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孙广耀
摘 要: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各种社会思潮此消彼长、多元并存。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晴雨表”,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需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水平,加强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引领工作有的放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软实力;社会思潮;引领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174-02
一、坚持做好引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16年10月胜利召开。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是根本指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目标和动力;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撑;
4.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根本看法和态度。
这四方面的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理论经典,是从我们党丰富而优秀文化成果中凝结而成的思想精华,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圆“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最具有生命力的价值体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大厦,也是整合、引领当今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整合社会思想意识的客观需要,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必然要求。社会思潮是判断意识形态整体状况的“风向标”,也被称为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晴雨表”。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并日渐进入“深水区”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各种形式、不同流派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表现为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人的思想选择出现差异性和多变性等特征。如今,外来文化、快餐文化、选秀文化大行其道,一些所谓的“公知”、网络“大V”们的言论毫无底线可言,网络上经常出现各种“奇谈怪论”,黑与白混搭、真与假掺杂、善与恶交织、美与丑不分、是与非难辨……各种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思想观念激荡交会,思想认识上一旦出现偏差,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交织,社会思潮必然呈现纷乱复杂的态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目标的根本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抓好‘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体现,是提高文化自觉、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准确定位文化建设、占领文化发展战略制高点、掌握文化建设主动权的中心环节。”[1]尊重差异,对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理念采取包容态度,让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争鸣、相互融合、良性竞争、健康发展、共同繁荣,有益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在各种文化交互影响的过程中,要厘清主线,把握正确引导方向,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促进培育优良社会文化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汲取,离不开对社会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基础之上,在社会历史变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各种社会思潮此消彼长、兼容并存,有助于提升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原料,形成有益的理论补充,也有助于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的思想状态、利益诉求,和他们所关注热点、焦点问题,从而能够预测和研判社会矛盾的成因、趋势和变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社会思潮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最大限度凝聚社会思想共识
做好引领工作,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为各种思潮营建和谐氛围,打造“公共空间”,鼓励畅所欲言,展开平等对话,形成百家争鸣,凝聚思想共识。社会思潮多样化首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反观其呈现多样化的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趋势。但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我们还是要区别对待、把握方向。
1.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对于各种有益无害的、阳光向上的、体现“正能量”的社会思潮,毫无疑问地要列入“白名单”——加以尊重和包容,吸取其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并加以发扬。
2.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局限性思维,可以视为“中间派”——对其积极争取、有效引导,通过开展具体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一些负面言论背后的利益群体能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逐渐接受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状况;对于一些群众因困难问题确实未得到妥善解决而产生的对党和政府的认识偏差、不满情绪,则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以解决百姓实际困难、保障和维护群众正常权益为根本。
3.要“理直气壮”、“毫不留情”。对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如宣扬“封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化、歌领帝国主义的,等等),要果断将其拉进“黑名单”——坚决与之开展思想斗争,绝不姑息迁就。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含糊[2]。要用巨大的努力同怀疑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作坚决的斗争[3]。
三、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
要不断深化、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建设和创新,巩固引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历经历史和革命实践反复检验,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真理性认识的理论基础。但是,“它所能提供的,并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它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战斗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仍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需要在實践中不断探索、砥砺前行、持续完善、大胆创新,才能增强其科学性,永葆其鲜活的生命力。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引领的经济基础。一方面,要坚持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最大限度抵制不良社会思潮,最大程度限制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
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巩固引领的政治基础。我国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巨大牺牲确立的。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绝不容许挑战的。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5]。
要关心、关注民生,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巩固引领的群众基础。社会思潮具有群体共鸣性,在一定的群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和接受,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见证人和缔造者,是社会生产实践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始终保持正确姿态,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正视、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真诚为群众谋取幸福,让群众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如此,我们党的领导就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赢得百姓民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得到价值认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杨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导刊(上),2007,(10).
[2]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8.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5] 周玉,马建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路向[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责任编辑 杜 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