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常态下央企党建的困局与突破

时间:2024-06-05

文/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黄宏祥



新常态下央企党建的困局与突破

文/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黄宏祥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告别“三高一低”粗放式高速增长的旧常态,迈向中高速增长、中高端升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效益集约式增长的新常态。在这个新旧动力切换期,旧的办法难以为继,新的办法还没显现出来;原有的驱动力后劲乏力,新的动力一时接不上挡;传统产业的盈利能力在萎缩,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在培育成长中,这是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命题,也是中央企业党建工作面对的严峻考验。

问题与成因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企业在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的同时,由于受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国内调结构、转方式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使企业生产经营等环节受到较大冲击,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下行态势比较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央企改革形势严峻、步履艰难,企业管理层、普通职工的不同群体诉求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主要表现为:

一是“换挡焦虑”症。新常态下,央企的一些干部有“工作不如以前好做”的感慨,把不努力形成的低增长归咎于“新常态”,自我安慰,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对长期形成的做法有路径依赖,出现了等待、观望,一时“找不着北”,产生了“换挡焦虑症”悲观情绪,导致心理上的疲惫和心态上的失衡。其根源在于没有充分认识我国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没有充分理解中国市场化改革革不不可可逆逆转转,,中中国国经经济济结结构构转转型型升升级级不不可可逆逆转转,,经经济济大大国国向向经经济济强国转型升级不可逆转,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提升不可逆转;没有考虑到在经济增长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难免会受到影响,不能随着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新的发展目标。

二是“难作为论”。有的央企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以为然,任务不上肩,执行不得力,角色难到位,产生了“不干事,少干事,不出事”的消极态度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畏难情绪。“为官不为”“为官不易”等负面影响没有得到有效抑制,遇事绕道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回避风险,逃避改革,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支撑。从观望等待到消极应对,满足于平平安安守摊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这种“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倾向恰恰是对“新常态”不适应的典型表现,使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受到影响和弱化。

三是“改革疲劳”症。经济新常态本质上是改革新常态。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允许失败,允许呛水。有的干部职工由于没有放下对经济增速的纠结,没有摆脱墨守成规和僵化保守的桎梏,对实现新发展的信心不足,激情不够。从客观层面看,皆大欢喜的改革已基本完成,好吃的“肉”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主观层面讲,“精神懈怠病”“改革疲劳症”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折射出一些同志“不在状态”,感到企业和自身发展的前景不明,引发了思想上、情绪上的波动。

思考与对策

要顺利渡过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艰难,要求央企党组织主动适应新常态,抓好“三个点”(突出关键点、找准切入点、选对着力点);要求广大党务干部积极应对新常态,练好“三种基本功”(接地气,练好为民“基本功”;有作为,练好担当“基本功”;行得正,练好做人“基本功”)。

——抓好“三个点”:突出关键点、找准切入点、选对着力点

突出关键点——把央企党建作为落实中心任务的关键点。从表面上看“新常态”似乎是经济发展任务,是一种经济发展总目标的下调动作,似乎与央企党建“搭不上边”。其实伴随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我国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正在进入或者呈现新常态。经济新常态,造就了党建新常态。其主要变化有:一是中心的变化。在过去的思维里,“中心”是指党建工作要围绕企业经营生产来开展,而现在的“中心”核心是“人”,重在汲取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发挥群体的潜能潜质。二是平台的变化。灌输式、说教式等原有的党建工作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变化,靠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的旧模式已不能满足新要求,要通过党建创新来适应新形势、营造新环境。三是渠道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职工接受资讯的途径更加广泛,信息更加多元,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使央企党组织掌握职工思想状态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聚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企业深层次矛盾凸显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准发力,从干部职工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做好“人”的工作。企业党组织要下大力气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从政策上找机遇,从实践中找对策,从群众中找办法,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央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找准切入点——把深化改革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切入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资委的重大部署。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因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深层次矛盾而饱受非议,管理粗放、体制落后似乎成了国企的标签。导致“问题国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国企被很多棘手的问题困扰;二是国企面临的很多问题具有体制性和结构性特征;三是围绕国企问题的许多观点本身是相悖的,加剧了国企的问题积累。问题倒逼改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企业将从过去“有没有”的标准转向现在“好不好”的标准,从做得快、做得多向做得好、做得优的新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央企必须立足市场化改革方向,把“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作为重要遵循,科学掌握央企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冲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妨碍改革的思维定式,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去改,突破瓶颈制约,在改革中不断调整,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选对着力点——把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点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强调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地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必须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当前实现小康生活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作为央企党组织,要努力把中央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改革发展的经验传递好,把干部职工的心声反映好。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工作的着力点锁定在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增强央企党组织凝聚力、感召力的“药方”,使群众从解决“温饱”向“更好”转变,走上“勤劳且富有”的小康发展之路。

——练好“三个基本功”——接地气,练好为民“基本功”;有作为,练好担当“基本功”;行得正,练好做人“基本功”。

接地气,练好为民“基本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央企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央企的党委书记和广大党务干部身处第一线,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主体,更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因为大量的基础工作在基层,热点难点也在基层,支部是关键。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位书记一团火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真正弄清楚我们的工作对象在想什么、干什么?带着感情、热情、激情和责任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多说暖人心的话,多做暖人心的事,帮助干部职工克服“换挡焦虑”症、“改革疲劳”症、“精神懈怠”病等,必须双脚接通“地气”,做事才有“底气”,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党组织成为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的“活血剂”。

有作为,练好担当“基本功”。忠诚、干净、担当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素质。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换挡期后,一些中央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一方面实现了强强联合,另一方面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等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央企的党委书记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辛劳、多一份担当,做到知责思为、履责善为、尽责而为。既要“愿作为”,更要“能作为”;既要“真作为”,更要“敢作为”;既要“善作为”,更要“快作为”,把为民的责任、改革的攻坚、难题的破解真正扛起来。书记不但要担责,负主体责任,还要追责;不但要勇于担当,还要教育和确保自己的下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出问题,否则也要追责。

行得正,练好做人“基本功”。人的两种力量是最有魅力的,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央企书记要练好做人“基本功”,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做人要有厚度、气度、纯度。对事业要有浓度,对批评要有风度,对朋友要有温度,对是非要有尺度。做事勤为先,做事要有底气和正气,要靠素质立身,靠勤奋创业,靠品德做人。困难面前先让自己承担,荣誉面前先让自己靠边,危险面前先让自己闯关,以过硬的素质服人,用高尚的人格聚人,靠扎实的作风待人,秉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新要求,修己惠人,笃行致远,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