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路径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6-05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广东东莞523808)

当前在财务管理方面高校采用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集中管理模式,这类模式的采用者主要是年资金流量与学校规模相对较小的高校;第二类是一级核算、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这类模式的采用者主要为年资金流量较大以及规模中等的高校;第三类是权责明确、财务制度完善、具备宏观调控功能的分级管理模式,这类模式的应用者主要是年资金流量非常大且规模较大的高校。

通过观察近年来高校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发现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有:统一安排财务收支,集中财力统筹调度,加快学校发展。但相对而言,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机制不够灵活,欠缺激励制度,对二级单位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通过应用一级核算、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可以集中财权,做到统一管理,分散事权,每个院系可以按照自身发展需求,从而实施恰当、合理的财务活动。然而该模式下每次使用经费都要求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报告,以至于难以统一管理财权和事权,导致院系财务得不到有效保障,院系在自我发展及完善过程中缺乏动力。相对来说,分级管理模式运用的机制为“二级管理与二级核算”,可以确保二级单位将财权和事权纳入统一管理,极大促进二级单位对财务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然而,该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过于重视微观搞活,而忽视了宏观调控,使得高校的财力不够集中,对资金的统筹安排产生一定阻碍。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相对社会企业而言,高校的财务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太过重视财务核算,而忽视了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与企业和社会的对接意识较弱。而且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没有深入、有效分析及预测本校的财务活动,欠缺大局观,没有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形成的教学做一体化这一教育模式,并未设立专项资金、开支和开源计划,而且为了满足学校日常经费需求,大量占用实训、教学经费,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因为管理模式采用集中核算,过于重视财务核算,而忽视了财务预算,在进行财务预算活动时经常流于形式,针对财务预算,未实施有效、完善的管理与监督措施,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应有作用。

(二)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不严格

在财务工作当中,预算对工作方向可以起到决定性影响,高职院校每项费用都需要根据部门预算进行。但当前很多高校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没有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充分结合。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为了使不同年度的财务收入与支出平衡,常常违背了学校长期发展规划。有些学校在使用事业经费时,没有提前做好统筹安排与使用计划,针对全年的财务开支项目,没有制定有效、合理的安排,即未能将学校资金用于关键项目上,资金使用存在盲目性。也有的学校虽然编制了年度支出预算,然而编制内容太过粗糙,不具备可操作性,难以发挥预算的作用。而且每个部门预算和总体预算也难以统一,以至于预算无法执行。在具体使用资金时,并没有严格根据预算进行,预算的执行率不高。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有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不重视内控制度,财务内控意识不强,没有构建完善、系统的会计内控体系,在核算非经常性业务时无法做到严格监管,对于会计活动的内控比较滞后,或是内控执行力度较差,在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与操作过程中常常不够全面,无法充分发挥内控作用。内控部门也不具备较高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监督力量比较薄弱,无形中淡化了内控作用。在开展内部审计时,一般是由领导层统一安排,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选择权,使得高风险区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及监督,极大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

(四)资产管理不严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资产闲置、多头购置等现象,国有资产并没有发挥自身效能,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有些高校设备管理部门与后勤部门的职权界限不够明确,在资产使用过程当中,没有做到跟踪监管、入库监控、效益分析等,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控制制度,有利可图的采购工作众人抢,而当发生问题后则相互扯皮。同时,资产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尚未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给资产的查询、统计等工作带来不变。此外,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机制,长期存在账卡不符、账账不符等问题。

(五)财务风险增加

1999年我国政府大力实施高校扩招计划后,我国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伴随高校在校生越来越多,办学设施与办学条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但由于国家投入的经费有限,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高校不得不经常向银行贷款。然而,事业收入、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毕竟存在着本质区别,对于高校而言,银行贷款属于借入款项,作为负债,当贷款到期之后就需要偿还本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都承担较大的偿债风险与资金成本压力。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再造

“统而不死,放而不乱”是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方面所要采取的方法,以此保证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对原有财务管理方式的各种经验进行概括,根据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全方位、合理地对目前所实施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向“以预算控制为根本、以集中掌控资金动态为措施、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平台”的新型财务管理方式转变,即“分级管理、统一领导、集中办公”。

(一)健全财经工作领导体制,强化领导职能

作为独立办学同时面向社会的法人实体,高职院校根据《高校财务制度》以及《会计法》的相关内容,需要构建校长负责制的财经工作领导制度,遵循“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原则,构建不同层次的领导经济责任体制,主要包括财务处长责任制、总会计师责任制以及基层财务员工责任制等。在不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政策、构建科学合理内部会计管理机制的前提下,采取财务开支领导“一支笔”审核的体制,从而实现加强高校经济领导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优化与重组财务业务流程,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

从本质上来讲,高职院校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高校财务工作的科技平台,妥善处理高校财务运转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缺少有效沟通、信息披露不足以及效率不高等问题,确保高校财务从业务到管理的正常流转,以此保证高校财务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讲,即借助于校园一卡通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构建,有效整合高校管理信息体系,并让校园信息实现标准化,为高校各项财务工作,比如资金掌控、相关收费、信息传播等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升运转效率。

