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陈德启戈壁传奇

时间:2024-06-05

郑栾

衡量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标准是什么?

2019年冬天的北京,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上,受邀出席的前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演讲中说: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总共193个会员国中,160个国家元首认可并被采纳的目标。这是一个为了地球繁荣的行动计划,包括消除贫困和饥饿、去除不平等、建设和平正义及包容的社会、促进人权与两性平等、创造可持续及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应对气侯变化等。

创造这样的社会价值,当然也是衡量企业家的最高标准之一。

贺兰山,作为中华大地上经历战争最频繁的山脉之一,东麓的山脚下是乱石丛生,土壤干旱的戈壁滩。曾经,这里只能作为牧民的牧场。

但是现在,这里有数十万亩的葡萄园,白杨树连成一片,俨然变成了一片富饶之地。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找到了就业岗位,水利设施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兴建起来。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第一个在这里种葡萄的人,叫陈德启。他既不是本地人,对农业也一窍不通。

13年前,这个福建商人买下了一片面积13万亩,看起来是不毛之地的戈壁滩,从此扎根宁夏,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

猪胆贵如金

陈德启是一个典型的闽商。

1956年,陈德启出生在福建晋江。这里是著名的侨乡,有着浓厚的商业传统,在近几年各类机构评选的中国“百强县”榜单中,几乎都名列前五。

80年代初,陈德启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抉择:去泰国闯荡。

当时,陈德启的家境并不富裕,他连起步的本钱几乎都没有,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

当时的泰国经济已经比较发达,陈德启决定在曼谷逛一逛,有机会就做一点小本买卖,没机会就去给别人打工,积累资本。

闽商的吃苦耐劳和毒辣眼光在20多岁的陈德启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发现,泰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喜欢吃猪肉,但是泰国的猪肉摊老板会把猪的苦胆直接丢掉。而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会有专门的小贩在杀猪的地方收苦胆。

他立刻找国内的亲朋好友打听猪胆的用途。

原来,在广东和福建,有一种传统中药片仔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功效,在炎热潮湿的东南沿海是很重要的药剂,提炼过的猪胆是片仔癀中的关键药材。陈德启了解到,从猪胆中提炼的“胆黄素”,在市场上售价高达35万元/公斤。

陈德启立即在泰国联系各类屠宰场和杀猪匠,低价收购猪胆,同时从国内请了一名师傅进行提炼。

猪胆的成本很低,这项业务已经是暴利。但也许是天性使然,陈德启仍然想钻研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他不断地观察师傅的操作方法,询问原理,并且苦思冥想,减少浪费。最后,他真的把提炼的效率提高了—原来提炼1克胆黄素要用到60多个猪胆,而用陈德启的方法,只需要35个猪胆。

“第一桶金我就挖了一大桶。”谈及在泰国的往事,陈德启颇有些得意。那时,国内还没有“大哥大”,陈德启在泰国已经用上了移动电话。但他心里清楚,这门生意的门槛很低,只能赚快钱,时间久了,必然会有竞争对手。

果然,没过多久,就开始有人来泰国抢市场,原料成本越来越贵,国内胆黄素的价格也在降低。陳德启早已做好了准备,在积累了资金、摸通了国内的门路之后,他顺利转型贸易,从国内向泰国出口肠衣。虽然不像提炼胆黄素的利润这么高,但好在细水长流。

凭借着独到的商业眼光,陈德启在泰国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贸易、旅游、房地产等诸多产业。不仅如此,他还成为泰国政要的座上宾,被邀请担任“泰国总理府顾问”“泰国国防部部长顾问”等职务。

赚钱的同时,陈德启仍然心系着国家,他希望把从国外赚到的钱拿回国内投资,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德启在香港创立德盛集团,从事国际贸易。在经商的过程中,陈德启跑遍了全世界,也在积极寻找着商机。

1998年,陈德启发现了商机——在日本,有一种叫做米果的膨化食品很受欢迎,他回国在江苏溧阳投资建厂,准备进入这一行业。

日本市场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很高,在创办这家工厂的过程中,陈德启也学习了很多关于健康食品、有机食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让产品能够顺利进入日本市场,陈德启前后投资了6 000万美元。但陈德启从未涉足过食品行业,在日本也没有什么关系,第一年产品滞销,陈德启亏了1 200万元。

