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伪满纸币上四座殖民统治机构建筑研究

时间:2024-06-05

沈 燕(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纸币上四座殖民统治机构建筑研究

沈 燕
(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后,关东军便积极策划成立伪满洲中央银行。3月8日,首先成立伪满洲中央银行设立委员会,由日本人五十岚保司任委员长,委员若干,3月15日召开筹备会议,筹建工作随即开始。同年6月11日公布了第25、26、27号教令,即《货币法》、《满洲中央银行法》和《组织法》。6月15日合并东三省“四行号”,即原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正式成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同年7月1日正式开业。其资本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以上。伪满洲中央银行下设奉天、吉林、齐齐哈尔、哈尔宾4个分行,分支机构遍及伪满洲国,在重要的地区还设有办事处。1932年6月设立之初,分、支行达127家,至1938年增至142个分支行和办事处。1938年8月10日又在伪满中央银行内增设临时汇兑局。局长由该行总裁田中铁三郎兼任。伪满政府颁布《货币法》规定“货币制造及发行权力属于政府,由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所有“货币统一”。由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主要有10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5分等。根据伪满洲中央银行“关于纸币名称”的规定,纸币的套别按“改造券”“甲号券”“乙号券”“丙号券”称呼,以此类推。本文重点对甲、乙、丙券上的四个带有殖民地标志的建筑,即伪满洲国皇宫中的勤民楼、伪满洲国国务院大楼、伪满洲中央银行大楼和伪满建国忠灵庙进行阐述,以此揭露日本侵略者利用金融手段对东北人民进行殖民统治的罪行。

一 甲号券建筑“勤民楼”

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从1932年(大同元年)9月10日开始,至1933年(大同二年)6月1日,甲号券陆续发行,该套券共有5种面额,即伍角、壹圆、伍圆、拾圆、壹佰圆。该套券设计和印刷水平都较高,由日本内阁印制局雕刻课课长加滕仓吉雕刻,背面均为面额和告示,由日本内阁印刷局承印。但纸张质量较差,容易破损,因而大大缩短了流通周期。1932年9月10日,发行伍角券,规格为118×69mm,水波纹水印。12月20日,发行壹圆券,规格为144×81mm,水印为松树中加印“银壹圆”3个字。1933年(大同二年)6月1日,发行伍圆券,规格为151×86mm,水印为牡丹花中加印“银五圆”3个字。1932年11月10日,发行拾圆券,规格为162×93 mm,水印为祥云图中加印“银拾圆”3个字。1933年4月10日,发行壹佰圆券,规格为181×103mm,水印为云龙中加印“银壹佰圆”4个字。伪满洲中央银行此次发行的这套券俗称五色旗,是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所正式发行的第一套纸币,根据1935年(康德二年)10月16日,伪满洲中央银行通报第四十八号规定,将其归纳为甲号券。该套券除五角券外,其他图案正面主景均为伪满洲国国旗(红、蓝、白、黑、满地黄五色旗)和伪满洲国皇宫中的主体建筑—勤民楼。

1939年的勤民楼

勤民楼是伪满洲国皇宫重要建筑之一。原为吉黑榷运局所在地。1911年(宣统三年)吉黑榷运局由吉林迁往长春,为解决办公场所,于1914年建成,占地面积1206平方米。位于长春市东北角,原商埠地处兴运路道北,兴华街东头前,吉黑榷运局院内。

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后,建立伪满洲国,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充任傀儡,决定将伪满洲国首都定在长春,改名“新京”。当时的长春还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楼房很少。只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吉长道尹公署、吉黑榷运局、益发银行、中央银行和孔庙等几处建筑较好。其中吉黑榷运局,是“新京”城内装有暖气设备的最好的建筑之一。吉黑榷运局是吉、黑两省管理盐务专卖的机关,百姓称这里为“盐仓”。榷运局院落宽敞,布局紧凑。既有中西合璧的阁楼,也有中国古典式建筑的宅房。于是时任吉林省长官公署长官的熙洽选中了吉黑榷运局局长魏宗莲的公馆作为溥仪的办公地点。

