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他令毫不起眼的山间野菜成佳肴;
他首创了簕菜茶;
现在,游客来恩平,必吃簕菜,必带簕菜茶。
攻克难关种野菜亩收入过万元
簕菜漫山遍野,是恩平人100年来的传统饮食。它酥脆、甘凉、爽口,风味独特。但是,1999年以前,从来没有人想过,它能专门种植,李雪壮第一个大规模地种植了簕菜。
李雪壮,1957年出生,1983年当了一名育苗员,1987年被选送到华南农业大学学习茶叶加工技术。1990年,他出任清湾果场党支部书记。
1998年的一场特大洪灾,让李雪壮倾家荡产,他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一天,他的侄子摘了一箩筐的野生簕菜到恩平城卖,每斤卖了两三元的好价钱,一箩筐就卖了一百多元。李雪壮眼前一亮:种簕菜,有赚头!自己在茶场工作过,有种植经验,干这个,准行。
妻子听说丈夫要种簕菜,二话不说,大力支持。1999年初,李雪壮以几千元的价格租了3亩地,开始试种。
难点之一:提高移植的成活率。簕菜需要插枝移植,起初,成活率只有20%。李雪壮一面找来相关书籍,一面日夜观察簕菜的生长习性,不断向技术人员请教。
首先,选最好的种苗。簕菜实际上有8个品种,有的刺密,有的叶子小,最适合食用的是刺疏而叶大的簕菜。他反复试验发现,作为母种的簕菜,其根要长到0.1米以上才可以移植;移植的簕菜,太老不行,太嫩也不行。
其次,选最合适的土壤。簕菜适宜长在黄泥质的旱地里,冬春两季最易成活。
慢慢地,他的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活率达到90%。
难题之二:采摘种苗难。市领导和镇政府出面,号召政府干部职工义务帮忙。李雪壮有了1万株种苗,他一口气种了三四亩。
难题之三:遇到大旱天灾。由于没钱雇人,李雪壮一家老小全体上阵,提水浇簕菜。他们咬牙顶了一个月,旱情终于缓解了,簕菜也慢慢长起来了。
李雪壮说:“种簕菜特别赚钱:它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雨季一星期收一次;每亩年产5000斤左右,每斤2.5元。2007年簕菜3元/斤,清明时涨到8元/斤;亩收入过万元。”
当地农业部门开始号召百姓种簕菜。到2002年,李雪壮的种植规模有10多亩,采摘的簕菜也越来越多。不久后,因为供大于求,人们又不太清楚簕菜的保健作用,簕菜价格大跌。
开发簕菜茶以深加工应对危机
恩平人逐渐兴起喝茶,李雪壮脑瓜一转:簕菜味道甘凉,口感极佳,何不制作成簕菜茶呢?这时,他的制茶技术派上了用场。他反复实验,经过采叶、冲水、吹风、杀青、揉捻、烘干、加工等七大工序,风味独特、质量上乘的簕菜茶问世了。
李雪壮先自己试饮,然后送给朋友喝,一个朋友的老师喝了簕菜茶居然治好了夜咳的顽疾。李雪壮十分高兴,因为他发现簕菜茶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多,于是他拿着茶叶样本找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经过专业分析,得出结论:簕菜营养保健价值很高,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安神定眠、舒筋活血……李雪壮开发簕菜系列产品的决心更坚定了。
2004年,李雪壮生产的“大人山”牌簕菜茶正式推向市场。在恩城镇米仓潭洞村,他成立了雪壮簕菜茶厂,主要生产鲜簕菜、干簕菜和簕菜茶等系列产品。恩平乃至珠三角的人,逐渐接受了簕菜、簕菜茶,买的人越来越多,簕菜茶身价倍增。
李雪壮采用合作社的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扩大簕菜生产,引进自动化包装的制茶设备、自动烘干、脱水机械等。扩建机械化生产工场。在生产上,对生产基地、制茶工序等实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操作规程生产。推出了盒装、袋装、罐装等多种包装。
2007年,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派出的科研团队,由1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前来取样,用兔子、老鼠等动物做实验,得出了权威结论:簕菜无毒,保健作用大。
随着多家媒体的报道,李雪壮的簕菜茶成了响当当的品牌。簕菜茶被评为“江门优秀旅游商品”,“江门十佳农土特产品”。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摄制了簕菜专题片。目前,恩平市野生及种植簕菜的面积380多亩,年产鲜簕菜达1000万斤,形成了大型的产业链。目前有代理商四五家,投入在2万元左右。
(责编:原靖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