“没有市场,然后1公斤8毛钱卖给别人当饲料,(但是)我说你们放心做,像这样亏三年没问题。”这是陈德启经商的准则,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做好短期内亏损的准备。

为了打开市场,陈德启一方面频繁参加广交会等外贸会展接触客户,另一方面开始主动出击。

陈德启的工厂主要生产米果,这是一种在日本销量很大的食品,他托人在日本收集关于米果的各类报道,并且给日本的各大米果品牌寄去自己的产品。

通常来说,日本的米果外面要包一层紫菜,这道工序只能手工完成,而日本的人工成本很高,这就让陈德启的产品有了成本优势。由于前期的准备到位,工厂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对方标准,陈德启顺利打开了日本市场。

“最多的一年,我们销售了2 500集装箱的产品,在整个欧洲市场,我的销量占到了60%以上。经常是生产出来马上就要装车运走。”

后来,陈德启又在国内涉足地产行业,并且凭借自己精准毒辣的眼光赚取了不少利润。他骄傲地说,自己看上的地,从来没有不赚钱的。

2007年,陈德启应邀前往宁夏考察项目,没想到,这一趟旅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趟改变人生的旅程

想了解陈德启的人生转变,需要先把时间推回1996年。

这年的5月31日,国务院在京召开扶贫协作会议,部署经济较发达的9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分别帮扶经济欠发达的10个省(自治区),确定福建省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

10月份,福建成立了由时任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

第二年,***带队来到宁夏考察,在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

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海原两县,自然条件恶劣,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玉泉营的移民大多来自这里。

玉泉营也由此改名为闽宁村,后来升级为闽宁镇。***满怀信心地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

此后,不断有福建企业家前来宁夏考察和投资,陈德启也是其中之一。

2007年,陈德启来到永宁县考察项目,考察之后,他对项目并不看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永宁县的政府领导在地图上陈德启看了另一片土地。

但陈德启却将手指指向了远离城区的一大片土地。

一个搞房地产的老板,跑出城区去看一片戈壁滩,这样的怪事就发生在了陈德启身上。

这是贺兰山东麓的一大片戈壁,地里大部分是黄沙和碎石,风沙极大,只有低矮的野草能生存。而且这里离银川市区和永宁县城都有一段距离,显然不适合做房地产开发。

陈德启却一眼看出了这块地的价值。

做国际贸易后,他经常会到法国的波尔多、勃艮第等知名红酒产区购买红酒,主要拿来送给客户和亲友,小部分自己品鉴。善于观察的陈德启不仅了解了一些关于红酒的知识,甚至连种植葡萄的土壤、气候等都有所涉猎。

人类的好奇心,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陈德启在看过这块土地之后判断,这块地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宁夏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很大,这些条件都能很好地提高葡萄的含糖量,从而提升葡萄酒的品质。而且,这里和波尔多几乎处在同一纬度,但有着更低的降水量,更有利于葡萄的糖分沉淀。

只用了15分钟,甚至还没能完全看完这片土地,陈德启就决定把它买下来。这片土地面积超过13万亩,一边紧靠贺兰山,另一边则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公路横穿其中,陈德启内心有了一个宏大的愿望:将这块土地打造成世界级的红酒庄园,也让这里成为一个旅游胜地。

荒漠打井,戈壁种树

主意打定,陈德启一方面找到专家考察这片土地是否真的如自己判断,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另一方面开始将手中的生意逐步交给儿子和女儿打理。

听说陈德启要跑到宁夏的一片荒地上去种葡萄,几乎所有的家人都表示反对。但陈德启在家里是个很强势的人,他要做的事情,万难阻拦。

不仅家人反对,陈德启的朋友、客户、熟悉的合作伙伴也都劝说他。陈德启非但不聽,还慷慨陈词,说一定要在戈壁滩上做出一番成绩来。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陈德启的脑子被门夹了。

但陈德启请来的专家却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这块土地千百年来无人开垦,却拥有葡萄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砂石含量高的土地虽然不适合粮食生产,它提供的高渗水性却完美适配葡萄。

就这样,陈德启买下了贺兰山东麓这一大片戈壁,他为这片未来的酒庄取名为“贺兰神国际酒庄” ,意为“贺兰山的灵魂”。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陈德启就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这里风沙极大,偌大一片土地上一户人家都没有,他和团队只能在戈壁滩上扎帐篷宿营。风大的时候,帐篷都扎不住。