日本侵略者为了抢在国联调查团来东北之前成立伪满洲国,匆忙之中,于1932年3月9日,在长春吉长道尹衙门举行伪满洲国执政就任式,年号“大同”。因在溥仪到“新京”时,吉黑榷运局长官邸尚在日夜不停地修缮中,于是,将位于长春七马路上的吉长道尹公署作为溥仪充当伪满洲国执政的临时办公地点。修缮工作完成后,于4月3日,把“执政府”又迁至原吉黑榷运局。这里便成了伪满洲国“执政府”。日本侵略者为适应其侵略政策的需要,决定伪满洲国实行“帝制”。 将“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执政府”改为“帝宫”。 1934年3月1日,溥仪身着“龙袍”,粉墨登场,在当时“新京”南郊杏花村“天坛”祭天,回勤民楼后换上大元帅服,行“登极典礼”。溥仪也由“执政”摇身一变成为“满洲帝国皇帝”。从1932年到1945年,溥仪在这里生活了13年4个月零8天。

承光门前郑国务总理拜交回銮训民诏书后退出勤民楼

溥仪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封号,但“皇宫”仅是民间的俗称,其实在伪满时的法定名称是“帝宫”,不能叫“皇宫”。因为伪满洲国比日本低一级,日本可以称皇帝,用“皇帝”前边的一个皇字,伪满洲国只有用后边的帝字,例如日本叫皇室,伪满只能叫帝室。

伪满洲国皇宫座落在长春市东北,高高的1534米长的黑色围墙把13.7万平方米土地圈了起来。是由东西不对称的四部分组成的梯型状、南北窄,东西宽的格局。在围墙上,还建有10个钢筋混凝土的岗楼。伪满皇宫分为内廷和外廷,两者以中和门为界。内廷是溥仪及其家眷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区域。外廷是溥仪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位于中和门以北。勤民楼则是外廷中的主要建筑,是溥仪的办公之处。溥仪根据康熙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祖训而命名为勤民楼。1934年1月7日至2月29日,为了迎接溥仪登基大典,由伪满国务院总务厅需用处营缮科监督设计,由清水组、胜本商会、渊上商会、高岛屋、清水制作所等分别施工,对该楼的建筑、采暖、电器、家具装饰等项工程进行了修改,并增建了木制外廊。改建之后,楼内设有谒见室、御学问所、大食(飨宴场)、音乐室、炊事室、御佛间、客见室等房间;另外,在该楼东北角还增设一处地下室,为采暖锅炉房。

一楼南面的正门为“承光门”,其意是溥仪为继承光绪皇帝的遗志而命名的。在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里,可称之为伪满洲国时期的第一名门。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卖国活动都在此门前发生,历史的镜头也准确记录下那一个个历史的瞬间:溥仪身着龙袍在门前登车前去祭天;溥仪出任傀儡后在此于关东军司令官合影留念;时任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在门前留下了他罪恶的形象……

勤民楼二楼东南角是一大房间,即正殿,名为“勤民殿”,也可称之为是伪满皇宫中的金銮殿。是溥仪“上朝”和正式接见外国使节、给伪满官吏颁发委任状、授勋的场所。

伪满时期,在这里发生过许多事,但最重要的莫过于签订《日满议定书》。1932年9月15日,溥仪派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和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在勤民楼二楼的勤民殿内签订了出卖中国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其内容是溥仪和本庄繁早已达成的“日满密约”文本。规定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铁路、港湾、水路、空路全部委托日本管理,日本人充任伪满洲国的官吏;日本有权开发伪满洲国的矿山、资源;日本军队所需物资、设备由伪满洲国供应;日本有权向伪满洲国移民等。据此议定书,把中国东北的主权出卖得干干净净。

勤民楼二楼的西南侧称为“御学问所”,是溥仪办公和非正式接见伪满官吏和外国使节之处。

一楼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候见室,伪满官吏到此拜见“圣上”,要按照官阶的高低,分别到各室等候。东侧靠南有一小房间是“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的办公室,吉冈安直名义上是关东军派到溥仪身边的“联络人”,实际上他的职责是专门控制监视溥仪的。

1945年伪满垮台后,勤民楼一度作为松北联中的学生宿舍,在一次火灾中,将木制的外廊和楼顶烧毁。解放初期,原沈阳重工业技工学校(后改为汽车厂技校)将该楼改成教室之用。之后,该楼几易其主,原来的建筑格局被破坏的面目全非。1982年,伪皇宫陈列馆恢复建制后,才对该楼进行了较全面的修复。2002年伪满皇宫博物院又对该楼进行修整、加固,使这幢历经浩劫的建筑得以恢复保存下来,并对外开放,承担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

