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刘薇 禛平
3月31日,《留学》系列直播第三期圆满结束。本次直播聚焦游学及背景提升领域,三位行业专家结合多年从业经验与心得,深入探讨了游学及背景提升项目对于留学申请的作用,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背景提升如何展开的问题。针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嘉宾们进行了一一解答。
Q:游学及线下背景提升项目有哪些类别和具体形式?这些项目对留学申请起到怎样的作用?
赵崇基:留学申请的指标基本上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的、非定量的指标。定量的指标很简单:GPA、校内排名,还有SAT、GMAT、托福、雅思等考试的成绩。还有一些非定量的指标,通常每所学校的标准不一样,比如学生的领导力、好奇心、责任感,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其实现实是,大部分的申请者能够符合这些指标。这时候学生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很重要。
我记得我大一进耶鲁的时候,一千多名新生聚集在礼堂里面,校长说,未来四年的学习,不单单是在课堂里进行,最重要的是向你身边的一千多名同学去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有不同的长处,每一位同学都是你的老师。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颠覆了我从小到大对于教育的理解,以前觉得只有老师是权威,是我们的教科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想象,大学希望可以挑一些在不同领域比较优秀的学生,所以在申请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大学知道,你对于校园的贡献在哪里。
线下的提升项目包括语言游学、夏校交换生项目,现在也很流行各种的义工志愿者项目,还有海外政府、企业实习等等。这些项目对留学申请起到哪些作用?第一,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包括领导力、社会责任感等。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学生的闪光点,可以从他们选择和参与的项目中体现出来。
束君:研学的核心概念重点突出在“研”,区别于游学及夏令营将学术内容的时间和要求作为项目本身的核心价值。首先,从时间上看,研学可以分为短期(一个月之内)和中期(一学期或一学年)项目两大类。短期研学又可分为体验型导向、学术型导向及升学型导向;中期研学是以赴海外院校进行学术研究、学分交换为目的的交流交换项目。普通的游学更多的是以“游”为重点,以体验、参观作为项目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研学或是游学,其最终价值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未来申请不同国家的院校起到了增强竞争优势的作用,也就是提升升学的软实力。比如说,有一些竞赛类的研学,是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在里面的。条件略微低一点的学生,如果在本科阶段,能够参加一些和本身专业相匹配的课程类研学项目,对他们未来申请研究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吕树林:游学及线下背景提升项目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以学校为主线的体验及科研。包括游学、與学校官方合作的暑期项目、学术科研助理等类别。暑期学校采取以班课为主的授课模式,涉及到的专业更多是本科阶段的基础学科,类似于UCLA-CSST和Stanford-UGVR的官方项目开展的模式,由大学的博士、博士后、助理教授或教授来授课,或者来探讨、分享专业前沿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根据不同情况让学生作为科研助理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科研助理性质的项目,更多的是在实验室、课题组,一般是博士、博士后、助理教授等面对面指导或是线上指导,让学生完成导师分配的项目和任务。
第二,以业界为主线的实习。比如说进入谷歌大脑、微软、苹果等类似的科技公司,以及国内的银行、证券以及其他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实习。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真正以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业务的工作,还有就是所谓的“端茶倒水”形式的实习。开展的形式有实际面对面的,同时也有配合线上沟通或线上指导。
第三,国际、国内竞赛类。包括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学生需要完成备战、参赛,等待评选结果的流程。
所有的游学、背景提升项目,无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来定制和打造自己的绝对竞争力,从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拿到录取名额。也就是说,从一些和自己的学校背景、标准成绩、专业、生活学习经历、家庭教育等等一系列条件都趋同的学生群体中,通过背景提升,直接增强你的竞争力。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一些线下的游学及背景提升项目无法如期进行,是否会对留学申请造成一定的影响呢?
