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陕西]孙 霄
马尔克斯的魔幻华章
/[陕西]孙 霄
《欧美文学史传》,任子峰、王立新 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1965 年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加西亚·马尔克斯带着妻儿到墨西哥的海滨城市阿卡普尔科去旅行,当他驾驶着那辆漂亮的奥佩尔牌小轿车驰骋在公路上时,他殚精竭虑而不可得的小说情节却突然奔涌到他的眼前,他为这部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构思的小说出现这样的转机而振奋、惊奇和激动不已。他立即决定调转车头,并对大惑不解的妻子表明:我渴望已久的《百年孤独》到出生的时候了,给我半年时间。回家之后,马尔克斯立即进入一间叫作“黑窝”的密室,写下了这个著名的开篇: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从此马尔克斯闭门谢客以潜心写作,花去了五百四十个日日夜夜。当形容枯槁的马尔克斯如释重负地走出密室的时候,惊世骇俗的《百年孤独》的手稿完成了。
旅居欧洲的墨西哥人卡洛斯·富思特斯最先看到手稿,他在《永久》周刊的“墨西哥文化”专栏里兴奋地写道:“我刚刚读完《百年孤独》前七十五页手稿,精彩之极……其中,虚构的故事与‘实际’的故事、梦幻与史实交织融合,而由于运用了民间传说、杜撰、夸张、神话……马孔多变成了一块世界性的土地,变成了一个缔造者以及他们的兴衰之圣经般的故事,变成了一部有关人类保存或毁坏自己的渊源和命运以及梦想和愿望的历史。”
《百年孤独》一经出版,立刻震撼了西方文坛,当年就发行了五百多万册,甚至连二版、三版也被抢购一空,面对接连不断的订单,出版社竟没有足够的纸张来印刷了,这种洛阳纸贵的情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属罕见。时至今日,《百年孤独》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再版上百次。小说作者马尔克斯何许人也?其《百年孤独》何以能在拉丁美洲引起一次“文学地震”呢?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的阿拉卡塔卡镇。他父母的婚姻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是一个私生子,母亲却出身于将门,这种恋爱受到了豪门之家的百般阻挠,以致其母只得弃家私奔。这一传奇婚恋对马尔克斯也颇有影响,作家后来把这一爱情故事先后写进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
八岁前,马尔克斯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休上校,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总是站在自由党人一边积极作战”。借助这位老军人对往事的回忆,他的外孙才得以真切感受战争中最慷慨激昂的故事、英雄豪迈的气概以及蒙受的种种人性灾难。这些素材无疑有助于马尔克斯描述《百年孤独》中马孔多的历史变迁,及其发动了三十二次起义也失败了三十二次的奥雷连诺上校的故事。外祖父一辈子都在等着领取“军功奖”,根据哥伦比亚的律法,这是受之无愧的,但这最终却变成了空想。这种等待,又构成了马尔克斯的另一名作《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基本主题。马尔克斯的外祖母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也喜欢讲故事,她讲述的许多印第安古老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都深深地烙印在马尔克斯童年的记忆中。受外祖母的影响,马尔克斯从小偏爱文学,七岁就已通晓《天方夜谭》中的所有故事,后来,他回忆说:“在八岁以前,我所受的影响已经基本定型了。”
1940年马尔克斯举家迁居首都波哥大,他进入教堂学校读书,接触到许多世界文学名著,特别是西班牙的文学经典。十八岁时马尔克斯考进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由于对法律不感兴趣,中途辍学,开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担任过《观察家》报的记者。该报的副刊总编是哥伦比亚现代主义文学的创始人爱德华多·港拉梅亚·博尔达。在博尔达的引导下,马尔克斯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55年马尔克斯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 小说的情节围绕作者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上的一个家族的命运展开,表现了人们苦闷不幸的生活和孤独忧郁的内心世界,带有较为浓郁的魔幻色彩。在这之后,马尔克斯以记者的身份在瑞士、罗马、巴黎、委内瑞拉、古巴和联合国工作过,记者的生涯以及丰富的阅历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他观察人生和深入社会创造了极好机会。
1961年,马尔克斯发表了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他自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小说”。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退伍的上校,十五年来,他每天都在盼望着政府允诺的慰问信和津贴,却一直未果,最终穷困潦倒,孤独而无人过问。上校的形象中融进了作家的外祖父的经历和作家自己在《观察家》报被封杀之后生活艰难时的切身体验,因而这一形象塑造得极为成功。
紧接着勤奋写作的马尔克斯又在1962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收入了《礼拜二午睡时刻》和《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八个短篇。同名小说中的格兰德大妈在马孔多实行残暴的专政制度。在她热闹非凡的葬礼期间,她的九个侄儿、侄女大打出手,为争夺遗产而拼死斗争。风光的葬礼变得混乱不堪,人们只得等待第二天“清道夫来把葬礼留下的污泥浊水扫荡干净,令其万劫不复”。小说中的格兰德大妈家族统治马孔多达两个多世纪了,没人能说得清她家有多少祖产。格兰德大妈占有一切东西,连雨水也不能幸免。小说所描述的故事是荒诞的,然而却反映了美国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两个世纪之久的掠夺和统治。格兰德大妈的死,也象征着独裁统治和殖民统治的衰亡和终结。同年,他发表的长篇小说《倒霉的时辰》,获得了美国的埃索石油公司在波哥大举办的埃索文学奖。
