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钱啊,自己就来了

时间:2024-06-05

他们如何利用孵化器成功

Sensoro的几位创始人几乎只是带着想法进入的微软孵化加速器。

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Sensoro的创始人与微软创投孵化加速器的负责人进行了一次沟通,他们惊讶地发现双方关注的范围是如此契合:企业软件、安全性、大数据系统等广泛门类的下一代解决方案。

就这样,加速器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Sensoro的3位创始人拎着笔记本电脑就进入了加速器提供的办公场地,开始着手做产品、建团队。

大方向定了,但具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是Sensoro团队面临的一个问题。当时,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在技术上突破,对市场需求、产品包装等问题几乎都不曾考虑过。

于是,加速器里的导师与技术团队和他们反复讨论。最终,对比了蓝牙、Wifi等多种技术特征之后,他们确定了一个模式,即通过将自主研发的蓝牙传感器部署在实体商家,收集并分析线下用户的购买行为和偏好,从而帮助线下商家更好地通过数据挖掘潜在商机。

初创的小团队挑战与数据相关的业务总会让人担心数据安全的问题。但由于Sensoro的服务是基于微软云,安全级别较高,当微软把一些大品牌介绍给Sensoro时,他们觉得“非常有底气”。

不着急挣钱,先提升价值,钱自己就来了。这个团队2013年6月份成立,7月份拿到第一个天使投资,很快在10月份就融到了第二笔。6个月之后,团队人数变成近20人。

企业成长了,微软不从中拿任何回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把这种无条件的扶持解释为“与处于早期阶段的初创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最终会让微软获得长期且有效的伙伴关系”。但这种关系的建立没有勉强的成分,更多的是靠互相的认可甚至是情感。Sensoro首席运营官范晓燕说,他们更愿意把加速器称为“家”速器。

与别的许多初创企业不同,91金融加入加速器时,其实已经并不需要微软提供的办公场地,但它需要许多无形的资源,例如媒体资源、与银行的深入合作以及政府的更多支持等。

由于微软与金融机构客户的合作非常深入,甚至一些金融机构的IT系统本身就是由微软提供的,91金融的产品和服务被打包到微软对客户的解决方案里,自然能更深入到金融机构的IT系统中,进而可以与银行开展进一步的深入合作。而有了微软的搭桥和信任背书,91金融和政府部门打起交道来也要畅通许多。

2013年10月,91金融宣布获得了宽带资本、经纬创投等多家机构的第二轮6000万元人民币投资。微软创投加速器为此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100多家媒体悉数到场。

91金融创始人许泽玮感叹:“91尽管过了起步阶段,但还是创业公司。我们虽然在互联网金融圈子已经有了一些名气,但要邀请上百家媒体做发布会,无论是在成本还是在资源上,我们都未必做得到。但微软帮我们做到了。”而后,91金融等10家二期企业在加速器的帮助下,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3家登上了BTV头条。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量身定制地服务到每一个被选入的企业,微软严格限制每期进入的企业数量。第四期报名企业420个,最后只录取了19个,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半开玩笑地说:“难于进哈佛。”

我所知道的黑暗创投圈

在中国什么叫孵化器呢?大致上有两种,开一家房地产公司自称孵化器,另一种是开一家培训公司自称孵化器。房地产改行的孵化器模式还算好,起码创业团队能得到一个便宜的办公地点。培训改行的孵化器就全靠“演技”了。

为什么说国内根本不可能有YC呢?YC的成功在于其健全的导师制度,在YC能见到的每个导师都是YC的合伙人,是全职导师,都曾因为在产品或技术上的成功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国内恰恰就缺少这样的导师,国内的所谓导师,往往是一开始就以投资经理起家走上创投“神坛”的。

更可怕的是,即使有以产品和代码起家的创业者,在经历了中国创业环境伟大而神奇的“现实扭曲力场”之后,也开始拼“演技”了。

以某“百倍加速器”为例,他们提到一个从写代码做论坛起家,后被广州某著名互联网企业收购,而后跃身成为中国草根站长偶像的传奇男子,现在主要依靠生辰八字来筛选创业者;而另一位在华为、百度都干过技术职位的知名投资人,投资要看星座,而且不投处女座。

创业者们,你们需要一群可能从没做过产品、多年不碰开发程序的软件,接受采访时还一脸自豪地说“投项目要先看星座和生辰”的人,来指导你如何把一个灵感,做成一个产品雏形?

在中国,创业投资是一门新兴的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100天,100倍”,标语十分动听。现在天使们大多是融100估1000,十倍能达一个亿,百倍就是十亿元。中国真正值十亿元的公司有多少?明眼人当然都心里有数。

那些看起来并不明智的投资人,其实在挑选合适的捧哏者捧红自己,以享受在各种无意义的创业大会上高声宣讲自己根本不可能复制的成功学经验。于是,创业者只要把PPT做得精美绝伦,哪怕连产品都没有,靠一个灵感就能滔滔不绝讲一个下午,那分分钟都能促成一桩“厕所里5分钟敲定千万元估值”的美谈。

如果创业者不是捧哏的料,那就对不起了:

如果你的产品概念是全新的——“不好意思,我们不投看不懂的项目”。

如果你的产品特别好——“不好意思,你的竞争对手有先发优势”。

如果你的产品占有率高——“不好意思,你有商业模式么?这么大流量不变现是负担啊!”

如果你的产品营收不错——“不好意思,你已经过了成长期,我看不到你们业务的发展”。

如果你啥问题都没有——“如果腾讯山寨你怎么办?”如果他们想投你,这个问题会变成“你觉得腾讯什么时候收购你?”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的泡沫破碎之前,在真正的经济寒冬来临之前,投资人总是有理由说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下,真正在技术上、产品上、运营上有能耐的人是不敢再出来创业了。但是,君不见国内创业大会此家唱罢彼登场,君不见科技媒体的项目库一天能上线好几百个新项目?这些创业者是怎么在创业的呢?

举个例子,最近一波创业风潮是匿名社交,本就已经是细分产品,但偏偏还能做出各种款。有一款的报道称,他们模仿“秘密”只用了两周时间,已经拿到了投资意向。我下载来体验了一下,确实只有两周的水平。

这就是神奇的创投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