赵崇基:现在确实很多家长和学生非常担忧。目前最直接的影响是在托福、雅思等考试方面。另一方面,确实有很多学生,原计划的寒假、暑假实习项目被疫情耽误了。在我看来,不用太过焦虑。因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学生,其实都受到了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公平的。我经常鼓励学生,不妨去想一下,怎么利用好这段时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时间比以前更多。如果有留学规划的话,最直接的就是用这段时间练习托福、雅思或者SAT等;还有在文案方面,因为要写很多个人陈述,这个时候拥有最多安静的时间去写。等到疫情形势转好之后,可以继续参加背景提升活动。
束君:中国国内疫情控制已进入低级别响应状态;海外各国,包括主要欧美国家的疫情情况尚处于极度不明朗状态,甚至仍具有进一步加速恶化的可能性。在此全球疫情趋势下,中短期研学确实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过去三年(2017-2019年),通过我们翔飞教育每年派出各国参加中短期研学的学生数量均在4500人次以上;过去两年(2018—2019年),中国参加国际研学游学的人数平均在105万人次,并且将呈现未来每年20%的递增。
然而,2020年寒期,受到此次疫情严重影响,除了春节前出行的团组已顺利完成了项目归国外,其余大多欧美中短期及部分亚洲中期项目均已取消了原定行程,学生无法正常进行既定的研学安排。我们翔飞教育春节后派出的所有欧美团组及日本学期学分项目均未能如期出行,原计划在2月与海外各院校沟通将项目延期至今年暑期进行,但3月全球特别是欧美各国疫情暴发,至今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今天暑期的海外各类线下研学项目可以如期开展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全球疫情终将过去,我们翔飞教育也正在积极与海外各院校取得密切联系,妥善安排未能如期出行的学生将项目延期至2021年寒期或取消。
吕树林: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英国和美国大学停课,课题组、实验室改为线上科研的方式,这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延期参与实地科研项目,主要针对国内或海外就读的高一、高二,大一、大二的学生;第二,以线上远程的形式参与实体科研项目,一般针对国内或海外就读的高三、大三或研二的学生。
如果把留学申请定义为申请流程和审核录取流程的话,其实项目受阻所起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每一个申请者所面临的不明朗状况是一样的,只是不同学校的申请规则在实时调整而已,这是大环境,没有办法做任何的工作,所以相对来讲影响有限。但是如果把留学申请定义为是录取结果好坏的话,那就会有影响了。特别是对于空有标准化成绩,而没有稀缺竞争力的申请者来说。当前形势之下,学生希望提升升学软实力,可以寻找哪些渠道?各机构及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哪些帮助?
束君:我给学生的建议是:相信自己的学校,相信专业的机构。翔飞教育的海外研学开展模式一贯致力于搭建海外院校与国内院校的国际教育交流的桥梁。我们会将海外院校优质的项目(定制化、非定制化)输送到国内各中高等院校,首先通过院校的筛选,根据国别定向、学科方向、费用标准等选择适合院校学生和专业的项目,由院校和我们共同保障学生选择海外研学项目的利益。我们也协助院校进行项目宣传、学科选择、行前说明、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服务工作。从我们的经验角度看,选择与未来申请海外院校专业匹配的研学项目,其价值包含但不限于获得专业证书、学科教授推荐信、招生官升学信息等。
赵崇基:我认为,第一方面是知识的提升,现在有很多平台提供了各方面、各领域的信息,现在有很多学生开始去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或编程,有很多常青藤大學开放网课,学生可以考虑去参与这些课程,申请时可以向招生官说明;现在有一些学生在家中发起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正能量是全球都很需要的,在家里面也可以做公益,也可以做实践,也可以展现自己的领导力。
英孚这一次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技术和全球师资的优势,很快把所有的线下课程搬到线上,希望提供在线课程,继续帮助学生;我们也有一个项目,叫“捐赠时间”,就是找一些在世界不同国家留过学的学姐和学长们,由他们免费提供一些求学、职场规划的在线咨询服务。
吕树林:疫情一定会过去的,我认为,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去强调当前疫情的形势下,应该怎样做。其实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是疫情之后该如何提升软实力。
我想抛给学生和家长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和宝贵的时间内达到效果和预期?前辈们,比如已经获得成功的博士、科学家等学长学姐的建议和经历是最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大家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去了解跟自己的背景相同或者类似的学长学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跳过的“坑”,以及绕过的“坑”,做一个总结。学生们首先需要参考这些前辈的经历,找到最适合的专业,树立自己的目标。
作为机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用更合理和更严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和家长。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寻找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在学生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的前提下,我们再帮他们匹配或者筛选最适合的项目,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升学乃至人生成长道路提供更多的帮助。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还是要面对更多的人生挑战,拥有解决问题的真正能力,才是最重要 的。受疫情影响,不少线下培训项目转为线上进行,“线上教育”成为热门话题。哪些背景提升项目适合在线上进行?
