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陈悦
文前提要:银行的理财产品往往给人一种安全、保本的印象,然而,实际上除了银行存款以外,并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完全保障本金和收益,过去存在的保本理财产品先已大规模退出市场。如果你过于大意,通过银行渠道投资理财也会入“坑”。
只要选择在银行渠道投资理财,就可以放心随便“买买买”吗?过去,或许大部分人都对银行的各种投资理财产品存在这种幻想,然而近期的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给大家敲响的警钟——在银行投资理财,也并不总是安全!
不投不熟悉的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也会穿仓吗,不仅巨额亏损,甚至还倒欠银行一大笔钱?”在中行“原油宝”事件发酵以后,一些保守型的投资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然而,“原油宝”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也不适合保守型的投资者。
首先,关于“原油宝”这款产品的性质,在原油宝“踩雷”以后,有观点认为,此类账户原油产品属于银行的通道业务,属于代理境外期货及衍生品业务,因此应当由投资者自负盈亏,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如果投资者最初就把此类高风险的产品当作“理财产品”来投资,显然是不可取的。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款产品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销售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合规问题,因此并不能让投资者负全责。在“原油宝”事件发生后不久,各大银行均叫停了此类业务,目前与原油宝投资客户的和解工作还在进行中,同时银保监会已立案调查“原油宝”。
其次,投资者要关注银行各类产品和业务的风险等级。近期,交通银行修改了自身的风险等级体系,调整后的风险等级分为产品风险等级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等级,均有6个级别,依次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增长型、进取型和激进型,其中还特别强调了风险承受能力最高的“激进型”投资者“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去全部投资本金”。
其实,每家银行都有风险评价体系,基本上涵盖了从最保守到相对平衡再到最为激进的各类情况,只是由于各行标准不一,不能进行不同银行间的横向比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产品的风险评级一直不受重视,甚至让有的投资者误以为银行理财产品都很安全。
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听信银行客户经理的所谓“收益承诺”,也不要受一些所谓“高收益”的诱惑而去投资自己不熟悉的产品。
警惕“代销”产品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就足够安全呢?这里,还有一个“坑”——银行的“代销”产品。
银行除销售自己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外,也会利用银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代销产品并不都是“恶魔”,这是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多层次金融服务方案内容之一,使投资者能够运用银行平台选择其他经营主体的产品。
问题的关键在于,代销产品的发行方并不是银行,投资者并不能简单地因为相信银行的信用和资质就购买此类产品,而是要进一步去了解产品真正的经营主体,也就是背后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的状况。同时,投资者还要仔细考察产品本身的各项情况,比如投资标的、运作模式、风险系数等。
过去发生过不少银行“飞单”(代销产品)违约的事件,一些投资者直到产品“爆雷”,本金拿不回来了,才发现产品根本不是银行发行的。
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双录”的实行,销售流程的规范化,理财经理以代销产品“冒充”本行发行产品的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不过,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仍要注意区分两者的差别,确定实际产品的发行人要以产品说明书里的文字内容为准,而不能相信销售话术的“忽悠”,或是因为产品合同上有银行LOGO就误以为是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
不要迷信收益承诺
2019年之后,保本理财产品退出速度加快,保本理财规模大幅下降。根据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青岛银行、贵州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已经压降至0;此外,杭州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占比分别为0.1%、0.6%、2.34%、4.77%,也都处在较低水平,预计短期内剩余保本理财产品可全部兑付。
保本型产品退出历史舞台,银行理财产品告别“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未来“预期收益型”的产品也将逐渐被净值型的产品所取代。不过,有些投资者仍然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希望产品既有较高的收益,又同时能完全保本。
因此,结构性存款一度成为银行主推的热门理财产品,一些产品在宣传上会强调“本金保障,又可能获得更高收益”。相比较而言,普通的非结构性产品则通常不保本,这可能给人形成一种结构性产品更安全的感觉。
实际上则不尽然,需要注意的是结构性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的结构性产品,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正规产品,这类产品的确可以保本,但不一定能获得比存款更高的收益,有收益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假的结构性产品,是一些银行出于揽储需要,借结构性存款的名义推出的实则为“刚性兑付”的产品,这类产品的风险目前尚未可知,但一定是存在的,监管之所以要取消刚兑,就是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完全的保守型的投资者而言,结构性产品似乎都不是最佳选择。
如果想要100%保障本金和收益,应当选择定期存款为更佳,对于资金量较大的人而言,则可以购买同为存款、收益更高的“大额存单”。
如果想获得超过存款的收益,未必就要选择收益相对不确定的结构性存款,而是可以考虑普通的净值型理财產品、货币基金、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等,后者虽然没有保本承诺,但仍然有较高的收益确定性,收益的波动不大,发生亏损的概率也并不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