勤民殿宝座

二 乙号券、丙号券五元纸币建筑“满洲国国务院大楼”

1938年(康德五年)1月和1944年(康德十一年)4月,伪满中央银行发行乙号券、丙号券五元纸币,均由日本内阁印刷局承印,上方正中为伪满洲国国徽,两边各一条龙,票面右为孟子戴冠像,图案颜色为黑色。纸币水印都是“满洲中央银行”6个字。乙号券五元纸币为棕色,丙号券五元纸币为深绿色,背景图案基本一致。这两张五元背面建筑图案均为“满洲国国务院办公大楼”。

伪满洲国国务院办公大楼,始建于1934年7月。旧址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126号,现由吉林大学医学院使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造型奇特,风格迥异的建筑,作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中枢机关,掌理伪满洲国的一切行政事务。该建筑外形与同时期日本国会大厦具有共同的“兴亚”式风格。

伪满国务院

伪满国务院正门

伪满国务院大楼图案

伪满国务院成立之初,在原吉长道尹公署楼内办公。吉长道尹公署为清末所建,楼宇陈腐,面积窄小,满足不了伪满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枢机关办公需要。于是,日伪当局即着手伪国务院新址的选定和设计任务。由于伪满国务院建筑将代表伪满洲国政府的形象,所以日本侵略者在建设伪满国务院办公楼时非常重视,于1933年3月成立了“官衙建筑委员会”,委员均为政府首脑。大楼的设计方案由伪满国务院的真正掌权者总务厅长亲自主持,计划几易其稿。最初选用伪满洲都城建设局修建科长相贺兼介的设计方案,当时由于相贺兼介缺乏对中国保守建筑的领会,所设计的方案用于伪满国务院这个伪满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显得有些拘束(这个设计方案就是伪满司法部)。于是采用了设计师石井达郎的设计方案。石井达郎对中国传统修建有较深的领会,他亲赴北京故宫实地考察,他所设计建筑有着浓烈的中国特色。同时,石井达郎在设计进程中又参考了日本国会大厦的设计构想,并且对中间主体塔楼的形象作了大批模仿,迎合了伪满要员的心理需求。

该建筑于1934年7月19日动工,1936年11月20日竣工。建筑外观呈“山”字型,屋顶有一高大的塔楼。在出入口门厅处,立着2根方边柱和4根圆柱,塔楼重檐下立四根圆柱于墙外。楼顶铺棕色琉璃瓦,外墙用咖啡色瓷砖贴面,正门朝西。有一层半地下室,地上4层,中间塔楼为6层,高度达48.8米,它成为当时最高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造价达250万元,在当时伪满政府办公建筑中面积最大、耗资最多。楼内电梯为由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生产,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电梯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控制系统,现在仍然可以运行。大厅楼梯扶手所用大理石采用从意大利进口由上万年贝壳化石形成的“雨田石”雕刻而成。整个楼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门朝西,平面结构呈“王”字形。楼的正中和两侧共有三个塔楼,中间高,两侧低。大楼正门檐口上方是伪满皇帝溥仪的阅兵台。伪满洲国务院门前种有两棵黑松,据说是由伪满执政溥仪所栽,意为日本人给溥仪树立威信,名曰“立威”树。

1934年3月1日,为适应日本殖民统治的需要,伪满实行帝制,溥仪也由“执政”变成了伪满洲国皇帝。随即对伪满国务院官制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国务总理改称国务总理大臣,各部总长改称大臣。对伪满国务院各部也作了调整,增设了蒙政部,专门掌管内蒙古旗务及一切行政。

1937年7月1日,为了适应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伪满洲国政府机关实行了重大的机构改革,将原有的9个部调整为6个部,即治安部、民生部、司法部、产业部、经济部、交通部。撤消了原来的外交部,成立处务局,同样直属伪满国务院。在这次机关调整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在伪满国务院各部实行“次长制”。即在各部大臣外之下,增设了“次长”,而“次长”皆由日本人担任。重大事项均由总务厅长官主持召开由“次长”参加的“火曜会”决定,大力加强了总务厅中心地位,使各部大臣彻底成了空架子。根据同年6月修正的组织法,废止国务顾问制,将国务总理大臣秘书官改为总务厅秘书官。

在伪满洲国国务院存在的十四年里,先后有两任总理:第一任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1932年3月9日-1934年2月28日)。第二任伪满国务总理张景惠(1935年5月22日-1945年8月15日)。

