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王和星
走进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大理剑川县,在坝子东南面剑湖畔的狮河村,闻着白家院落里叠放的木料清香,听着木槌敲打雕刻刀的声音,如风铃般悦耳动听;星罗棋布的木雕作坊里,智能雕花钻头在不知疲惫地高速运转,强劲电能带动下的刨木机、带锯声此起彼伏……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鳞次栉比的木雕铺面里,各种形象逼真、别具匠心的木雕精品引人入胜,无论是摆件、挂屏、笔筒、茶宠等精品,还是格子门窗、屏风等大物件,无不体现出剑川木雕千年技艺的精湛。
千年木雕之困
自唐宋以来,剑川木匠掌墨量线、挥斧运凿,丽江木府、昆明金马碧鸡坊、湖南岳阳楼、故宫、北京人民大会堂等许多建筑上都留下了他们精湛的手艺。1996年,剑川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有道是:天下木雕看剑川,剑川木雕看狮河。
然而,曾经的狮河村,却是一个谁家姑娘都不愿意嫁过去的“穷旮旯”。
在剑川白族的一首打油诗里,狮河村曾被叫做“刺钩甸”:“官登和东河,一出门就是坡,刺抓头巾石绊脚,红土水冲得无路走,有女不嫁狮河郎。”“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走”,历史上的狮河村,虽然是剑川木雕的代表性村落,村民也大多有手艺在身,但会木工手艺的村民或外出营生,或在家雕好后,背着格子门到大理三月街、洱源鱼塘会、丽江棒棒会上售卖,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木雕虽能养家糊口,却因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广种薄收等因素,尤其是电力发展滞后,不能扩大生产,以致狮河村曾是剑川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
“时代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狮河村居住了一辈子的段十斤老人感慨地说,“那时候环剑湖公路没有修通,到街上买格子门窗相当不便,耕地靠牛、照明靠油、碾米靠推,更不用说使用电动工具来解木料了!”
段十斤说,在农村电网改造前,村里面的电器非常稀少,电动工具也很少,用电量也小,村容村貌很差。那时由甸南电站供电,虽然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总还是不敢多用,晚上脱衣服都舍不得开灯,想在电灯下雕刻就更舍不得了。那时候的变压器,用电多了根本就供不起来,电视看着看着就黑屏了。停电更是常事,只能今天供官登、明天上河村,后天又供回龙村。
在狮河村负责供电服务达7年之久的南方电网供电员霍智,被狮河村的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随叫随到的霍师傅”,他回忆说:“2002年,随着第一次农村电网改造后,村里的电器快速增长起来,电饭锅、电炒锅、电视机、电褥子、电风扇、电冰箱……各种家电应有尽有。狮河村用电负荷增长最快的是木雕机械和各类电动工具。村民用电的快速增加,又成了变压器的“不可承受之重”,平常还好,一旦遇上农忙打谷、烤烟、春节等高负荷时段,供电矛盾就凸显出来了。2010年以前,狮河村每天的供电报抢修达10多起。
2003年,当狮河村第一批次农村电网改造刚结束时,整个狮河村才共有4台变压器(1台80千伏安、2台100千伏安、1台160千伏安),且与西中、兴水、玉华、回龙、天马、印合、上关甸、永和等9个大行政村,全部由35千伏西中变电站10千伏甸南线单线单站供电,电网一直处于负荷极限的范围,供电安全运行压力非常大,只要10千伏甸南线出现故障或者检修,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
供电不足,严重制约着狮河村木雕产业的发展。
“电引擎”发力破题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大力发展木雕产业,大理剑川供电局认真落实大理供电局党委和剑川县党委政府关于电网规划建设发展的要求,全心全力做好供电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可靠的“电引擎”,成立党员突击队,攻克狮河电网“卡脖子”难题。
2010年12月24日,在甸南镇塘上村,新建容量为2×5兆伏安的35 千伏甸南变电站1座,拥有独立间隔的10千伏狮河线开始投入运行,对解决狮河片区电网“卡脖子”现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3年完成对狮河村整村进行第二次农网升级改造,提升了狮河村配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美观度;2014年扎实开展对10千伏狮河线主干线路进行提升改造的工作,增设4台分断或联络真空断路器,10千伏狮河线实现三座35千伏变电站间转供电,迁改或升高阻道杆塔、新立台架,并将原线径只有50平方毫米导线和70平方毫米导线更换成线径为150平方导线,对狮河村重过载台架变3台增容;2015年初实现整个狮河村户表及配变远程集抄管理,狮河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缴纳电费;2019年投入136.7万元新建两条10千伏木雕园区线路,形成了以110千伏中登变电站、35千伏西中与甸南三座变电站多电源供电。如今的狮河村已拥有容量为315千伏安的公变9台,即使是用电高峰期,也能实现轻松运行。
针对剑川木雕用电点多、面广、增长快等特点,南方电网云南大理剑川供电局成立了木雕用电“党员服务队”,为狮河木雕开辟供电服务绿色通道,将用电安全检查、用电咨询等供电服务送到一个个木雕作坊和企业。
助力木雕产业发展
清晨,上河村民李鹏耀打开电脑,设置完雕刻程序,雕花头就开始自动雕刻,他介绍说:“当时在甸南供电所支持下,快速接通了三相动力电,自己开始用雕花机雕刻,电压一直很稳定,不受木板厚度、硬度等因素影响。”
随着电网的升级改造,狮河供电日益稳定,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狮河家庭和集体木雕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狮河村同时又引进现代的木料电烘干、电脑雕刻、机器加工、改进工艺和雕刻方式,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手工与机器制作相结合,生产出的产品多样,既有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的六扇雕花门,新盖白族民居用的建房大料等,也有让人爱不释手的手工工艺精品。
“随着狮河木雕订单的激增,原有手工劳作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严重制约了村里集约化发展。2004年8月,我们狮河村成立了木雕协会,传统木雕工艺在电力的支持下快速完成了升级换代!”狮河木雕协会首任会长、云南省木雕文化传承人张月秋感叹道,“两年前,我们公司一年的电费在10万元左右,南方电网公司经过6次降费后,如今电费减少了一半左右,生产效能却提升了一倍。”
“只要将雕刻图案输入电脑,点击一下数控按钮,机器就会根据图案进行自动雕刻。我们厂里有30多个电脑雕刻机台,每个机台有5至14个电钻头,雕刻过程中一个钻头相当于一个人工,效率提高了好几倍。”上河村的张竹雄说,“现厂里每年的木雕交易额在600万元左右,电力在木雕的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现在供电服务越来越好,我们生产很放心!”
在狮河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像张竹雄这样形成规模的企业有20多家。在电能带动下,狮河木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狮河村也发展成为木雕集约化产业基地。
千年木雕焕发生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剑川木雕已形成古建筑建造、木雕家具、室内陈设、家居装饰品和旅游小件5大类2 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127个国家和地区。
在電能的驱动下,狮河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更好,也照亮了当地村民的木雕致富路。狮河村从原先不足100户的木雕从业户,发展到今年年初有598户的木雕专业村(全村621户)。当前,剑川全县从事木雕工艺人员两万多人,狮河村共有2 800多人口,其中就有1 750多人从事木雕生产经营。村里有木雕公司12家、合作社4个,产值达2.2亿元,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带动贫困劳动力月增收3 000到4 000元,90%的村民走上了木雕致富之路。
木雕产业鼓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狮河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木雕小康之村。千年木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丽乐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