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04-24

丰 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哈尔滨 150040)

现代社会已全面进入互联网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不断渗透,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基础上,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但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在文化发展、价值观培养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首先,网络传播速度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来说更加方便快捷,人与人之间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互通,减少了时间与空间距离的阻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大环境,在网络世界中的道德边界与行为边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些不健康的、消极的信息会对网络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现代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中的一大主流群体[1],互联网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获取信息以及拓展思维等方面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思想性格正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网络世界中的负面信息必然会对其性格养成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的实例时有发生。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大学生的整体质量水平有着直接联系,同时也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及思想状况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因此,本文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环境对其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习惯。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的特殊性

通过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笔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思想状况多数还是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他们对祖国、对党、对人民都有着感情,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与远大的理想,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刻苦努力,愿意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成长经历与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与不自信,在思想上有着一定的消极想法,认为自己处于弱势地位或边缘地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相对更低,导致他们在生活行为习惯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出孤僻或焦虑等现象。

1.经济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对于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学业有成是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对大学生活也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但是在真正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各方面的经济需求,导致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焦虑、孤僻、偏执等情况。同时,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报达父母的教养之恩,但在大学生活之后却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或其他原因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难以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产生愧疚感,经过长时间的堆积,愧疚感无法排解,给学生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养成孤僻、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自暴自弃等情况。另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对未来也会有着忧虑,加上未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使他们对未来不敢抱有太大的期望,为保护自己也会陷入自我防御的状态,而不愿意与人交流,严重阻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在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与对方进行比较,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喜爱观念等方面都会成为比较的对象,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产生质疑,对未来的生活也会产生质疑,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意更多的与人交往,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形成自卑、自闭等不健康的心理。

2.家庭压力大,综合素质发展不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在学习生活中会表现出压力,在就业中也会表现出更大的压力。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家庭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期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这不仅是学生自己的期望,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多方面的希望都加注在学生的身上,使学生感受沉重的家庭压力,如果遇到挫折,就会觉得愧对家庭,产生严重的自卑与焦虑心理。第二,经济压力,大学生活期间学生在需购买书籍或报考考试项目时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导致学生不能及时买到该买的书籍或资料,或者不能及时报考应考取的证书,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影响。第三,有关“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现代社会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等案例,这些都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来说,中学阶段只要成绩优秀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教师最好的报答,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关注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成绩,更多地在于综合素质的考评,尤其是社交、文体等方面的能力。在这些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不具备优势,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否定自己的情况,在意志消沉的情况下往往难以抵制网络世界的不良诱惑。

3.态度消极,逆反心理重。家庭经济困难中家长对学生期望越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度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却视而不见,这也就使学生会形成一定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对抗父母。虽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努力学习,但是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始终阻碍着他们的发展,甚至有学生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置家长、教师的教导和关心于不顾。也有的学生会选择逃避的方式,逃避学习、逃避家长,陷入自己的自卑怪圈。如果这种逆反心理与消极态度不能及时进行排解,那么一旦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必然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二、网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与思想状态,网络成为了他们的疏解方式,是他们实现自我的通道,但也更容易使他们受到网络中的消极影响。

1.多种价值观冲击,阻碍健康人格的形成。网络世界的特点在于可隐蔽主体身份。可多样化交往,也可做出虚拟的行为表现,同时还能在超时空环境进行活动。言论自由是网络世界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得以传播,比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不正确、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环境中也能引起共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价值观与人生观都没有完整形成。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影响下,使其更容易陷入网络虚拟环境,而不愿意与同学、教师或者家长交流,从而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形成不健康的人格,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2.信息污染,道德边界模糊、行为失范。网络空间融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作为信息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各种需要的信息,但是这些网络信息有好有坏,在这个信息万花筒中也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多数学生的家长对于互联网都是陌生的,他们难以对学生的网络行为做出正确的引导与教育,而学生自身对网络信息也缺乏必要的辨别力,网络中散播的一系列色情、恐吓甚至反动言论等都会成为他们接收的信息。在这些垃圾信息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底线等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导致部分学生做出有失规范的行为表现。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对社会公平与公正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在学生思想不稳定、不成熟的基础上更容易受到网络煽动,容易被利用形成不正确的思想,做出反社会、反国家等行为。