(三)建立集约型资金管理中心,实现资金动态集中控制

高校资金结算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全校一级财务以及全部的二级财务资金结算。构建资金结算中心,一方面能很好地对学校所有财力进行集中,合理安排资金,为学校的资金供应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还能经过预算向基层下放之前太过集中的财权,激发各方面的主动性,增强基层理财思想,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增强会计机构及人员独立性

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全校的所有二级单位以及一级单位,对各项会计事务进行统一办理。财务处统一调配以及管理会计人员的薪资关系、编制以及人事,同时在财务处进行集中办公。建立会计核算中心,首先能避免原二级单位负责人过多干预会计人员工作的问题,解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真正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其次还打破了会计人员和其他二级单位之间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增强会计人员独立性,从第三者角度,公开、公平、公正地报告二级单位会计事项,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可持续的财务管理新理念

长期以来,在财务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错误的判断。如关于高职院校财务集中管理,在一些人看来是部分领导人垄断了财权,将财务分级管理当做是领导财权的重新分配,进而将财务的集中看成是了领导获取利润的交汇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无法产生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因此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基于对集中和分级的正确认识,明确以风险与收益、成本与收益以及投入与产出等关系为根本,以各种市场价值系统,比如风险价值、资金时间价值以及成本价值为主导的现代财务理财思想,进而实现更新高校财务管理思想的目标。

(二)强化预算管理水平,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是学校年度内要实现的所有计划以及工作安排的货币表现,同时也是学校依据组织利益对支出进行掌控的参考因素。内部控制机制是为了对学校内部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监督以及掌控,让其都可以根据要求的预算目标进行,确保学校任务顺利实现,而其最基本的目标就是避免舞弊行为。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管理,首先要统一校内综合预算以及部门预算,从而达成学校的经济目标;其次对预算编制单位进行细化,进一步增强对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防止发生学校预算不公正以及不科学的问题;再次构建经费的项目管理机制,根据项目对所有项目支出进行预算,打造预算项目库;第四,优化预算的调整机制,严格要求调整方式、时间以及流程;最后,构建预算的研究、追踪以及评估机制,优化预算控制机制,完善资金的支出结构,并对资金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让预算越来越公正以及公开。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充分体现学校预算编制的作用,提升学校资金的应用效率。

(三)强化内控和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构建并完善学校的会计核算机制、财务管理机制、货币资金管理机制等在内的各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其次,要进一步增强对核心环节的管理以及掌控,严格实施内部控制机制。具体内容有:(1)概括并总结内部控制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优化并改善现有的内部控制流程;(2)构建并完善全岗位授权管理的制约制度,对不同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进行确立;(3)建立不同岗位之间的制约机制,使实施权、决策权以及监督权实现合理分离,同时构建和执行不相容职务之间彼此限制的制度。再次,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以及评估制度,同时关注对内部监督的检查,从而构建上下贯通的监督系统。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和其他部门,比如与纪检部门的联系,建立闭合的内控系统,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交流以及协查机制。最后,要推动内部控制和内部创新之间的融合,以此提升内控机制的运转效率以及活力。

(四)强化高校资产规范管理

首先,优化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机制,同时完善资产管理机构。要严格遵循“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归口管理、统一管理”的资产管理原则,构建起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系统以及责任系统。其次,提倡学校资产的集中管理,同时关注资产结构的完善,以此提升资产的应用效率。主动探索非运营性资产转变成运营性资产的有效渠道;要尽可能开发资产的应用潜力,在正常范围内提高运营性资产在学校全部资产中的份额,进而提升资产的应用效益以及设施的使用率。除此之外,要关注对所有资产的优化重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资产的管理以及调配。最后,构建以及优化学校资产管理的评估指标系统,同时对资产价值的评估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征构建其资产管理的评估指标系统,该指标系统中应涉及到各种核心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

(五)重视贷款管理,以防范贷款风险

首先,高职院校应树立财务风险思想,要经过合理地规划,实现适度举债。在决策过程中,要对避免风险的方法以及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考虑,同时实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展开合理决策,要构建并优化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取科学管理。其次,关于借款项目,学校要展开可行性研究以及论证。其中要着重研究以及评估自身未来的信用级别、发展潜能以及资产负债率,同时对学校今后的偿债能力进行研究。再次,要进一步增强管理借款资金的力度,严格管理借款资金,要采取专款专用,从而确保借入的款项能够被合理使用。借款资金的到位计划要能够适应于项目的进度,要避免借款资金过多而导致资金空闲或者由于缺少借款而对项目建设的速度产生一定影响,即借款资金的数额以及进入项目的时间要合理,以此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要重视各种借款时间以及类型的搭配,同时经过完善贷款结构来减少资金的使用成本。最后,还要进一步增强追踪借款项目建设的力度,追踪以及研究借款资金所产生的效益,以便对贷款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全方位地评估。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愈加激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妥善处理好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必须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打造一种不仅可以很好平衡分权和集权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新方式。新的财务管理方式的核心目标应是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服务,其中心是全面预算管理,以掌控资金为措施,以评估、研究财务绩效为核心保障,是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现代化财务分级管理方式,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在高校财务风险掌控上的表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