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央行为啥只降准不降息

时间:2024-06-05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压力,近期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海外多国采取紧急降息政策应对疫情,中国央行暂不降息的策略又是为何呢?

年内第三次降准

央行4月3日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还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为12年来首次。

2020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两次降准,累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35万亿元。

具体来看,第一次降准时间是在1月6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第二次降准时间是3月16日,当时疫情的影响已经显现。央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称,此次定向降准分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利于我国经济复苏。

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已经连续3次降准,但今年降准仍有空间。预计今年共约有4~5次降准或定向降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依据。

其一,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明显负面冲击,未来稳增长任务紧迫,需要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其二,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打开;其三,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中小银行压力更为明显,降准或定向降准有利于缓解银行成本压力、提高调降LPR积极性。

多数机构认为,本次降准资金通过中小银行定向投放中小企业,避免资金在资本市场空转,利好股市。2008年以來首次且大幅度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更是超出预期,利率走廊下限打开,利好债市。

此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定向降准主要针对中小银行,对房企融资的获得性和成本降低存在一定外溢效应,有助于缓解疫情冲击下房企的现金流压力,但“房住不炒”基调不变。

“降息”还要慎重

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保持较高正利率的国家之一,其中,政策利率体系中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3.15%,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2.20%。这意味着我国中短期政策利率均远高于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区的“零利率”水平,降息空间较为充足。

既然有降息空间,为何中国还不采取降低存款利率这个大招呢?对于外界的这个疑问,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给予了回应。

刘国强表示:“对于存款利率,它是利率体系里的一个压舱石,当然作为一个工具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这个工具比较特殊,是‘压舱石,所以实行起来要考虑更多因素。”他进一步指出,比如物价的情况要考虑,现在CPI明显高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是1.5%,CPI是5.3%。另外,也要考虑经济增长,还有内外平衡的因素,利率太低了,是不是货币贬值压力也会加大。特别是,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负利率也要充分评估,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总的来说,存款利率工具是可以用的,但是用这个工具要进行更加充分的评估。

货币政策方面,刘国强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坚持底线思维,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当前存款基准利率存在两个方向的压力。一方面,2019年8月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果显著,央行政策意图是通过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且目前CPI仍处于高位,央行需要考虑老百姓感受;另一方面,商业银行60%-70%的负债是存款,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效果有限,且我国商业银行ROA(资产回报率)并不高,商业银行负债压力大。

整体而言,MLF利率下调的引导效果仍存,超额准备金利率也已经下调,央行将存款利率作为压舱石,短期内调整存款基准利率的空间不大。

央行货币工具储备丰富

之所以中国央行不急于动用“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这个大招,重要的原因是央行手中的货币工具储备丰富,而且效果显著。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就是“央妈”旗下的四大金刚。

1.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 ,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为防范金融风险、防止过度投资,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曾经非常高,近年则持续通过“全面”“定向”的方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2.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央行要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27BP至0.72%,此后12年间从未下调。此次,央行再次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37BP至0.35%,力度超过2008年。

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央行着力推行利率市场化,此次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也是对利率走廊下限的下推,理顺利率市场化框架。

民生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表示,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量超额存款准备金在央行沉淀,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他进一步解释称,上次金融危机后,美联储3次QE投放大量流动性,但也造成了超额存款准备金在美联储大量沉淀,使得QE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打了折扣。央行降准的同时,也降低超储利率,就是防范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打折扣。

3.央行逆回购

央行逆回购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获得质押的债券,把钱借给商业银行。目的主要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当然,同时可以获得回购的利息收入。央行逆回购是短期行为,一般为1天、3天或者7天。

3月30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较上次下降20个基点。这是自2月17日以来,央行首次开展逆回购操作。

继2月3日逆回购“降息”10个基点后,央行此次“降息”幅度进一步放大。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3月30日央行下调7天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20BP,通过政策利率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预计4月份的MLF和LPR利率都会联动下调。

4.中期借贷便利

中期借贷便利(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MLF期限一般比较长,3个月或6个月不等。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MLF和逆回购利率都是新的贷款基准利率,这些利率的调降都会通过影响LPR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

链接:

海外多国紧急降息

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明显之际,已经有多国央行开启降息。美联储、英国央行均在常规会议之外紧急降息。除了美、英之外,还有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沙特、阿联酋、加拿大、冰岛等央行宣布降息。

虽然近期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暂时按兵不动,但真实的原因不是不想“降”,而是这些地方早已经“零利率”“负利率”,根本没有降息空间。

几年前欧债危机爆发,为刺激经济增长,欧洲开始大幅放宽货币政策,执行零利率或者负利率。截至今年3月12日欧洲央行3月份货币政策会议发布的数据,欧洲央行存款便利利率、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分别为-0.50%、0.00%、0.25%。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预计,欧洲央行的三大关键利率将维持在当前水平或更低水平,直到通胀前景在其预测范围内强劲地收敛到足够接近但低于2%的水平。

日本央行近期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1%不变,维持10年期日债收益率目标在0%附近。

除了欧洲、日本,在疫情压力之下,“零利率”的阵营又迎来一位巨头。

今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蔓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愈发鸽派,频繁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刺激。美国当地时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一次性下调至0~0.25%的超低水平。这是美国时隔11年,重返零利率时代。

“零利率”“负利率”表面看上去很美,但会诱发过多的市场流动性,有可能导致大规模和廉价的新增流动性脱实向虚,投向金融领域,推高资产价格泡沫(如房地产、大宗商品、股市等)。同时,过低的利率还将刺激大量资金投向高风险产业,有可能吹大产业泡沫。

短评:

金融系统安全是重中之重

文/本刊记者 刘畅

最近,一家于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服务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旗下全资子公司MVB Bank(MVB银行)收购了西弗吉尼亚州一家银行的存款和部分资产,后者被监管部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破产。

这家破产的银行名为First State Bank(“第一州银行”)位于西弗吉尼亚州,可提供全方位的存贷款服务,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据媒体报道,2019年美国共有4家银行倒闭,2020年至今又新增2家,其中就包括这家百年银行。

在美国,“百年银行”破产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投资大佬们纷纷说,“经济危机可能真的来了”。这一事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美国的金融市场高度开放,所以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倒闭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尽管中美的银行业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金融系统安全是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净利息收入,也就是利用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来获利。贷款利率方面,面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央行多次强调要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业未来的净利息收入将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疫情全球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到底几何短时间内还难以评估。面对经济下行、企业破产增多,银行的坏账水平必然将提升。因此,保证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就更为迫切。

对于净利息收入呈现下降趋势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适度降低存款利率是缓解银行压力的关键一步。

鉴于中国央行还拥有较多的货币工具,当前没有如同海外国家一样采取紧急的大幅降息策略。但是,暂不降息,并不意味着一直不降息。未来1年内央行降低存款利率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