1967年,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发表。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创作走向巅峰。第四十一届国际笔会主席、秘鲁著名作家略萨称《百年孤独》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评论界称赞小说是“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
1975年,马尔克斯另一部巨著《家长的没落》的出版,又一次在西方文坛引发了一场地震,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其为1976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这是一部反映和揭露拉丁美洲独裁统治的作品。主人公尼卡诺尔身为拉美某国总统,却是一个野蛮愚昧、专横武断、暴戾凶残的独裁者。他活了几百年,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残暴多疑,嗜杀成性。为测试身边亲信对他的忠诚,他故意制造假死场面,暗中窥视,事后将那些听到他死讯而面有喜色的人一律处死。最后在四面楚歌中,独裁者耳聋眼瞎,孤独地死在了总统府。尼卡诺尔集中了所有拉美国家独裁暴君的特征。作品在对人物的极度夸张描写中,鞭挞了他们的丑恶灵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尔克斯的创作风格有所变化,写实成分增强而魔幻成分逐渐衰退。1981年,他发表的《一件事先张扬的人命案》,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揭露了陈规陋习对人们心灵的毒害。1982年,马尔克斯达到了他荣誉的顶峰——“因为他的长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此后,马尔克斯仍笔耕不辍。1985年,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问世。小说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完全不同于过去题材”的爱情故事,无论从内容与形式上看,魔幻现实主义的成分已完全消失。作品以主人公阿里萨为主线,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的沿海城市生活、社会变迁和时代风气。男女主人公坎坷崎岖的爱情路,令人感叹。小说中融入了作家父母的爱情故事与生活细节,因其写出了现代人完整的人生观和历史的非理性而再次轰动文坛。
1986年他发表了揭露智利独裁者迫害民主人士的报告文学《米格尔·利丁历险记》,1989年发表《迷宫中的将军》,1992年短篇小说集《十二篇异国旅行的故事》出版,1994年中篇小说《爱情和其他的魔鬼》出版,1998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我们相会在八月》,200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录》(第1卷)出版。
《百年孤独》作为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被称为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小说以马孔多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经历,形象地展示了马孔多由兴起、发展、鼎盛到消亡的历史演变。主人公布恩迪亚和表妹乌苏拉不顾家人的反对结婚后,乌苏拉担心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拒绝与丈夫同房。邻居阿吉拉尔斗鸡败给了布恩迪亚恼羞成怒,当众嘲笑布恩迪亚的老婆不会生孩子,耻笑他连公鸡都不如。盛怒的布恩迪亚操起长矛刺死了阿吉拉尔。从那以后。布恩迪亚家里日夜都能经常看到阿吉拉尔的鬼魂出没。不得安宁的布恩迪亚只得带着全家和部分族人,离乡背井远走他乡。经过艰难跋涉,最终来到一个水流边停了下来。
这天夜里,布恩迪亚梦见在小河与沼泽地边矗立起一座光耀夺目的城市,同时听见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马孔多。于是,布恩迪亚决定与众人定居下来。随着迁居人口增多,马孔多开始热闹起来。最初这儿的人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之后一群吉普赛人的到来打破了马孔多的静谧。他们带来外面世界的种种先进东西。二十年之后,这儿成了一个小镇。政府派来的新镇长的政令遭到了布恩迪亚等土著居民的反对。从此党派之争、流血事件不断发生。内战结束后,马孔多由小镇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城市。
然而工人的罢工斗争、政府的血腥镇压也日益加剧,自然与人为的灾害,使马孔多只剩下一片荒凉,布恩迪亚家族也由盛及衰。第六代子孙奥雷连诺·布恩迪亚由于同第五代姑妈乱伦,生出了一个长猪尾巴的男婴。一天,奥雷连诺外出回家后,看到婴儿被一群红蚂蚁啃吃而死,他突然破译了吉卜赛人百年前用梵语写在羊皮书上的密码:“这个家族的第一个将被绑在树上,家族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 这时外面开始刮起了飓风,他想知道最后的日期和他自己死亡时的情景,“但还没读到最后,他已经预见到这个镜子城将完全被风卷走,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最终马孔多消失了,这个曾盛极一时的家族也消亡了。