几天后,戈壁滩上搭起了一排活动板房。亿万富豪陈德启就在这一片活动板房里住了10年。为了防止活动板房的屋顶被大风卷走,陈德启甚至要开着挖掘机在活动板房上面倒一些土。

因为附近连餐馆都没有,陈德启和团队在这里吃了一个月泡面。吃饭问题倒还在其次,缺水是更严重的问题。没有水,连人的生活都保证不了,更遑论种葡萄呢。

陈德启一方面和当地政府沟通,请求他们把黄河引水工程延伸到葡萄园附近,把电线也拉过来;另一方面带着团队勘探地形,打了数口深井,最浅的也要打到250米以上才能见到地下水。

葡萄园地处风口,想种出葡萄,得先造林。在戈壁滩上种树并非想象中那样容易。陈德启引进滴灌系统,将事先推平的近5万亩地划分成若干块,四周全种上白杨树。一种,就是500多万棵,仅树苗就花了近1亿元。

有了这些树,才能保证葡萄苗在风沙之中得以生存。

为了种植最好品种的酿酒葡萄,陈德启再次启程前往法国购买葡萄苗,并且自己学习了嫁接技术。学成归来后,陈德启已经成了半个葡萄专家。

从某种角度来说,之前有人说陈德启“脑子被门夹了”也不全是一句气话。这片土地要种出葡萄,先要平整土地、引水、种树,种下葡萄之后,还要3年才能结果。就这样,几亿元的资金砸进去,4年时间过去,陈德启连一颗葡萄都还没能看到。

他最宠爱的小儿子来葡萄园看他时,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看着父亲居住的活动板房,儿子叫苦不迭,呆了不到2个小时就跑回银川市区了。

好酒是种出来的

陈德启一直坚信,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而非酿出来的,要种出好葡萄就要有好技术的支撑。除了多次到国内外的葡萄园学艺外,他还在自己的葡萄园潜心研究。

他改变了传统酿酒葡萄“扇形架”管理模式,改为倒“L”架形,让葡萄倾斜生长,挂果枝条横走,保持整齐划一,解决了葡萄树越冬埋根的难题。“葡萄树倾斜,方便其冬天埋土进入休眠期,等到葡萄树一出土,发芽比较均匀,现在已经基本可以控制葡萄同时发芽、同时开花,保证了成熟度的一致性。”陈德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今,经过一次次改进,葡萄成活率达到90%。

2012年,贺兰神国际酒庄终于产出了第一批葡萄。

看着自己多年的劳动终于换来果实,当时已经年近六旬的陈德启激动得几乎流下泪来。葡萄园产出的果实没有让他失望,生长出来的酿酒葡萄皮厚、糖分足、单宁饱满,是酿造葡萄酒的上品。

陈德启立即从法国高薪招聘了酿酒师,指导酒庄的工人酿造葡萄酒。

陈德启告诉记者,一般农民自己种的葡萄,每亩可摘收1 000公斤,而他的酒庄每亩地最多摘收500公斤,“葡萄一年开两次花,我们只取第一次开花果,就是为了生产出更高端的葡萄酒。”

酒庄采用全球先进的有机葡萄酒酿造工艺,园区生产及酿酒设备都是法国、意大利进口的先进设备,从种植、采收、酿造入橡木桶,由法国专家全程指导、管控。

不仅如此,陈德启还在酿酒工艺和设备上进行了创新。他改进过的发酵罐,能够更方便地清除葡萄皮渣,还能在发酵之前去除葡萄籽,减轻酒体的苦味。

在贺兰神的产品序列中,赤霞珠、马瑟兰和西拉三款以葡萄品种命名的酒是高端产品,因为葡萄品种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口味和口感。

由于種植面积足够大,贺兰神的产品可以从葡萄还未结果时就把控质量,“比如,开始结果之前,一棵植株留10个芽还是20个芽?如果剪掉10个芽,结出的果实就是精华。”

陈德启接着解释:一亩葡萄的产量可以达到500千克,但一株4年的葡萄产量会被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在250公斤,为的是不损伤葡萄的元气。7~8年的植株,已经基本成熟,才会维持400~500千克的产量。

