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二代”崛起

时间:2024-06-05

“进城上学”、“进城工作”、“进城嫁人”甚至是“进城买房”在过去一直都是农村人不断的追求,如今这一观念在悄悄发生变化。 “现在我们村回村的大学生都多了。在外边上了学回来接手父辈生意的,或者自己创业的都多了起来。”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村民都对记者说过年轻人“回村”的现象。 他们中有搞养殖的,有搞种植的,还有一些搞农产品深加工或者是创建生态农业园,总之什么挣钱他们就干什么。

“农二代”们渐渐崛起,除了跟自己父辈一样靠种地“淘金”的,还有一部分年轻的“农二代”通过别的途径在家乡的土地上发家致富。

一人种3000多亩地,年收入上百万

她,一个人种了3000多亩地 ,年收入上百万;从扛着锄头下田到开着轿车“巡视”土地,机械几乎完全代替了人工……青岛平度市兰底镇桑园村的农民王玉芹,已经没有了传统农民的形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农场主。

王玉芹自家的耕地只有20亩左右。2008年开始,王玉芹通过流转土地方式承包耕地,这些耕地来自七八十户村民手中,分散在附近好几个乡镇,最近的地离最远的地有几十公里。只要没事,王玉芹每天都要“巡视”一遍地,看看哪块地需要浇水,哪块需要除草、施肥。

“过去种地全靠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再热也要锄草,收获时全靠牛车拉。谁也想不到种地也能种出名堂来。”王玉芹白色的小汽车开在机耕路上,田埂两旁绿油油的玉米苗随风摇晃着,像在跟这位农场主致敬。“这块儿是咱们的实验田”、“这块儿是土豆地”、“这块儿是花生”……王玉芹一边开车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地里的农作物。

王玉芹算了一笔账,将土地集中经营,效益能积少成多。“机械化种植,十几个固定工就把上百人的活干了,省不少人工费。连片的土地灌溉起来也省水。”除去租金、种子钱、化肥钱、人工费等,每亩能赚300元左右,再加上每亩地126元左右的种粮补贴,每亩地能有400元左右的收益。“一亩地挣400元,3000亩地就挣100多万元。”种地毕竟是看天吃饭,王玉芹用多样化种植来抵御风险,除了大面积种植小麦和玉米,还种了一部分花生、豌豆等经济作物。“我还有绿化树苗,还有养猪场,这边不挣钱另一边挣钱,互相贴补贴补,总体还是挣钱。”

“过去种地不挣钱,村里稍微有点本事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种地的都是一些跑不动的老人。好多人的地直接都荒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家里人手多的就私底下租别人不愿意种的土地,一亩地一年就给300元租金。2008年10月19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关于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王玉芹在这则消息中看到了机遇。

经过反复思考,她以一年每亩700元租金的价格从几十个农户手中租到了700亩土地。“别人出300块钱,我出700块钱仍有人不愿意租,我就挨家挨户找他们谈。为了让别人放心,我都是提前付款。”最高的时候,王玉芹每亩地能给别人1000元左右的租金,村民们自己种地其实也就能挣那些钱,现在空出时间还可以去工厂打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土地流转的观念。在具体的操作中,王玉芹会和农户一家一家签合同,同时会在镇上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这个合同备案之后对我们双方利益都是一个保护。”

2008年,王玉芹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700亩耕地,2009年就增加到1500亩,2010年达到2060亩,2013年最多达到3500亩。在平度跟王玉芹一样以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主不在少数,大家的土地都是这样通过流转的方式从别的村民手中承包来的。

农村经纪人活跃

平度一位叫王莎莎的姑娘就用她独特的方式在家门口帮妈妈一块儿做起了贩卖蔬菜的生意。“我女儿是我的骄傲,我所有的生意伙伴对她评价都很高。”说起女儿,王莎莎的妈妈姜女士很欣慰。

姜女士介绍,以前,农村人就开始将原本自给自足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带到市场上去卖,但是往往因为交通、保鲜等原因收益不高。渐渐就有一些聪明的农户将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上的水果贩子带到田间地头直接收购。一到播种、收获季节,他们便走村串户、跑市场、购销产品、传递信息,架起千家万户连接市场的桥梁,缓解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他们就是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越来越多,农村经纪人也越来越活跃了。”姜女士笑着说,别人都叫他们“代办”。

今年26岁的王莎莎,初中文化,毕业后曾在青岛帮人卖海鲜。三年前回家帮姜女士打理生意。“我们娘俩主要做蔬菜生意,从5月忙到10月,之后的时间可以出去玩也可以再找一些活儿干。”从甘蓝、大白菜、大头菜到土豆、卷心菜,到了收获的季节她俩开始忙碌。平均每斤蔬菜他们能提成2分钱,发货量大的时候,一个月能收入三四万元,五个月就能达到20万元左右。

辣椒造就30个千万富翁

胶州市胶东镇于家村面积虽然不大,却是全国知名的辣椒集散地,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的辣椒,都会千里迢迢运到这里交易,并流向世界各地。最多的时候村里70%以上的村民都加入到辣椒采购、加工、生产各个相关领域中。统计显示,2009年于家村有20多位千万富翁,年收入在10万元至数十万元之间的村民比比皆是。村会计刘殿刚介绍,现在村里至少有30个千万富翁了。“亿万富翁估计都有了。一些辣椒深加工企业年收入过200万都是轻轻松松的事。”

“以前家家户户都种地,有一些种辣椒的农户就出去找客户,把自己种的辣椒销售给东北的客户,后来引来的客户越来越多了,供不应求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从外地采购辣椒,再深加工卖给外来的客户。”刘殿刚介绍,有了这些探路者之后,村里半数以上的村民都被带动起来了。2009年,以于家村为核心形成的辣椒加工贸易区交易额达50亿元,当地120多家辣椒加工企业、1000多名辣椒经纪人掌控着国内辣椒交易量的三成。目前于家村很多与辣椒相关的企业都拥有出口权,农产品包括辣椒粉、辣椒面、红色素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