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笔底明珠 砚边墨竹

时间:2024-06-04

郝幸田

认识士工老师还是在2014年鹅岭公园的书画交流会上。那日得见两树间悬挂一幅“梦回故里图”时,只觉眼前一亮,目光不由得被吸引住。但见一条石径斜向山崖,右侧岸畔一棵黄桷老树虬劲葱茏,树下几间农舍分布其間;左角处吊脚楼俨然;中间处一单孔古朴石桥横卧水畔,远处清溪潺潺;画左顶端则见缥缈云雾中的山峦隐隐。整幅画元气淋漓,乡情甚浓,“好一幅巴渝风情!”我不禁赞曰。

刘士工,别号试弓,笔名“三竿居士”,1956年生于重庆。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重庆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书画艺术中心画家、重庆书画社专职画家。

士工老师从小喜爱绘画,其画路宽广,尤以山水、花鸟和书法见长。他从小随舅习画,又受熟稔古典诗文的父亲濡染。早年曾师从四川美院教授黄原、杨富明;在20世纪70年代,更受教于西南师大教授苏葆桢,颇得真传。所作葡萄、墨竹具有清新脱俗,灵动多姿,风神气韵的艺术风貌,深得识家喜爱。

画家自担任重庆渝中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政工师以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年潜心绘画,博涉多兼,研习写意山水、花鸟国画,终得佳绩,纯属自学成才。20世纪80年代,他曾参加重庆市总工会组织的四省五方工人书画大赛并获奖;2005年,为庆祝民建成立60周年创作的国画及书法作品被民建中央收藏;2007年7月,参加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荣获中青组金奖,此后又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级美术展并获奖无数;重庆日报、重庆与世界等媒体曾先后对其从艺经历进行过专题报道。

自古以来,竹就象征着祥瑞和谐,象征着高风亮节,象征着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精神。以造化为师,是士工老师始终秉持的创作理念。而他自幼爱竹画竹,为画竹,他特地植翠竹数竿于庭院,斋号亦以“三竿”名之,以志夙愿。至于此号有何深意?他解释道:“我本疏淡之人,往往日上三竿犹自酣眠。且临窗有翠竹数竿,时见风移影动,颇多画意,于是展纸泼墨,心追手摹,画竹便多有灵野之气矣!予所作得此造化之助多也!”生活在竹林环抱之中,与竹相濡以沫,似乎竹之精灵已融入其身。无论春夏,每天即景泼墨,心追手摹,不计工拙,故其墨竹了无摆布之态,而给人以水墨淋漓,心手双畅的愉悦体验。经过不断地探索研习,不断地发扬光大,终于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造诣和独具魅力的墨竹艺术,其质感、神韵与真淳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

由于墨竹创作是以运笔墨线条来表现其神韵,故尤见其艰深高难。士工老师的水墨画功力极深,他画竹以传统墨竹为根基,博采众长并有所创新。所画之竹,姿态各异,清秀飘逸,气韵优雅,极尽其致。为竹写照,为竹传神,其欣赏诗意入画,故而画面精彩;其作品在生机盎然中找到一种气势神韵,借物言志,借物抒情,以至所展示的某种“哲理”,丰富并突出了中国画的民族气派以及多姿多彩的风貌,所以他的墨竹艺术,能给人以“笔笔见精神”的独特魅力。

他笔下的墨竹作品笔法劲健,潇洒简练,意态飞扬;构图疏密有致,繁简得体,整个画面充满竹子的动感和生命力,显得十分清雅高洁,很有文人画的清幽之境。

士工老师所画葡萄,不仅造型准确,色彩丰富,绚丽多姿,而且有光感、质感、立体感。其葡萄图将写意、勾勒、晕染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墨葡萄如串串明珠,晶莹剔透;紫红葡萄如颗颗玛瑙娇嫩鲜润、光彩夺目;绿葡萄如翡翠一般鲜明亮丽、青翠欲滴;片片墨叶,疏密有致,洒脱飘逸;藤蔓枝条,盘旋缠绕,苍劲老辣;把墨的干湿浓淡、把多姿的藤叶表现得酣畅淋漓、妙趣横生。那累累硕果间三两只飞舞的小蜜蜂的窃窃私语,一切是那么形象逼真,自然贴切、生机盎然,让人感觉走进了满园飘香的葡萄园,真是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给人们以无限的丰收和喜悦之情。

其作品《硕果累累》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串串葡萄水墨淋漓、晶莹欲滴,变化优美;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

画家不局限使用水墨画葡萄,还用花青、曙红、胭脂、藤黄相调配,画出紫、墨、绿三色的葡萄串,并配以篮子、盘子或各色花卉,表现不同情状下的葡萄。他对葡萄藤叶和藤本的处理,以书法运笔,显示其苍劲有力和新鲜茂盛。如《硕果丰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小巧玲珑,饱满透亮,墨与色的交融,更是典雅清新,淋漓奔放,硕果累累,满筐奇珍异宝,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不论是葡萄还是墨竹;不管是山水还是花鸟,士工老师都能描摹出物象的动感和态势,传达出物象的精气神。他的每幅作品既蕴含浓厚的传统功力,又不乏鲜明个性;既富含时代气息,又具有质朴生活感情;既富有哲思灵气,又充满生命活力和形与神的意趣。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一幅幅构图精巧、设色秀丽、形神兼备、姿态万千的作品相继问世,既富有昂扬的时代感,体现了焕然的生命活力,又充满坚韧不屈的生机。

士工老师虽成就斐然,但至今不忘初心,笔耕不辍,未被滚滚红尘所困,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仍一如既往地坚持每日作画写字。他说:“书画艺术是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理应努力传承下去。”近年来,他独具巴渝风情的绘画作品,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和收藏家的持续追捧,显然是和其多年来积柔而刚、积弱成强的艺术潜质休戚相关的。衷心祝愿他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继续为社会奉献更多的上乘之作。

(责任编辑:江 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