《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以及马孔多小镇的兴衰过程,描写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显示出拉丁美洲民族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心态,象征性指明了孤独和落后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表达出作者对于拉美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深切关注。小说围绕“百年”与“孤独”写下了魔幻般的现实。整部小说似乎讲述的是小镇马孔多的百年沧桑,影射和浓缩的却是哥伦比亚自19 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揭露了哥伦比亚封建专制与军事独裁统治的罪恶。如霍塞·阿卡迪奥当政时,侵吞了目光所及的一切田地,连墓地都不放过。“每逢星期六,他肩挎双筒枪,带着一群狗去强征税款。”封建土霸主强征暴敛的恶行跃然纸上。与此同时,党派纷争、内战政变在马孔多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这也正是拉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最直接的原因。奥雷连诺上校发现,“革命变成了争当头目的血腥内讧”,人民却为此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在一次政府攻打马孔多、自由派失败的武斗冲突中,“抵抗者毫无掩护地在街上跟敌人厮拼”,“最后展开了肉搏战”,“一群妇女也被迫操着木棍、菜刀奔上街头”。当枪炮声平息后,没有一个人幸存下来。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展示民族愚昧落后,憎恨穷兵黩武,反对外来势力入侵,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历史使命感。
小说还着力刻画了马孔多人的孤独感。布恩迪亚一家人经历不一,性格各异,然而却都具有孤独的本性。从第一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到第六代奥雷连诺·布恩迪亚,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孤独之中。第二代奥雷连诺上校以制作小金鱼排遣孤独,制成后又熔掉,重新再做,周而复始。第二代女儿阿玛兰塔整天为自己织着尸衣,孤独地等待着死神的召唤。俏姑娘雷梅苔丝“孤独的惯常举止”则是数小时地呆在浴室里冲洗身子。小说中亲人之间、友人之间、邻里之间也是相互隔绝的,缺乏对他人的爱。小说昭示了哥伦比亚近百年来始终处于封闭、落后和保守的“孤独”境地。马尔克斯多次强调:百年的意思是象征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百年孤独》以马孔多为象征去揭示社会历史的同时,其目的在于唤醒人民,尽早结束拉美和哥伦比亚的苦难岁月。
马孔多的历史进程是停滞的凝固的,是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循环往复,隐射拉丁美洲的循环往复的历史发展。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开发最晚的地区之一,哥伦比亚近百年来始终处于封闭、落后和保守的“孤独”境地。百年来,马孔多由衰及盛,由盛及衰,百年的循环,于是构成了一个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书中的人物姓名也是循环往复的,家族中的男性始终是阿卡迪奥与奥雷连诺的重复或相加。循环往复包含着深刻的意蕴,揭示了马孔多陷于孤独和停滞的深层原因,即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的麻木,经济的落后,思想观念的保守;也象征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漫长的残杀战争,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构成了拉丁美洲各国的百年沧桑。
《百年孤独》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原则。小说通过描写人鬼混杂、生死交融的奇异世界表现魔幻性特征,如阿吉拉尔的鬼魂不断出现在布恩迪亚夫妇的家园。通过极度夸张的手法,小说写出了既神奇又真实的社会现实。如霍塞·阿卡迪奥被杀后鲜血像一股溪流,沿着街道,漫上台阶,进入布恩迪亚家门,把不幸事件报告给亲人。而独裁政府屠杀罢工者后,把三千具尸体运到海里扔掉,那火车竟有二百节车厢,由三个车头牵引。
小说中大量神话、传说的引用也显示了魔幻性特征,加强了作品的奇特神秘气氛。如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使人想起《天方夜谭》中飞毯的故事。马孔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的大雨,热带暴雨使人想起人类史上的洪水时期,犹如《圣经·创世纪》中洪水浩劫及诺亚方舟的故事。在布恩迪亚带领马孔多人开辟与外界通道的途中,遇见一片茫无边际的水域,而关于“水域中有一种皮肤细嫩,长着女人脑袋和身躯的鲸类,它们常常用巨大的乳房诱惑水手,使他们迷失航向”的描写,类似于《荷马史诗》中海上女妖的故事传说。这些神话典故、民间传说巧妙地穿插在作品中加强了神秘奇特的气氛。
马尔克斯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寓意深刻,小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小镇马孔多就是哥伦比亚的象征,小镇的变迁史就是哥伦比亚的近代史。小说充满象征,如:“他买了一张永久性的车票,登上了永不停止运行的火车。”“这是马孔多的过去遗留下来的最后一点东西,它的毁灭尚未完成,因为它还在无限期地毁灭下去。”无论是“永久”还是“无限期”,作者要夸大突出的是时间的久远,象征着哥伦比亚人民苦难岁月的漫长。
小说创作融合了西方现代派技巧技法,在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作家运用离奇的想象、梦幻、梦呓体现了“神奇即美”的美学主张,常以幻想梦境描写,再现布恩迪亚家族眼中的梦幻现实。同时作品中还借用卡夫卡式的荒诞手法,采用海明威新闻报道式的准确描述。另外小说吸收了乔伊斯、福克纳的意识流手法,着力表现人的本能、潜意识心理,如阿玛兰塔的嫉妒、浸于对往事的回忆等。小说中颠倒交错的时空结构,多重复现,悬念叠起,使得作品具有了极大的艺术审美张力。如小说的开头句就容纳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把读者吸引到马孔多的初期。马尔克斯的创作,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方法都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真正统一,不仅为魔幻现实主义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也为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 者:孙霄,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编 辑:张乐朋 wudan5d@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