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型探究——以审计学课程为例

时间:2024-06-05

赵海侠 (副教授)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8)

一、引言

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要求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但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课程思政建设尚未普及。目前,各层面纷纷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开发了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性课程,但并未达到每门课程都有思政元素的目标。一些高校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还有些教师意识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知如何挖掘“思政”要素。(2)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误区,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在教学方法上,一些高校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还有一些教师教授思政内容的方法和教授专业知识的方法一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有效参透思想政治教育。(3)课程思政建设理论有待丰富。目前,对该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课程思政及建设考核指标的含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着力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等方面展开,对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研究甚少。

二、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型

本文建立了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是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双体系建立的模型,所谓课程思政双体系是指教师在备课和设计课程时,对同一个专业知识点的授课目标、授课方法、授课具体内容、授课总结和反思等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即专业知识方面和课程思政方面,深入挖掘各知识点的思政要素。课程思政双体系具体包括授课内容双目标、授课双方法、教学双总结和双反思,本文以审计学课程为例展开分析。

(一)确立授课内容双目标

授课目标包括授课总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二者又皆有两个目标,即专业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审计学课程专业知识授课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查会审,掌握查账技巧、审计分析能力、审计风险识别能力、审计工作协调和沟通能力以及审计方案的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审计实训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审计学课程思政授课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审计在我国发展的历程,特别是红色审计在我国近现代史中所起的作用,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审计理论体系会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递正能量。

审计学课程主要包括十三章内容,每章内容都融入了思政元素。教学步骤是教师在备课(教案)过程中确立双目标,即学完知识点后,在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方面达到怎样的目标,使学生学到哪些专业知识,思想上受到什么教育。授课内容双目标即专业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下面以审计学课程第一章审计学概论为例加以说明。

1.专业知识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具体知识应达到的目标,即学生具备了解、掌握和运用某种知识的能力。审计学课程第一章概论部分专业知识的授课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中外审计的产生和沿革及其客观依据,分析并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使学生掌握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提高其学习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等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主要是指根据某个专业知识点提取的思政要素,由教师融入到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审计学课程第一章概论部分的课程思政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对本章的授课,使学生明白审计的重要性,小到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大到国家都离不开审计,意识到不同主体的审计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三者又互相作用,使学生了解时政,与时俱进,理解国家审计已经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审计全覆盖是形势需要,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历史观等,学会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二)确立授课双方法

确立授课双方法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授课方法和课程思政的授课方法。在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授课方法和课程思政的授课方法可以不同,根据情况选定。比如,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可以采用课堂实验法,即给学生发放空白审计工作底稿,在教师讲解专业知识时,学生边听课边做审计工作底稿。思政的授课方法可以使用讨论法,由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仍以审计概论这一章为例,授课双方法的确立过程具体如下:

专业知识授课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引入“南海事件”案例的分析,找出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现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归纳总结审计的概念,并向学生推荐影视剧《国家审计》《在路上》《审计报告》《鉴证法人》等,这几部影视剧分别是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为素材,彰显了不同审计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展现了被审计单位出现的典型问题,使学生学习审计更具有直观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课程思政授课方法主要采用搜集资料法、讨论法和启发法等。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并再现影视剧中的场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三观”教育又包括时事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授课的方法有很多,最好选择适合教学知识点的方法授课,而且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双总结和双反思

所谓教学双总结和双反思,既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总结和反思,也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总结和反思,即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思想上还受到洗涤。以审计概论这一章为例,具体总结和反思如下:

具体专业知识包括: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根据主体不同,审计可以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不同主体的审计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国家审计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层面的高度,内部审计能够提升单位价值,社会审计能够规范企业的行为。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审计的重要性,如果将来有机会从事审计工作,应严格要求自己,认识到审计的神圣之处,认真审计,做人做事要客观公平公正。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审计领域的重要时政知识,比如,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2018年)的背景及意义和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四)确立课程考评双机制

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既有课程专业知识成绩考核,也有课程思政成绩考核。专业知识成绩考核包括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量化的作业成绩等,而课程思政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和考试诚信度等,因为这些体现了学生的“三观”和责任感。比如考试作弊说明学生诚信和道德的缺失,工作后也可能会违反职业道德,做出有损社会的事情,所以对学生课程思政成绩的考评很重要,课程思政成绩考评既是对现有课程思政学习表现的评价,也是在矫正学生的行为。

三、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型的应用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各门课都没有现成的课程思政内容,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研究如何挖掘该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这个工作可以由个人备课也可以由课程组团队备课讨论完成。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教师在开展教研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这个方法适合每门课程。本文认为,任何课程都可以按照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准备工作。以审计学课程中的“货币资金审计”为例具体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型的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步骤一:确定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思索专业知识方面的目标,还要思索课程思政的目标,即双目标。专业知识方面的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货币资金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技能,能运用所学的货币资金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审计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课程思政目标:教师通过教授该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端正对待金钱的态度,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遵纪守法,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

步骤二: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根据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采用案例分析法和重点字词分析法教学。

案例导入:曾在国家某科研基金管理机构担任会计工作的卞某利用掌管科研基金专项资金的下拨权,采用谎称支票作废、偷盖印鉴、消减拨款金额、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伪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人民币2亿多元。卞某担负着资金收付的出纳职能,同时,所有的银行单据和银行对账单也由他一手经办,这使得他作案长达8年之久而一直没有被察觉。讨论如何查出卞某的贪污行为?该科研基金管理机构对银行存款管理存在哪些漏洞?

此案例提出的问题属于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开展货币资金审计。教师在讲解中将案例中的关键词划出(如贪污、挪用,资金收付的出纳职能)作为分析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卞某的行为,采用讨论的方法由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点评总结,从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职业道德上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对这部分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

步骤三:讲授知识。讲授的知识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课程思政知识,主要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知识。通过对引入案例的分析,得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实质性测试。货币资金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存在的风险;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教授这部分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对金钱的态度、“三观”和社会责任等思政要素,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步骤四:教学双总结和双反思。具体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针对这部分内容结合上课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即对专业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和对课程思政的总结和反思。具体如下: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审计货币资金的方法和路径,这部分内容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和投资循环审计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循环都涉及货币资金业务,教授了学生如何将这部分内容与四大循环联系在一起开展审计活动。

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也是最容易舞弊的资产,许多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的贪腐皆败于此,同时,该项目也是比较难审计的项目之一。所以,在教授学生这部分知识时,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审计货币资金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校学好知识,增长本领,强大自己,具备创新创业理念,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做一个有用之人。

步骤五:实施双考评。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既有线上作业也有线下作业,线上作业如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传一些课堂习题、课后习题及单元测试,这些作业和测试都可以量化评分。线下布置小论文“货币资金审计之我见”,该论文评分标准既涵盖了专业知识也包括了课程思政内容,比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并对论文打分量化。线上线下成绩按照加权平均法确定专业知识成绩。课程思政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和考试诚信度等采用权重赋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考评。有了双考评机制,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学习思考课程思政内容,形成惯性思维,这对于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三观”的树立等都有所帮助。

四、结语

课程思政双体系模型适合教师备课阶段使用,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规划、挖掘课程思政要素、设计教学内容和总结提供了蓝本,课程思政双体系研究将课程思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