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的扶贫开发机制

时间:2024-06-04

岑晓芳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贫困问题相对突出,当前河南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时期,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扶贫对象精准机制,改革扶贫考核机制,创新扶贫重点县动态退出机制,同时要完善扶贫投入资金管理和扶贫资源整合机制,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事业,把扶贫开发事业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

一、河南省贫困地区分布状况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也是贫困人口大省,截止到2013年底,还有82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占全省农村人口近10%。河南省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深山区、滩区、沉陷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保护区等,这些地区物质资源匮乏,产业比较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落后,交通也不便利,不少地方粮食自给不足,很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无一技之长。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共53个,其中国家连片特殊困难县26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5个。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扶贫开发机制的新要求

当前河南省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的新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挑战,河南省也在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2012年建立了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参照国家对贫困山区集中连片的做法,对濮范台试验区进行综合开发,在政策上积极扶持,体制上不断创新,让这一试验区成为了河南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先行区。扶贫开发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但总体来说,河南省贫困地区的扶贫任务还比较重,扶持的力度和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扶贫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还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帮助,帮扶还存在盲点。对贫困地区领导的考核指标也存在不科学现象,考核指标大多放在如何提高地区的GDP上,而没有真正的把扶贫放在第一位,甚至只作表面文章,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扶贫开发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资金使用效果低,还缺少对金融风险的补偿机制和信用担保机制,另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激励措施还不到位,引导方法也存在不足。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拓展新的思路,树立新的观念,积极探索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更加有效的扶贫开发新机制,更好的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把扶贫开发事业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

1.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精准扶贫机制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目前扶贫工作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第一要对扶贫对象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以统计部门统计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为基础,由统计、民政和扶贫三个部门组成贫困人口的认定小组,认真核定各地区的贫困人口,认定标准要与国际接轨,提高绝对贫困标准,制定实行相对贫困标准。第二要建立精准识别机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工作人员的作用,以县为单位,通过民主评议、公告、入户调查等方法有效的识别出贫困人口,提高识别的透明度。第三是要实施有差别化的扶贫政策。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不尽相同,为防止一刀切的扶贫政策措施将贫困人口排除在外,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并指定帮扶责任人进行精准帮扶。最后要建立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要建立贫困对象的信息网络系统,将贫困人口的家庭资料,生活状况和动态情况等信息输入系统,尽快完成全省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人口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防止扶贫错位,使一些脱贫的及时退出,应扶贫的对象及时纳入。建立统一、科学、及时、覆盖全部贫困人口的扶贫统计监测信息系统,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动态管理。

2.改革扶贫考核机制。改革扶贫考核机制重点是要调整考核的指标体系,要由考核贫困地区的生产总值转向考核贫困地区的工作成效,把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对实现减贫和率先达到小康县标准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优先提拔使用,对一些有违规违纪或扶贫开发任务完成较差的要给予批评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一些减贫效果突出的县乡实行项目资金奖励,同时要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把减贫的成效和驻村干部的政绩考核相结合,把贫困地区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扶贫开发上来。

3.建立扶贫重点县动态退出机制。建立重点县的动态退出机制,首先要确定新的贫困程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除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外,还要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套以经济收入指标为基础、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权重分配合理的指标体系,一些地方财力能够自己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可考虑让其退出扶贫重点县。同时,要设计一套反映县域贫困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扶贫开发成效的动态监测体系,在制定透明的退出条件和程序的基础上,利用动态监测评估体系对现有重点县进行排序,发展水平最高的县可以考虑先退出,建立的指标体系以及重点县退出的程序要对外公开,便于监督。动态监测体系一方面用于考核重点县的党政领导,把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作为重点县主要考核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动态体系的监测,可以保障国家扶贫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地方。能够更加完善扶贫资源的分配,使扶贫资源更多瞄准贫困村,让真正的贫困群体得到扶持。

4.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扶贫资金涉及扶贫对象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完善和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第一要完善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机制,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扶贫资金的投入,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另外要以政策支持和优惠为重点吸引金融、社会企业和组织的资金投入,积极探索扶贫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有效的整合各种项目资金,也可将各部门的专项资金与扶贫资金结合使用,充分发挥扶贫效益。第二要完善扶贫投入资金的监管机制。首先要加强内部的监管机制,各部门各级层要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对资金使用的情况要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估,同时要强化监管责任,省、市两级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管资金和项目的运行上,而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审批权原则上要下放到县,对在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审计和财政部门要严厉问责。另外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大众、受扶持的对象、媒体都可以成为监督扶贫资金的重要力量,要建立县以上的扶贫资金信息平台,公告公示各种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各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加大使用的透明度。

5.强化以整村推进扶贫为平台的扶贫资源整合机制。整村推进一直是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性工作,2014年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目标任务就是对省内1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这1000个贫困村中有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贫困村达300个左右,要以整村推进扶贫为平台,从各方面对扶贫资源进行整合。

首先,要强化对扶贫资源整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作为贫困县的直接领导县委书记和县长对扶贫工作要亲历亲为,认真考察当地贫困情况,这是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工作过程中要把整村推进扶贫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从而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其次,要积极动员社会上的企业、组织或个人来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政府的各种相关支持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还要建立完整的社会扶贫信息交流的共享平台,监督和检查社会善款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做好各种协调和监管工作,形成社会扶贫的良好信誉。再其次,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统筹规划,按照扶贫规划的各项工作要求,作好工作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整合各项扶贫资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自身的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还要尽快推进扶贫立法工作,从而使扶贫开发功能相互办调,建立长期有效的扶贫开发机制。[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扶贫开发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ZC-008)]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