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西斯科
芬兰中南部的维莱马城的一处林地里,机器声轰鸣。一辆采伐车正在工作,它由工人操作电脑控制,利落地将树木伐倒、去除枝条、并根据需要将其切成不同长度的木段,跟在它后面的集材机一次性将“打包”好的原木装上卡车,然后由卡车运送到木材加工厂。下班时间一到,伐木工人们脱下专业防护服会相约去附近的小酒馆喝上一杯。
而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却是另一番情境:伐木工人拿着锯子,判断着树木倒下的方向。天黑后,一群人住在森林里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担心着雨季会不会造成山洪。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确立了林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但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大多数地区伐木的,还是人。
直到最近几年,相对传统的林业板块开始有所变化。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日益成熟的技术、国家政策的帮扶和国人对环保的日益重视,让传统的伐木行业开始有了“新物种”的闯入。
——27岁的周王真便是其中之一。
史上第一台能砍树的挖掘机
中国深圳和“森林王国”芬兰的区别在哪里?答案可能是:“一台挖掘机。”
2011年的夏天,深圳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里,日立、小松、卡特等国际一流机械制造厂商的挖掘机专家齐聚一堂。邀请他们的是深圳大学的一名学生,名叫周王真。
周王真在深圳筹划了一场“挖掘机专家大会”,其目的很简单:他想把芬兰制造的采伐头安装到国产挖掘机上。
采伐头和挖掘机、一流机械制造厂和一名深圳大学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与事怎么会结合到一起?故事需要从几个月前讲起——
2011年的春节,周王真回了趟广东湛江老家。叔叔们在林地里砍树的情景触动了他。“基本上就和生活在贫民窟没什么两样,吃住都在山里,没水没电没医没药。”
回到深圳后,周王真开始认真关注起林业,他企图寻找一种能够代替人力的砍伐方案。不管是在网上搜索,还是向林业专家讨教,芬兰庞赛集团的名字总是成为各种场合的高频词汇。
庞赛集团出品的伐木机械处于国际领先水准,其核心技术即是采伐头。简单而言,只要树木半径在采伐头设置的范围内,只需一分钟,就能搞定一颗苍天大树。
高端的技术,价格自然不菲,一台采伐车需要600万元人民币,这在周王真看来是天价。不就是一台车吗?组装一辆不可以吗?身处中国配套最好的制造业基地深圳,周王真习惯性地想到了“山寨”式改良的路径。通过向银行贷款,周王真用120万元向庞赛集团买了一个采伐头,尝试着把采伐头安装在国产挖掘机上。
周王真不是学机械出身,虽然此前对机器有些了解,但仅凭他一人之力无法完成改装。于是他走访了深圳各大机械制造厂,请到了各路专家,这才有了前文所述的“挖掘机专家大会”。专家们一起研究了快半年,才找到了其中诀窍,史上第一台能砍树的挖掘机采伐车诞生了。
周王真创立了京森林业,京森林业的挖掘机采伐车的性价比远超庞赛集团的采伐车,一辆挖掘机采伐车的价格220万元左右,是庞赛集团售价的三分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当庞赛集团负责人知道周王真“山寨”了采伐车的事情后,居然提出邀请周王真成为庞赛集团中国区的总代理。
要知道,中国市场的人力廉价,庞赛集团制造的机器进入中国市场遥遥无期。但现在,周王真居然用组装的办法,把价格降低了60%左右,用的还是庞赛制造的采伐头,相当于庞赛进入了中国市场。何乐不为?
由此,周王真成为了庞赛集团采伐头的中国独家代理商。周王真组成一个采伐车队,直接进入林场进行采伐作业。
现在,周王真有三台组装的采伐车,和芬兰纸业巨头斯道拉恩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的利润预计在200万元左右。
Hold不住的风
靠着和斯道拉恩索的合作,周王真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进入2015年后,他明显感觉到,找自己的电话多了起来。这些电话大多是希望和周王真签订采伐合同的,“感觉一夜之间,采伐承包单位都不再愿意用人工了”。
以前,伐木工人按天领取工钱,一个工人一天能砍1吨左右的木材,一天挣到的工钱大概在100元左右。以此类推,一个周期在3个月左右的伐木工程,20个工人的工钱大概在18万元左右。相比之下,采伐车虽然效率高,但包工头不愿支付最开始200万元的购车投入。
直到近年来人口红利一点点地消失。许多采伐承包单位见到周王真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负担不起了呀。”
此前伐木工人的年龄大都集中在40~55岁之间,随着年龄增大,许多人逐渐退出了这个行业。而伐木工作艰苦的生活条件、低廉的工钱和无福利保障,都对当下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吸引力,人工荒顺势出现。
“现在一个工人一天工钱最高要价到了450元。”周王真提到,“承包工程的人根本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成本,而且人工又慢,随着国家对行业安全的重视,工人一旦出现工伤,承包单位必须赔偿,代价越来越高。”——机械化的优势日渐凸显。
按周王真的预计,2016年人力成本的优势会逐渐消失,机械采伐元年就会到来。但他没想到,今年这个风口就来了。
但周王真一个工程都不敢接。
他现在的团队和财力无法支撑遍布全国的经济林场需求。“5个工程师10天改装出一辆采伐车,还不够满足一个工程。”
但市场真的很大,“2015年全国林业预估产值是1300亿元,其中60%都集中在两广和海南岛”,如果能把自己的采伐车开进每一个林场,那该有多好。
一棵树的商业模式
机械采伐元年比周王真预计的来得稍微早了一点,但既然风已来,就不能错过。既然整个市场太大,那就退一步,周王真决定打造一个供给中心,他称之为“采伐车的4S店”。
简言之,就是周王真的团队负责采伐车的组装,并卖给各个地区有采伐工程的公司,然后提供售后、维修、团队培训业务,而非直接进入到每一个林场直接负责采伐。
“林业看似离大众生活遥远,其实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周王真介绍,以芬兰为例,树木采伐后,较粗的部分可以做成锯木材和胶合板;制浆后的树皮、浆渣还可燃烧。
而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都能应用于林业。芬兰应用GIS和GPS卫星定位技术,提高砍伐规划精度;将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字地图用于森林资源普查中,详细了解大范围森林内树种的结构、硬度和密度,准确地掌握林业资源的存量。这些技术在我国林业还鲜有玩家。
“我国林业离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是这样,给我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周王真对未来还是充满了期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