束君:现在大部分教育机构都会考虑如何寻找到合适的方式,将线下项目转为线上。我分享一下我们自己作为一个研学机构,是如何从线下转线上的。
我们所谓的研学主要是四个方向,第一就是我们专业学术课程的方向;第二是我们文化体验见学的方向;第三是参观、访问、体验名校的方向;第四是与外国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向。目前已经不能够开展线下的成型项目,我们已经陆续和海外的院校进行定制,考虑如何把海外研学的项目变成线上研学的项目。
我们目前已经和美国的华盛顿大学继续教育合作学院谈成了一个线上课程,我们将校园的参观以及华盛顿大学招生的情况进行线上直播,配合线上录播的形式完成。对我们这样一个受到极大影响的研学机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产生了很好的成效。
赵崇基:参加游学活动,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而参与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游学是一个跨文化的体验,你可以接触当地的人,了解不同的学校、企业,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再进一步参加相应的活动。
线上教育带来很多便利,在成本上对消费者是比较友好的,线上的好处也体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得到。但是,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背景提升的项目,需要提升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是离不开人和人面对面的一些交流跟动作,线上项目确实没有办法完全复制。线上模式的确是一个好方法,但还是有很多的背景提升的项目,应该要在线下完成。
吕树林:学术科研、背景提升,其实是目的。远程或是实地,只是形式而已。我宁愿选择以理论或实践来区分项目的性质。科研的目的本身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做义工、游学、参加各种活动,还是运营网站、发表论文,都能创造出成果,体现背景提升的价值。在我看来,没有严格的线上线下之分,只是项目的性质之分而已,这是很立体、很系统的问题。线上和线下是水乳交融的,没有办法单层地割裂开来去考虑这个问题。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无法参加游学及线下的背景提升项目,是否有必要因此感到焦虑?在今年的形势下,是否会影响申请成功几率?
吕树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与竞争者的差距,会产生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我的观点是永远都不迟。在大环境下,我们没有办法以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现状。做任何事情,制定任何计划,创造任何改变,其实永远都不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或者方案,抓紧去做就可以了。对于所有准备申请的学生和家长,我想说,事在人为,还有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不必为自己改变不了的大环境而去担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加油!
束君:无需因无法参加线下研学项目焦虑。
首先,全球疫情终将过去,预计下半年国内外各院校将逐渐恢复常规项目的开展。如果全球疫情控制较乐观的状态下,2021年寒期各类中短期海外研学将如期恢复正常。
其次,我想告诉学生和家长,如果参加了研学项目当然最好,但是它不是必要条件。从专业角度判断,不同国别院校在申请判断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线下研学对申请英国研究生的作用肯定是不大的,因为英国研究生申请基本不需要体现非学历性背景活动;针对美国研究生申请,主要是看背景活动的专业内容与本科阶段的专业的匹配度,如果匹配是一定有帮助的,非专业内容的背景活动是一定没有帮助的;在递交材料清单中并不包含递交任何参加活动证书的要求,只有一个“活动列表”罗列参加活动即可。
再来分析一下亚洲院校,比较多的日本院校官方推出一些中期学期的修学课程项目,除了可以转化国内院校学分之外,对于未来申请该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日本是考试制国家,虽然背景提升项目没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但是,日本好的学校一般都会在录取前进行校内面试,因此,如果申请学生以此为契机将在日本研学或见学的经历进行分享,将大大增加面试的分值。
赵崇基:首先,没有人有把握疫情何时会结束,之后能够采取线下的研学项目的时间点也难以确定。但是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的项目,哪一些是适合自己的,先进行规划,等疫情结束,就可以继续推进下去。
至于说会不会影响申请的成功率,那就要因不同的学生而异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些学生较早开始准备留学申请和一系列活动,那当然是有优势的。所以我想提醒家长和学生,任何事情都应该提前准备,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情况打乱你的计划。
如果疫情影响了本来的计划,可以考虑改变规划,甚至可以考虑延迟整个留学计划。比如说,有些学生受疫情影响没法进入梦想的学校,可以采取先工作或是间隔年的方式。其實一生是很长的,不必只着眼于一两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标,就算中间会遇到一些困难,也可以灵活地去处理。在挑选游学或者背景提升的项目时,各位对学生和家长有哪些建议呢?