3.自我迷失,沉迷网络,社会功能退化。现代大学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是大学生活中的必备工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到多方面压力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排解压力或者逃避现实,尤其以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等为主,不少大学生因为这些网络活动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业,甚至沉迷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网络世界中的虚拟身份使学生深陷其中,甚至忘掉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对社会责任意识也没有形成,社会功能逐步退化。据调查,高校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退学原因都是过度沉迷网络游戏或者电脑娱乐[2]。

4.易被利用,走入歧途。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使得网络信息质量层次不齐,有的媒体为吸引读者眼球,利用金钱大力宣传,土豪婚礼、网红炫富成为了网络新闻的重点关注。这些新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在家庭经济压力与金钱的吸引下,他们被这些金钱炫富表象所吸引,同时也被网红的光鲜亮丽所吸引,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金钱,而这些都是难以通过贫困补助或者日常兼职实现。在教育缺失与法制观念淡薄的基础上,这些学生就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参与赌博或者加入偷盗等网络诈骗犯罪组织,甚至走上“被包养”、卖淫等方式获得金钱,这些都是违背道德底线、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三、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分析

目前,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资助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贫困学生资助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还包括学费减免以及学生贷款等。但仅靠经济上的资助是不够的,根据***总书记的指导,高校还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同步实施“扶贫”与“扶志”,切实做到一手抓“物质”,一手抓“精神”。

1.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要加强自我管理,学会明辨是非,自主抵制不良诱惑,这是从根源上减少网络消极影响的方法。大学生在日常使用网络时要学会筛选正确的信息,并始终坚持行为规范要求,合理安排网络生活时间,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多与同学、教师交流,增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与综合素质。同时,大学生应正确地认识网络,对网络形成科学、全面、客观的认识,认识到网络的工具性本质,利用网络工具拓展自身的视野,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要合理运用网络,不要被网络不良信息所迷惑。正确认识网络环境中充斥的不良信息,学会自律,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学会利用网络中的积极信息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2.高校引导与管理“双管齐下”。高校是大学生实施网络行为的主要阵地,高校也是直接管理学生网络行为的主体。因此,高校应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健康上网,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第一,高校应对网络环境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评估,并发表声明、表明态度,提前做好危机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自律的行为习惯,并在学校规章制度中加入文明上网,严格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第二,高校要问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文化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第三,高校可通过励志教育的方式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立自强,引导学生形成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对家长、对教师、对社会等都应保持感恩的情感;倡导节约,使学生学会适度消费;倡导诚信教育,助学贷款就是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契机之一。同时,高校也要主动占领网路思想教育新阵地,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从而有效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感恩社会、自强独立等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3.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家长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家庭中的网络生活主要取决于家长对网络生活的看法,家长应积极关注学生对网络生活的思想态度,注重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从而在家庭生活中融入合理的网络生活,在保障学生情感需要的同时也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发展。家长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观念。据调查,家长要与子女保持沟通交流才能充分掌握子女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状况,从而有利于家长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但对于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来说,家长自身由于文化与经济等因素限制,对网络认识较少,这就容易出现过度限制或者过度放纵两个极端,导致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另外,也有的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对于学生成长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家庭应与高校相互联合,学校要引导家长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相关网络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同时,家长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4.政府加大网络环境治理力度。政府是推动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培养方面政府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我国,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决策都是具备法律约束力与强制力的。因此,在对网络环境治理方面所提出的决策与政策也是规范网络环境与网络行为的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政府在治理网络环境中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政府有关网络环境治理的规定与措施都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必经之路。另外,治理网络环境也需要涉及到一系列技术活动,需要依靠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的人员来维护与治理。因此,政府在治理网络环境的过程中也应始终坚持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选取有原则、有底线、经验丰富的网络技术工作人员,以此来保障网络环境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治理效果。同时,政府也是监督网络环境质量的主体,要对网络环境治理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领域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估,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下一步的治理工作。

5.网络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传播渠道,网络也是现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媒介。因此,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也会受到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影响,大众传媒作为网络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要坚持为大学生传播准确有效的信息,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大众传媒在网络世界中传递的价值观念、传播内容等也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认知养成等产生间接影响作用。因此,网络媒体也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加强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为大学生传播和谐的、积极的、正能量的网络信息。

四、结语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受到网络环境中的消极影响,不仅要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网络媒体等多方面做出努力,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扶贫”与“扶志”工作,从经济上、心理上真正做好帮扶工作,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态度,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伟州,锁志娟,郭晓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248.

[2]王弘,查桂义,张宁.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五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江淮论坛,2015,(4):189-1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