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暗需求里有大生意

时间:2024-06-05

王坚

利用明需求创造财富正变得越来越困难,现在暗需求才是真机会。但创业者太多,暗需求不够用咋办?

暗需求才是真机会

在竞争残酷的今天,蕴含巨大商业价值的需求,已经不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不太为人所知,不那么明确,没有被很多人发现的暗需求。

解释暗需求之前先描述一下明需求,它分为两种:

一种是很多人已经看到了,然后已经有成果了,比如网购、外卖、租房、打车……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目前都有解决方案,或者有些方面很多团队正在努力,暂时还没有出现一个显著的成果。

第二种是虽然大家都看到了,但短时间内谁也解决不了,比如养老。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一方面年轻人去创造社会财富,一方面老人又需要年轻人去照顾,所以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尝试发明机器人解决这个问题。清洁能源也是,很多高精尖的公司正为之努力。

利用明需求创造财富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现在暗需求才是真机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别人没做的我先做了,可以抢到先发优势;第二,接触用户后会发现更多暗需求。

先发优势不用解释,发现更多暗需求是怎么回事呢?以快的为例,它们找到了可以用手机打车这项暗需求,在做的过程中又发现其中可以挖掘的需求非常多,比如怎么去匹配乘客,怎么样去匹配司机。

他们的经验是,先设定目的地,再发给司机接单这种方式,整体运营效率比早期的Uber模式要高。Uber早期是一键叫车,不需要设置目的地。两者的区别是在设置了目的地之后,如果这个目的地足够远,司机会主动来抢,不需要补贴。如果目的地比较近,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司机顺路;另一种是跟司机没有太强的匹配性,需要去加价。所以这样子算下来,司机收到的订单量会翻倍,用户的满意度也比较高。还有很多更精细化的东西,这些都是在运营暗需求的过程当中去逐渐挖掘出来的。

用户不知道

你可能每天会开车路过一段坑洼不平的路面,早就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但如果有人哪天把它填平了,体验将大为不同,大家都会对修路的人交口称赞,今后走这条路的人和车也会多起来。

所以,发现值得利用的暗需求的第一个途径是,找一个大众已经习以为常的缺陷。

在iPhone诞生之前,Palm已经出现。它比诺基亚其实要更先进一些,已经非常接近iPhone了,但是跟iPhone的区别是不支持手指直接触摸,不支持全网页的浏览,浏览器没有iPhone的那种缩放键等等,这几点缺陷就让后来iPhone发现了暗需求。

360也是,windows在打补丁方面有很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盗版windows较多的环境下。360出来之后,成了windows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创可贴,产生了很大的需求。

另一种发现暗需求的途径是,释放被囚困的小众玩法。有些东西存在于并不适合它的地方,比如贴吧、豆瓣小组、天涯里面有一些跟平台主流内容不一样的话题组,一直有人在其中参与讨论。但是新的回复总是在最底层,楼盖得高了,没人愿意往最后翻,它就被囚困在那边了,活跃度被工具的不匹配性限制住了。如果把这个东西给释放出来,就会变成一个比较大众的东西。

糗事百科就是这么来的,它早期灵感就是来自天涯的一个帖子“扒一扒我身边的极品”,当时帖子有几千楼了,没办法继续了。于是我们就独立建立了一个社区,专门让用户写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其他人身上的尴尬的事,然后新的内容都是贴在最前面,用户看的时候也方便,就这样把这种玩法释放出来,变成一个很大众的东西。

小咖秀也是,用对口型的方式创作搞怪视频的玩法,在快手和YouTube上一直都有。但是用户必须自己找音频,然后自己想办法录,有一定技术门槛,所以没能像今天这么火。而小咖秀作为简化这种玩法的工具,降低了游戏的门槛,最后释放了人们对这种玩法的需求。

当暗需求变成明需求

暗需求一但被利用就开始扩散,扩散之后就容易被模仿。比如说Zealer较早做评测,后面FView也跟着做;还有百度知道,早期的时候也有不少精品,但后来大家觉得上面的用户水平参差不齐,然后知乎就出来了。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现在创业者太多,暗需求变成了明需求,越来越不够用了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开发暗需求之前要多思考一些问题。

第一个,快速跟进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看明白产品,然后研发需要多久?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办法建立壁垒?

我以前在腾讯时有一位同事,离职之后做了一个帮助移民的产品叫海那边,会提供一些移民的测评,比如适合移民什么国家,适合什么项目,然后还提供一些移民社区等等。没想到上线一个星期,就遭到像素级拷贝,对方只是把名字变了一下,其他所有的地方几乎一模一样。可能你有一些水下的部分,但是水上的部分很容易被拷贝。

所以在创业初期,要思考有没有可能尽快建立起一个较高的壁垒。创业者可以在接触用户,然后发现更多暗需求的过程中完成这项工作,可以是领先的核心技术,也可以是基于用户数据延伸出来的新功能,还可以是独占性的渠道等。

第二个要思考的问题是,创业项目是不是站在巨头的车轮前面,能不能挺住碾压?

像打车很容易被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碾压,上门服务的很容易被58到家碾压,智能化的产品很容易被小米碾压。要避开巨头的碾压或者在这之前快速壮大起来。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自己可不可以盯着别人做一个快速跟进者?

其实,我们看到别人正在开发暗需求的时候,也可以想明白了之后快速跟进。暗需求的曝光、扩散必然会发生,而且在今天这个创业环境、投资环境里,会越来越快。如果你本身具备非常强的实力,或者自己就是一个巨头,又或者你是很有经验的人,只是当时没有那么好的创意,一旦该创意跟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时候,你就可以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此时公司的运营效率也会非常惊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