束君:首先,线下背景提升项目对于学生的海外院校的申请,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软实力的体现,无论是研学,游学,还是长期的积累性的背景提升项目,选择符合未来升学目标的各类背景提升项目,能够从各方面带给海外院校申请事半功倍的附加值。
然而,背景提升项目也并非是升学的必要条件,错失当前疫情下的海外研学并不决定申请的成功率,希望学生正确选择具有核心价值的及与升学相匹配的背景提升项目作为参照目标。
赵崇基:我认为,背景提升项目还是要从学生个人的目标出发。现在很多项目都是在国外进行,家长学生最关心的一点通常是安全问题,所以我想从安全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欧美的游学研学市场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也有一套官方的游学标准,它为游学研学活动的各方面制订了要求,比如说在学术上,教学、活动、师资、研学导师、校舍、营地、交通安全、服务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划。我们中国的游学研学项目,也是近十年开始普遍出现,现在没有一套研学的标准。2019年中国教育部旗下的中国教育部国际教育协会牵头开始制订一套境内外的研学标准,英孚也是主要的参编单位之一。
我们希望可以一起在安全方面作一些贡献,希望学生出国参加活动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我相信,游学研学在中国会越来越普遍,我们的学生会得到更多收获。
吕树林:如何更好地选择项目?我列出了这些要点:第一,要明白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包括感兴趣的专业、申请的专业,还有可接受协调的专业方向是什么;第二,一定要弄清楚,参加背景提升活动,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应当注重学术科研能力本身,而非单纯的文书;第三,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项目,而非单纯来考量导师的职位或者学校的名气等;最后,背景提升不是镀金,在选择时要注重项目的延续性和前瞻性。现在市面上有这么多的研学项目,在选择上有什么可以避坑的建议吗?
束君:谈到避坑,首先我阐述的观点很明确,相信自己的学校,相信专业的机构。先说机构吧,在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的教育机构之外,还有一些类似于我们在行业内称之为是工作室的一些研学机构,这些研学机构它们的项目大多数可能并非是直接来自于学校校方。我个人认为,从我们那么多年的研学经验来说,你的项目必须来自于校方,千万不能够是来自于其他的第三方机构或者说一些代理。
对于学生、家长、学校来说,学生去了海外能够学到什么、看到什么、体验到什么、最终能拿回来什么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保证安全问题的一个大前提就在于我需要知道到底是哪一个机构、哪一个部门甚至于是哪一个人在负责这个项目,我们有了知根知底的信息之后,再结合我们能够有一些服务保障,对于学生的出行安全,以及我们在研学上所考虑的一些紧急突发的事件都是有所把控的。如何从项目的课程和活动判断游学项目的价值?
赵崇基:判断一个项目并不是单单看一项描述就可以得出结论的。比如说课程,还是要看一下课程背后的研发过程是怎么样的,后面是不是有一些比较大的学术的机构背书。也要关注口碑,寻找一些已经参与过这个课程的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此外,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大家经历同一件事情,但是感受、收获并不同,对于这个项目是否值得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就是体验型产品的一个特别之处。很多的家长愿意付几万块钱,让孩子去经历一个文化的体验,其实不便宜。所以我每次都会让我们的老师给家长和学生说清楚,要很清楚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想学习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我们再帮他去匹配适合的项目,这个事情才会变得有价值。
吕树林:其实很多家长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去选择项目,你告诉我哪些项目价值好,哪些项目最有含金量。”其实我想借这个问题,反问一下家长或者是孩子,你参加这个项目,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在选择项目的过程当中才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此外,什么样的项目我会比较推荐?这个项目不是一刀切或者适合一个群体的。我认为,项目好和不好,没有标准,只有这个项目是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实际能力,和他现有的认知。适合的项目,能够结合孩子学习的情况,引导或者激发孩子真正地实现价值,通过这个项目能够获得定制化的结果。背景提升活动本身就是要针对弱点来制定人性化的方案,通过这样的指导来把学生的能力提升上来。
总结为两点:第一,先弄明白你的标准是什么;第二,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看这个项目是不是真的从孩子个体出发,而不是说单纯的只从某个年龄段的群体出发。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去选择可能会更好。没有不好的项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项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