重要因素。将周宁旅游特色标志的文化元素提炼出来,比如“鲤鱼文化”、“龙文化”等,将其融入到旅游商品、纪念品的设计理念之中,通过举办旅游商品、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创新设计水平,开发出一系列特色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市场推广,使其成为游客的必购品,推进周宁县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三、强化绿化生态功能,全景提升旅游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全域旅游理念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规划周宁县整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全县的环境氛围和服务氛围,实现宜居宜游全民共享的目标。全域旅游规划应当从整体环境卫生、全城厕所覆盖、旅游标识、解决交通乱堵等方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把环境整治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必须要下大力气开展全域化环境整治,对县域内每个地方实现全面扫描、全面改善、全面过硬、全面提升,使周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更好地吸引各方游客、推动旅游发展。一要全力推进。各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属地乡镇务必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工作任务,拿出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二要务求实效。要按照方案要求,深入细致开展好全域化环境整治,力求通过全方位整治,全面提升县域旅游环境。三要加强督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要年度开展一次全面督查督办,以督查评比促环境整治工作开展。

四、注重融合发展,增强产业质效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发挥全域旅游引领作用,推动“旅游+”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有效促进产业的融合互动,使全域旅游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一是促进旅游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充分利用周宁县高山生态环境优越,种植油茶、锥栗、晚熟葡萄、蓝莓、无花果等特色高优农业,充分发挥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传统农耕文化,通过景观营造、设施配套、线路整合等,建设一批集产业观光、科普认知、农耕体验、摄影写生、采摘垂钓和农产品购物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区、特色农业旅游乡村,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二是促进旅游业与林业融合。充分利用周宁县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仙风山森林人家”等一批乡村民宿和农家乐项目,通过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资源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发展森林氧吧、休闲吸氧、古树名木观光、森林探秘等林业旅游。 三是促进旅游业与茶业的融合。依托玛坑乡的万亩茶园,打造茶文化休闲、观光、摄影基地,将茶文化与玛坑的祈梦文化、林公文化、畲族文化融合,打造玛坑禅茶小镇等文化旅游产品,实现茶旅融合。四是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充分挖掘周宁县中华鲤鱼文化、白银古道文化、宗祠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游灯、宗教祈福文化和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周宁文化元素,打造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旅游演艺产品等文化旅游产品。五是促进旅游与体育产业的融合。依托周宁独特的亚高原气候,将我县特色的芹山湖水上运动资源和自行车、举重等体育赛事、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相结合,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基地,发展体育旅游。

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资源得到优化提升,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凸显地域特色,实现和其它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化发展,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

五、完善管理体系,全民共建共享

旅游质量和形象是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的。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既是受益者,又是服务者,这就要求全域旅游不能搞“一头热” 、 唱“ 独 角戏”,必须走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子。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动性强,必须以领导到位确保工作到位。要调整充实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强化重大事项谋划、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作用,打破部门、条块和区划分割,形成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要强化政策保障。各级各部门要把全域旅游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将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资金投入、用地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定要具体细化,提高可操作性,给予全方位支持。三要强化考核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考核体系尤其是福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对标对表、补缺补差,确保完成上级各项考核任务。四要强化氛围营造。要坚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强化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旅游形象”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典型培育和宣传,放大示范效应,吸引和推动更多的群众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旅游产业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