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铁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心理管理研究

时间:2024-06-05

(中共兰州铁路局集团公司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00)

进入新时代,国铁企业在安全运输方面有了新的高标定位,即“必须确保铁路特别是高铁和旅客安全‘万无一失’”。“万无一失”即“非常有把握,十分稳妥,绝对不能出差错”之意。国铁企业年复一年实现安全生产记录,凝聚着企业的科学管理态度和职工的精益求精精神。科学管理最高的层次便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最难的就是人心理的管理。在国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心理管理研究意义深远。

一、科学规律对国铁企业安全管理的启示

(一)墨菲定律对安全管理的启示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个关于概率发生的重要规律。从此公式中可以看出,无论概率p多么小,只要n越来越大,p n就会越来越趋近1。这一结论在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进行火箭减速超重实验时,再一次被验证。他结合安全管理,做出重要的论断:“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可能出错,就会出错)”。即,做任何一件工作,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那么不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只要长期重复此项工作,事故迟早都会发生,而且事故必然会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长期的生产实践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如今,这一论断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效应(在实际工作中,正是因为小概率,往往会让人产生错觉,导致侥幸心理,麻痹职工的安全意识),被运用于安全管理中。

(二)海因里希对安全管理的贡献

1941年,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继1936年他本人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之后,又提出著名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Heinrich's Law)。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在他对75000件工伤事故进行调查的后得出的结论。数据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占89.8%)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后来,日本厚生劳动省在此结论基础上,对50万件工伤事故进行调查,调查样本的扩增进一步验证了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正确性。

海因里希法则,是对55万件机械事故进行研究后得出的数据,即著名的一组比例,约为1:29:300。此数据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其中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有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导致重伤或死亡的意外事件只有1件,但背后却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想要从根本上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在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的同时,对那些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予以充分的重视。

综上所述,在安全管理方面,墨菲和海因里希带给了我们的启示:事故无法避免;要重视事故的苗头、未遂事故和无伤害事故;预防事故要从人的管理入手。

如何从人的角度来预测、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生产实践证明,人的心理管理在人的管理中至关重要,人的心理活动(脑科学)是有规律的,用科学的方法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效果的目的。

二、国铁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心理管理策略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国铁企业想要“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就要重视职工心理管理方面的工作,既要总结保留优良传统,又要发掘创新制度措施。

(一)情绪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职工会产生积极情绪,也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可以起到“增力作用”,能促进和加深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减力作用”,使人带着厌恶的体验去看待企业要求的安全生产活动,消极的态度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

心理学中有三种最典型的情绪状态,即心情、激情和应激。

心情不佳,会造成人的反应迟钝和注意力不集中。根据“踢猫效应”,坏心情会相互传染,导致群体工作效率下降,极易出现操作错误和事故。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心情下,工作效率可以提高0.4-4.2个百分点;不良的心情下,工作效率会降低2.5-18个百分点,事故率明显增加。

“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是新中国铁路发展的写照。这种积极的激情,是铁路人积极进取、接力奋斗的不竭动力,是保证安全生产最有利的因素之一。如何继续保持这样的激情,是国铁企业各级管理者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应激情绪与人的下丘脑关系密切。由于下丘脑自身的特点,应激状态下人的反应主要就二种,要么表现为目瞪口呆、手足失措、判断决策力丧失、大脑一片混乱;要么就表现为急中生智、头脑冷静清醒、动作精准、行动有力,能及时摆脱困境。国铁企业各工种进行的应急演练和一年一度全路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就是针对应激而实施的有效的心理管理措施。

如何管理典型的情绪状态?首先,管理者要提升心理管理的层级。要努力从无知型、事务型、经验型的心理管理,向自觉型的心理管理转变。依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充分发掘人的潜能,鼓励创新,进行“思想人式”的管理。其次,管理者要注重职工情商(EQ)的培养,注重提高职工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第三,管理者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这需要管理者、被管理者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和企业文化。国铁企业很多基层单位曾经“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宣传墙,现在是“家”、“和”理念,都是对职工情绪最朴实、最有效的心理管理,但仍需深入研究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对团队管理的意义。

(二)习惯养成是量化考核的目的

人的心理活动(想象)除了一般的心理过程以外,还有个性心理,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合起来又叫人格。心理学研究用Big Five Bodel人格模型(即“OCEAN”人格模式)来研究人格特点,结果发现只有尽责性(“C”,Conscientiousness尽责性,即责任心,条理性)跟工作绩效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国铁企业管理者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出:安全理念是通过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习惯、安全素质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形成的。高度的责任心,是安全理念的外在表现。这种安全理念无法灌输,故培养职工的责任心难度很大。

国铁企业在招聘职工时,目前还无法引入专门的测评工具进行人格测试。对于新进青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招考方式,再通过岗前培训和实践工作的选拔,进行培养和挖掘。

那么,适合国铁企业的职工人格如何培养?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因此,在培养职工安全理念的过程中,安全习惯的培养仍然是管理者应当重视的突破口。无论是学习和推广“白周国班组管理法”,“7S管理法”,还是工作绩效中采用“量化考核”方式,其目的都是强化职工“遵章定势心理”,使职工从行为方式层面将“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让习惯成为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意志坚定是攻坚克难的关键

意志力是人的心理过程的最后阶段。意志的自制性,能使职工更加深入地认识安全规章制度,进而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意志的果断性,调节着人的情绪、情感,使职工在面对紧急重大事件时,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意志的恒毅性和坚定性,表现为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在职工的自我修养提升上具有重大意义。追溯我国铁路的发展史,特别是高铁从追赶到引领的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世界难题、人类奇迹,都是靠铁路建设者们坚定的意志力,才得以攻坚克难的。

职工的坚定意志,不仅仅来源于物质方面的保障和提高,还要归功于国铁企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理想信念教育。国铁企业职工的梦想,如何在攻坚克难的喜悦中成长?思想如何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升华?信念如何在攻坚克难后变得更加强大?在新时代,企业管理者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将思想工作与心理管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探索新观念、新内容和新方法,推动国铁企业持续发展。

在智能经济时代,面对的是“80后”、“90后”职工,国铁企业如何将铁路精神传承下去?如何面对一个更加注重实效的时代?如何具备不断迎接新挑战的实力?这些问题,都需要管理者关注职工成长,了解他们的期盼,分析他们积极的心理特点对工作的影响……如果说,国铁企业的管理者过去对心理管理的认识,还处在并不十分清晰的意识状态下,那么在今天,注重心理管理将成为每一位国铁企业管理者自觉的行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