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 倩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阳 550025)

一、文献综述

2018年将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过去的三十九年里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有目共睹,但是,随着资本、人力、物力等不断地向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集聚等,造成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国内许多知名学者率先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汪同三和蔡跃洲认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利,二者之间为正向促进关系[1];陆铭等却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2]。王少平、欧阳志刚则指出,改革初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然而现在的确表现出是带来了阻碍[3]。王立勇等发现,无论是什么情况,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对经济增长都是不利的[4]。福布斯的研究则认为,在中短期收入不平等的增加对后续的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构建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稳定社会的重要环节[5]。

有关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赵双喜等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得出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一结论[6];曹裕等人基于面板数据进行二者的协整关系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7];饶晓辉、廖进球利用泰尔指数衡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区间转换动态特征[8];张优智、党兴华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和金融发展考虑在内,得出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是有利可求的结论[9]。

国外学者则热衷于使用面板数据来探究二者之间关系,例如,Perotti使用跨国横截面数据构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10]。Forbes与Perotti的研究结论相反,他认为,收入差距对经济中增长的短期和中期(五年内)效应为正[11];同样使用面板数据的Panizza的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效应为负[12]。Banerjee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并采用非参数方法分析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二者之间是“倒U 型”的关系[13]。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的学者,不管国外还是国内,采用的方法、选用的指标以及切入问题的视角不同,从而得出的关于城乡收入差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该问题,为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协整的研究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1978—2015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人均GDP为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说明我国近年来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情况,以证实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变量选取,数据来源

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URID)来表示;作为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变量,采用人均GDP(PGDP)作为另一变量,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本质规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时间跨度为1978—2015年,模型数据依据原始数据计算得到。

三、研究过程

(一)协整关系检验

从下页图可以看出,取对后的ln(PGDP)和ln(URID)两个序列都不平稳,并且随着时间增长,序列可能存在时间趋势。图中ln(PGDP)和ln(URID)还具有几乎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ln(PGDP)和 ln(URID)可能存在协整关系。经检验,ln(PGDP)和 ln(URID)都是 I(1)过程,因此,对 ln(PGDP)和ln(URID)的OLS回归结果如下:

ln(PGDP)和 ln(URID)时间序列图

回归结果中,DW=0.4,因此存在严重的自相关现象。为减弱残差自相关,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对模型(1)进行广义差分处理,利用Eviews求得误差项的相关系数为0.810366。

修正后回归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

另一种减弱残差自相关方式是:在模型(1)中依据AIC准则和SC准则,加入适当的滞后项,最终选用滞后一期,回归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

表1 修正后的OLS回归结果

表2 加入滞后项的OLS回归结果

加入滞后项后,D.W=1.795,模型的自相关现象明显减弱,R2=0.998,参数变量显著性较高,方程的回归性质良好,拟合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对模型(3)的回归残差进行BG检验:

t=-5.34

计算协整检验的临界值:

C0.01=-3.9001-10.534/37-30.03/372=-4.2067

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计算协整检验的临界值为-4.2067,大于-5.34(回归中的t=-5.34),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即ln(PGDP)和 ln(URID)存在协整关系。

(二)误差校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ln(PGDP)和ln(URID)都是I(1)过程,并且存在协整关系,意味着两变量存在长期均衡。ln(PGDP)和ln(URID)之间具有误差校正模型。对误差校正模型的OLS估计的方程如下,为简便,ΔlnURIDt记作ΔUt,ΔlnPGDPt记作ΔPt,方程形式为:

(三)误差修正模型的经济意义

短期均衡模型:lnURID*t=0.956lnPGDP*t-0.07+μt

短期均衡模型的结果表示人均GDP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0,t=25.995),影响系数较大且为正向影响。当人均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引起城乡差距0.956个百分点的增加。

长期均衡模型(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一

上式结果反映的是人均GDP的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情况,以及上期误差对当期波动的影响。从GDP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86和-0.767可以看出,人均GDP的当期以及下一期的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较大,人均GDP每增加1个百分比就会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0.886个百分点的增加。如果我国的城乡差距在上一年高出均衡1个百分点,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城乡收入差距将平均减少0.26个百分点。

模型二

回归结果显示,当期的人均GDP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前期人均GDP与前期的城乡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显著影响。从回归结果的系数来看,lnPGDPt前的系数为0.96,说明对城乡收入差距当期的调整幅度较大,含义为当期人均GDP每增加1%,引起城乡收入差距0.96%的增加;人均GDP前期每增加1%,引起城乡收入差距0.78%的下降;前期的城乡收入差距每增加1%,引起当期城乡收入差距0.81%的增加。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P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积极调整城乡统筹政策,着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推动贫困地区的就业面,加大扶贫力度。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无疑会严重影响全国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安全隐患等层出不穷,经济发展固然重要,平稳安全的发展局面同样不可忽视,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我国是个资源型和经济发展型的大国,但同时也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体制落后的弊端由来已久,长时间的积累导致了现在的贫富差距以及地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的局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是当今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如今的城乡体制改革,政府的举措不仅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反而因为现实社会问题的复杂,以及官僚体制的弊端而加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农村大量的土地荒芜,劳动力要么过度聚集,要么极度紧缺,分配极为不均;另一方面,城镇中农村户口的人越来越多,导致本该发展的农村地区人口越来越少,本该健康发展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少。针对诸多的城乡现状,笔者认为,单一的举措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平稳经济发展步伐的大目标、大原则下,积极构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使用租借等福利政策,统一城乡劳动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才能加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到来的步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