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银行“刷脸时代”渐行渐近

时间:2024-06-05

李明敬

都说值得敬畏的人,到哪里都能“刷脸”。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也让银行离远程开户的“刷脸时代”越来越近。足不出户,就能开卡办业务,对于银行来说,这不光是一次金融创新,更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和未来布局的又一助推器。

自2013年9月国内首家直销银行面世,到2014年底微众银行成立,再到2015年央行发布金融机构远程开户指导意见,市场一直在期待着“刷脸时代”的到来。

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通知》称,存款人可以通过柜台、自助机具和电子渠道开立I类银行账户、II类银行账户或III类银行账户。这是央行首次允许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开户。具体来说,如果用户亲自到银行网点的柜台开户,或者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简称“VTM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提交银行账户开户申请,且银行工作人员同时进行了现场核验身份信息的,都可以开立功能最为齐全的Ⅰ类户。而如果没有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无论是通过VTM机,还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申请开户的,都只能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

在这之前,一些银行已经在远程开户方面做出了尝试,包括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等都在布局VTM设备,客户站在摄像头前就可以与视频连线中的银行客服进行远程视频交流,并可办理一些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业务,包括自主发卡、网银签约、手机银行签约、挂失、存款证明开具等。不过,这些VTM机还是摆在银行网点里,客户要办业务还是要去银行跑一趟,算不上真正的远程开户。这次,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申请开户了。

不过央行对三类账户权限做出了明确的界定,I类账户是全功能账户,存款人可以通过它办理存款、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现金支取等业务;II类账户不能存取现金、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III类账户则仅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另外,央行还规定,对II类账户设置1万元的单日支付限额用于消费和公用事业的缴费支付,III类账户设置1千元的账户余额,用于小额消费和缴费支付业务。央行负责人表示,由于通过电子渠道开立的账户核实手段相对单一,不法分子利用此渠道假冒他人名义开户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有必要设置限额,将资金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

未来一段时间,“刷脸”还将是开户核实信息的一个辅助手段,主要手段仍在于银行后台的交叉认证。具体而言,只有现场核验才能最安全地保证开户申请者身份信息的有效性、本人与证件的一致性以及本人意愿的真实性。工行互联网金融部门研究员赵飞表示,我国目前的“刷脸”技术在保证这“三性合一”上还有距离。“目前,我国尚无生物特征甄别技术的基础标准、金融标准,无法满足监管需求,我们仍然面临开立匿名、假名等银行账户情况,社会公众风险意识也尚未完全形成。”

对此,央行表示,下一步将视银行服务及风险管理情况,对Ⅱ类户和Ⅲ类户的账户功能及限额进行优化和调整。

远程“刷脸”开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网络银行。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曾说过:“做银行最核心的就是账户体系,如果没有该体系,银行可施展的空间很小。纯线上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开户难。”据了解,尽管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早已获批,但是由于不能远程开户,这两家银行的业务多以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主,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中楼阁”。而如今,央行正式放开了远程开户限制,这也预示着网络银行、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银行业务的交锋即将正式开始。商业银行的竞争焦点将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现有的银行业竞争格局将会产生巨大变化。

“随着个人银行账户新规的出台,在消费者眼里,银行账户这个原来只能在线下通过面签开立的实体账户概念开始互联网化,银行账户进入2.0时代。线上开立的银行账户,与之前非银行支付机构线上开立的支付账户,未来会同时出现在市场上。”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分析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认为,远程开户的放开对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来说影响最为直接,其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因此得到较大扩展。考虑到远程功能会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银行未来想象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与此同时,传统商业银行也在业务转型和互联网战略布局上不断探索,网络金融部的成立也说明了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超过20家商业银行对外推出其直销银行品牌,其中也有不少银行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比如说工商银行推出的“融e行”,即使没有工行账户的客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号、他行帐号等信息在融e行开户,购买工行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解决金融服务更开放的问题。而2015年11月18日,中信银行和百度发起设立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开辟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传统商业银行正试图借助“互联网+”探索出全新的业务路径和服务模式,围绕商业银行的一场变革早已蓄势待发。金融创新必将引领银行未来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