只用有机肥,不打农药,通过多个国家的有机认证,并且通过减产控制质量,从源头将葡萄的质量提到最高,这赋予了贺兰神国际酒庄的产品相当高的产品力。从2015年开始,贺兰神的葡萄酒开始在各大评选中崭露头角。

今年的法国国际有机葡萄酒大奖赛上,贺兰神有5款产品参赛,斩获4金1银,其中的珍藏版有机西拉2016更是荣获代表最高品质的大金奖。而在去年,在国际上知名度和权威性较高的两项评选—品醇客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和布鲁塞尔世界酒类大赛上,贺兰神的参赛产品分获金奖和大金奖。

如今,只有葡萄的种植和酿酒两个话题,能让这个曾经的地产商人、贸易大亨瞬间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他的人生后半,为葡萄而痴,为酿酒而狂。

干沙滩变金沙滩

尽管有品质出众、获奖无数的产品,但陈德启并没有将品牌进行大规模推广。他觉得,只有当产量足够大,品质足够稳定,产品矩阵足够丰富时,才是贺兰神真正可以“All in”的时候。

陈德启已经64岁了,但年龄一点没有妨碍他接触和研究年轻人。在贺兰神的产品中,除了行家和资深爱好者偏爱的干红和干白,还开发了颜色诱人、口感清爽的桃红葡萄酒,以及年轻人喜爱的起泡酒。

今年,陈德启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贺兰神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经济较发达的11个省份建立了渠道。很快,消费者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贺兰神的产品。

13年坚守戈壁开荒,远离家乡和亲人,前后投资超过22亿元。就算陈德启自己对葡萄酒感兴趣,这值得吗?他的源动力在哪里?

陈德启说,“这是习总书记号召我们做的,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扶贫做一点事情。”

而且,陈德启本来就是一个对事业十分坚持的人,就如20多年前他创办食品厂,一旦入行,就一定会潜心钻研,认真经营,长期投资,力争把企业做到最好。

住在这里的13年里,陈德启经常教当地农民葡萄种植和采摘技巧,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显得黝黑,如果不知道他的身份,很多人可能会将他误认为一个技术员。

在贺兰神国际酒庄,有大概3 000名当地农民在这里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年西吉、海原两县的移民。贺兰神还与当地建档立卡户建立长期用工关系,安排和解决至少每户一人顺利就业。

如今,陈德启打造的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已经成为宁夏迅速崛起的葡萄酒产业的引领者,形成了集葡萄种植、加工、分拣、物流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基地年产葡萄酒5 000吨,年产值达10亿元。

这还不是终点。在贺兰神国际酒庄宽敞明亮的酒窖里,除了成百上千个橡木桶,还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为这片酒庄设计了住宿、餐饮、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陈德启想让这13万亩戈壁滩全部变成绿洲,还要建设集观光、休闲、会展及世界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原生态有机葡萄产业园,打造一座世界酒庄博物馆。

陈德启预计,到时,整个酒庄将可以提供13 000个就业岗位。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几近清零,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其中,成千上万像陈德启这样的企业家的贡献功不可没。

达,则兼济天下,这是2 500年前中国的先贤早已提出的愿景。很多企业家能够主动做慈善,这份大爱令人动容;而陈德启不仅积极投身慈善,还远赴西北培植一个产业,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甚至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教授技能。

从商业的角度看,陈德启的这笔投资不算成功。这座酒庄占用了他20多亿元的现金流,在过去13年,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这笔巨额资金可以翻倍增长的机会太多太多。

甚至陈德启自己,也低估了打造这个酒庄的难度。记者向陈德启提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你回到13年前,你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陈德启苦笑着回答:太难了,也许不会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无数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也有无数伟大的奉献者、牺牲者。70年前,那些20岁的年轻人,为了拒敌于国门之外,战死异国他乡;60年前,无数前途大好的青年才俊,深入比闽宁镇更荒凉的戈壁滩研制国之重器;20年前,为了给国家的重大工程让路,三峡移民们含泪告别世代居住的家乡;今年,骇人的疫情面前,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甘当最美逆行者。

他们值得吗?

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这些不计较得失、不考虑值不值得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血肉和脊梁,是民族精神的绚烂底色。

陈德启能在一片荒凉的戈壁上创造这个传奇,不仅因为他是一个精明勤劳的企业家,更因为他是心系民族、胸怀热血的中华儿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