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吉林长春130022)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给会计行业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冲击,会计工作由传统的财务会计静态模式向管理会计动态模式转变,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等职能更加凸显,社会迫切需要既通晓会计业务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既了解我国发展实际又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新型会计人才,需要对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型与重构。
2017年,会计行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革:一是会计证的取消以及会计初级职称的变革;二是以财务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四大”已相继上市财务机器人以及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对会计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于服务于核算业务的会计人员来说,财务机器人是竞争者,但是会计人员也完全可以把财务机器人当作一个辅助决策的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复杂经济业务的分析,根据职业判断,做出战略决策、预算以及进行业绩评价。
2016年,工信部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性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传统产业面临着改造升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集中化、扁平化和高效化,组织的扁平化和企业的平台化、高效化驱动着组织变革与集团管控模式转变为互联、共享、智能,从而引发了企业财务组织的变革,财务管理新趋势为全员化、自动智能化、多端化、社会化商业整合、大数据洞察。所以,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大财务、大共享,业财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大智移云”时代,未来业财融合的、智能的、全流程的专业共享服务,可以助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对接、决策支持、业财税融合、产融结合将创造更大的价值。云开放的共享服务平台及应用流程展现了智能财务、流程统一、数据统一、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创新,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以及新财务,新财务的核心在于建设财务云,因为财务云是财务共享以及数字化经济的基础。企业建设财务云一般要经过业务上云、数据整合以及创新应用等步骤。财务云连接客户、供应商,企业流程实现内外产业链的连接,从而实现产业链协同。通过与供应商、客户以及物联网的连接,推动业财融合,实现业财税一体化。目前,我国倡导企业上云战略,这将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财务云将改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未来财务分析将更多使用共享、平台、端口等作为新的衡量标准。
综上所述,瞬息万变的智能互联数字经济给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财务共享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从核算、报表等低效率、低价值的事务性工作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转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培养战略性财务人才:懂得财务分析和预测、财务战略规划、资本市场运作、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从会计核算向决策转型,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因此,高校应当转变会计培养模式,培养战略决策型方面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会计人才培养现状。目前,会计学专业仍属于高校热门专业。但是根据统计,我国2 000多万名会计持证人员中,有1 700多万人处于基层,属于核算型会计。另外,我国中高端会计人才缺口达到了300万人以上。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着力培养60 000名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2 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100名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会计人才;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80%左右,其中会计理论和会计管理方面的人才总量增长50%。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二)智能财务要求会计人才具备的素质。智能财务时代,不是机器取代于人的时代,而是机器作为辅助的服务手段,帮助财务人员完成简单、重复性、低附加值、占用大量劳动力、可流程化标准化的劳动,使财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业务中解放出来,去从事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如数据分析、绩效评价、财务管控、流程再造、决策分析支持、投资融资决策、风险管理等。因此,智能财务时代要求会计人才具备的素质如下:(1)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为协调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进行沟通是必要的,人类更加具有温度的沟通不可能被智能化所取代。(2)职业判断能力。经济业务中大量复杂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沟通,会计人员应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判断,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为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从而提升企业价值。(3)理论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瞬息万变,要求会计人才具备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学习提高和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创新。(4)应用复合型人才。财务智能时代,需要跨界、跨专业、跨职能的财务人才。(5)具备高智能商数。所谓高智能商数,是指擅长利用智能机器并与智能机器互补,可能会变成人与人以及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张庆龙,2018)。会计人才应与机器人协作,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决策。同时由于信息社会的变化迅速,因此需要培养会计人才的快速学习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培养适应复杂多元社会需求的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重中之重”。《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中高级人才数量,完善会计人才结构。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了《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会计学专业)》,指出:“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因此会计人才培养要加强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和跨职能的技能融合,帮助会计人才多维度学习多学科知识,理解多职能的运行规律,掌握的现代技术包括财务共享、区块链、大数据,企业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等运营管理知识,具备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的人才需要兼具智商、情商和商数,因此,需要树立数字教育思维,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努力培养具有“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方兴未艾,知识更新的周期进一步加快,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以及向生产力转化的程度也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和融合,也就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一方面要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开展跨学科学习,为提升学生管理素质积淀基础。突破学科的狭小范围,拓展空间,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全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拓展培养环节,把握提升会计人才能力的全流程,坚持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人才培养逻辑。同时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众多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时代的变化要求人才培养要从“培养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转变为“培养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应把会计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合力。
(二)与学校优势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实施“理工+会计”模式。总结长春理工大学的办学经验和优势,实施“理工+会计模式”:立足学校光电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优势学科,依托经管学院企业管理和会计专硕等学科,与工商管理学、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复合,培养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的通用性;与数学专业复合,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与光电、机械等专业复合,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决策的能力;与计算机专业复合,培养学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设置“多元化”课程体系,修订并实施培养方案。科学布局专业课程结构,复合型可以是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复合,也可以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因此,长春理工大学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智能制造”为背景,修订并实施201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8版培养方案,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依托长春理工大学优势学科的发展,注重数学、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进行整体优化。此外,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拓宽视野。课程设置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要素,形成了结构严谨并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达成的关联性,以及每门课程和教学环节对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贡献,构建多学科理论框架体系和专业主干课程群:形成由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课、跨学科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组成的课程体系。
(四)创建“特色教材——多维课件——开放资源库”的优质教学资源。完善跨界融合教材体系,将科研实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专业特色融入教材编写,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特色教材2部;建设了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管理会计”,1门省级优秀课程“会计学”,1门校优课程“财务管理”,开发了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管理会计”为代表的专业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和学习网站,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五)构建并实施基于能力和素质嵌入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应针对会计学专业要求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以知识传授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转移,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学习,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机遇,手机等移动终端为教师开展教学互动和即时评价、激励提供了条件,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正在普及。未来课堂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能力素质嵌入的教学方法改革,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实施翻转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性教学、课堂辩论、文献述评、课题研究、实验教学、小组讨论以及团队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机制、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搭建依托产业集群的实训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立多维度教学场景,开展学生体验式教学。在学生创新素质结构中,专业知识与部分技能的学习主要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获得,而对专业知识的升华以及深层次的创新精神培养,则有赖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紧密配合。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余,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科研创新、实践创新氛围,借助学术竞技平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前瞻性眼光。
长春理工大学建立了“全方位、常规化”的学生课外创新体系,建立了导师制、实验室开放、创新学分机制等全方位的学生创新活动制度保障;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协会、企业沙盘模拟协会、学生创新俱乐部,组建了跨学科学生创新团队;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平台和导师科研,开展常规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发挥长春理工大学的工科优势,组建跨学科团队,参加会计信息化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意”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了24个校企合作基地,与正保远程教育和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共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校内外、课内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财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培养。
(七)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全面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突出能力导向,建立综合知识与能力考评体系和校企联合考评制度,建立由“理论考核、专业基本技能考核、行业应用与创新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考核”组成的综合知识与能力考评体系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考核的校企联合考评制度。通过校内外教学跟踪反馈和六重质量监督,建立以过程跟踪、效果反馈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循环改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和学院、团队、教师三级考核制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大智移云”时代,传统产业面临着改造升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出现,对会计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高校转变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重构,培养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修订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同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