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三方面做“实”企业文化

时间:2024-06-04

唐小波 杨沛文 冯绍先

企业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气质,独特才能出众,真实才显可贵。从一些企业基层现状来看,企业文化建设尽管表面上搞得有声有色,但背后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一门心思依靠“外脑”,请咨询公司制造,其实很多情况下“罐装”文化远不如企业自己打造的“散装”文化鲜活、管用。二是有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只是编编书、开开会、动动嘴就算完事,员工往往是左耳听、右耳出,心里真正想的啥,没有人知道。三是前任领导刚调离,继任领导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更换主导文化,割断了企业的文脉,使其无法有序传承、发展完善。笔者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求实的态度,弄清楚文化发展的规律,掌握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如此,才能以文化提升凝聚力、促进生产力、打造竞争力。

要善于“冷思考”,保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少数企业认为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殊不知专业咨询公司总结出来的文化,模板化、趋同化比较严重,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历史因素、地域因素、行业因素、人员因素等不同,造成了企业间存在着客观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穿一样的鞋、走一样的路。要善于“冷思考”,找准企业的定位,确立发展的愿景,量身定制切实有效的文化建设方案。在具体实践中,提炼企业文化应坚持“内外结合,上下结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不仅要善于正面思考,还要善于反面论证;不仅要有逆向思维,还要进行横向比较,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梳理企业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的根脉,在此基础上,不断做精文化存量,做大文化增量,努力培育土生土长、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主导文化。

要形成“热效应”,保证文化建设的实用性。企业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结合市场及员工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员工为中心,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家的文化、管理层的文化,而忽略了员工的智慧、轻视了员工的力量,导致“横空出世”的企业文化得不到员工认可,无法落地生根。要形成“热效应”,就必须建设全员参与的文化。员工群众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体,这双重身份决定了企业必须始终把员工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坚持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开辟多种渠道,采取灵活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群众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活力,把企业文化的理念植入到员工内心,切实让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热”起来、走进员工的心里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不断开创“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的新格局。

要坚持“恒动作”,保证文化建设的连续性。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几招“花拳秀腿”的活动,它更需要对不同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文化观念进行持续总结、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时代感、导向性和辐射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持之以恒地挖掘与再造,使之与时俱进、日臻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特色鲜明的分支文化,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完善文化体系。要定期检查、衡量、诊断、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绩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闭环管理。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循序渐进、科学发展、动态创新;做到“六项保障”,即正确的思想保障、有力的组织保障、灵活的机制保障、充分的舆论保障、专业的人才保障、必要的资金保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培育出体系完备、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最终做到传承有序,不断发扬光大。同时,抓文化落地不能一阵风,必须树立长期作戰思想,猛火熬、慢火炖,做到常态化宣传贯彻,并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避免“两张皮”,切实做到全员共建、齐抓共管、相融共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