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 文 江溯
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法律学者。每天早上到办公室之后拉上窗帘、点上烟或沏杯茶,就开始写论文,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两年前,当我问我的校友叶衍艳(曾是资深检察官,全国十佳公诉人)“你最近的检察官工作怎么样”的时候,她说她已经去一家法律科技公司任职了。当时,我对法律科技毫无概念,于是就去她的公司“华宇元典”参观。“华宇元典”CEO劭坤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对我说:“江老师,我想告诉你的是,‘华宇元典’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法律智能公司。”满脸疑惑的我想了解的是,法律智能公司到底在做什么工作呢?
“华宇元典”和“新则”是两家专注于法律人工智能的信息法务公司,于2019年4月联合主办“立新”2019(首届)法律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法律行业创新分析报告(2014—2019)》,该报告的前提性问题是法律行业为什么需要创新。
法律人都看过一本书——英国著名法律学者、伦敦大学法律系荣誉教授,牛津互联网研究中心教授理查德·萨斯坎德的《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封面上印了一行非常小的字:法律行业已经到了天翻地覆的边缘。这行字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萨斯坎德认为,法律行业之所以创新、需要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种外部力量的挤压。但我认为,法律行业需要创新,更大的动力来自内在的动力。
今天,法治治国已经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而实现法治国家的第一路径是启蒙。启蒙改变人的心智、观念,人们才能信仰法律。除了启蒙,还有一种新的路径是教义。这个概念很不好懂。简单来讲,教义的含义是以实体法为前提,建构一个符合逻辑的体系,通过这样一种体系来实现法治,这种路径其实是一种学术界的路径。
在我看来,试图通过教义来实现法治,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试图通过知识来影响国家权力的想法。但是,法律越来越多、理论越来越复杂,是不是就能顺利地实现法治呢?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可能也是不够的。我们现在正在迎来法律行业的创新,科技成为实现法治的一个新路径,这可能是在可预见未来的一种解决方案。
关于法治的理解可能有很多的版本,我认为公正和效率是法治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可以看到,如今通过正式的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的数量仍然是有限的,原因是法律供给无法消化纠纷的解决需求。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
在“华宇元典”发布的《中国法律行业创新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即便是那些能够正式进入法律体系、司法体系解决的案件,其中很多案件都没有聘请律师,没有专业的法律人员辅助。目前,我国司法机关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案多人少。从2008年到2018年间,司法案件的数量从1000多万增加到2800多万,刑事案件最近十多年以来增长了五倍,即每年新增100多万个案件。
如此大量的案件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是因为案件数量的自然绝对增长,其次是我国司法体制中的立案登记制、员额制,这种司法体制更像是流水线式的,而不是漏斗形的。司法分流效果不明显,造成司法机关面临非常大的纠纷解决压力,这个是驱动法律行业创新的最重要的力量。法律行业具备很多有利条件,比如丰富的资本、大量的数据,以及逐渐成熟的技术,这些都为法律行业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提出真正可行的创新路径。
必须看到,中国的法律行业创新发展与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行业创新首先是来自律师行业,而中国的法律行业创新驱动必须来自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策驱动可分为三个方面:宏观的国家政策、行业政策、钱的支持。
最近几年,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又被称为“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法院”,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件分析、法律文书生成和分析中的应用,实现法院的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智能化。“智慧法院”只是一个提示性的说法,它实际上包含了智慧检务、智慧司法、智慧法务。
行业政策对于法律行业指引非常重要。2013年,“裁判文书上网”已经超过了6000万份,成为行业非常重要的资源。2018年,最高法院发布的智慧法院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标志着智慧法院3.0体系的确立。智慧检务也走过了从1.0到4.0的过程。4.0就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目标的,以机器来换人力,以智能来促效果。
2018年,司法部会同科技部发布了《数字法治、智慧法制信息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的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这些政策主要由司法性质的机关来主导。那么,律师在法律行业创新方面的作为是什么呢?律协正在试图通过律所、律协来实现数字化建设,打造全国律师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构建一个为律师服务的数据体系。实际上,律师行业的科技创新远远早于2017年。“无讼”“理脉”等都是在律师行业里面做过很多探索的科技创新企业。
钱的支持。仅仅有政策是不够的。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看,目前世界上除了新加坡以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对法律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如此大的。比如,最高法院司法研究的重大资金投入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增幅达到了3.5%以上。但是投入更多的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个计划在2018年总经费是127亿元,其中公共安全占比最大,多于1/10,这也反映了一种政策的倾向。未来,我国将在司法创新、法律创新领域投入更多。
法律科技创新的企业通常是三年一个周期,如何帮助法律行业创新?我认为以下三点最重要:
首先是观念,就如萨斯坎德所言,法律行业已经处于天翻地覆的边缘,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观念,那么历史的大潮一定会把我们拍在沙滩上。其次是人才,传统法律人才和技术人才。最后是生态,外在的生态需要更多的宣传或启蒙,内部生态需要真正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法律行业为什么需要创新,以及这些创新的驱动力何在。最终,行业是人驱动的,人能够为未来做一些什么,都是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