三 丙号券建筑“满洲中央银行大楼”

1944年11月,伪满洲中央银行开始发行新版壹元、五元、十元、百元劵,这是在长春本地印刷的,由于日本战争吃紧,货币发行量急剧增加,其纸币的印刷质量也有所下降。过去一直采用的是七色印刷,逐渐改成五色印刷和三色印刷,后来不得已又改成凹版(橡皮版)印刷。这次的百元票、千元票就是橡皮版印刷,其中五百元和千元印制约10亿元,印完后还未来得及发行,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也随之垮台。此次壹元、五元、十元券只是将原丙号券中的同面额券的号码作了改动,由长变短,一切简化,连“大日本帝国内阁印刷局制造”的厂名都没有改过来。其中,百元券有所改变,正面图案未变,号码改成6位号。印刷厂名也改成“满洲帝国印刷局制造”。此次增加千元券的印刷,此券在壹元券的基础上有所改进,特别背面印有伪满中央银行总行大楼,只印一个批号且并未发行。

伪满中央银行总部大楼,始建于1934年4月。旧址位于长春人民大街2303号,现由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广场支行使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伪满洲中央银行图案的丙号券

伪满洲中央银行原貌

伪满洲中央银行重达25吨的金库保险门

作为伪满洲国金融的中枢机关,仍在原吉林永衡号长春分号行址办公,当然也无法体现出威严。因此,伪满洲国把修建伪满洲中央银行新行址列为第一期建设的重点项目。不惜耗巨资进行修建。据史料记载,该楼是日伪统治时期投资最大、工期最长、最为坚固的建筑。整个工程预算为600万元,而实际耗资量近千万元。从1934年4月22日开动,开始修建地下部分。到1936年该建筑的地下工程才基本完成。同年的5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伪满国务总理张景惠及日“满”各界的上层人士参加了奠基典礼。这幢伪满最大的金融机构,号称“第一大建筑”的伪满中央银行,历时4年零3个月终于宣告落成。

伪满中央银行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四层,建筑面积达26075平方米。为钢架混凝土框架结构。墙都是用多层钢网拉在钢框里,再灌进混凝土。每层楼地面厚为60公分,全部用20毫米粗细的钢筋一根挨一根拉制,然后再灌进混凝土。外墙面以东北产的花岗岩石贴面。整个建筑如钢铁一般成为一体,十分坚固,类似广岛银行的设计,经得住原子弹的冲击波。

从建筑的设计及施工上也可以看出日伪当局对此建筑的重视程度。整个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均由日本人承担,建筑造型设计由日本人西村好时担任,主体工程由日本的大林组施工。就连银行使用的卫生设备、采暖设备、电气设备、运钞用的升降机及办公用品均是在日本公司生产而运至中国东北的。

金库是银行的重要机关,伪满洲中央银行的金库置于地下。为了安全起见,金库的大门特别在美国定制。此门长4米,宽2米,厚1.5米,共6个,轻重各有不同,最轻的15吨重,最重的达25吨。金库大门均由钢铁制作,和汽车库的大门相象。

地上4层内设总裁室、副总裁、理事室、事务室、会议室。一楼为营业大厅。大厅宽敞明亮,营业室内有圆柱28根,均由琉球产的大理石装饰。地面辅装的大理石一色用意大利生产的大理石。大厅中央建有咨询台和休息石椅,四个填写储单用的石桌。各楼之间还安有真空送信设备。楼内还有各种辅助设施,电梯6部、给水室、卫生室、升降机、供暖设备、消毒设备。在楼内配有安全防火、防盗装置。除主体建筑外,还建有装备齐全的附属设施,印刷厂、汽车库、杂品仓库、锅炉房等。在经理室内还配有各库的照明监视系统,在通往地库走廊的每个角都放有反光镜,地下室还设有纸币焚烧和发电设备。

伪满建国忠灵庙回廊

四 丙号券壹角建筑“建国忠灵庙”

壹角纸币发行于1944年8月14日,是壹角金属币的替代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战线不断加长,且节节败退,日本国内出现经济危机,战争所需物资供应吃紧。作为日本侵略战车上的伪满洲国也开始制定《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并开展“金属献给强调运动”,同时颁布了《金属类回收法》,就连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也带头献纳。一切与金属有关的都在献纳之列。流通中的金属辅币也被收回熔化,至使辅币严重不足。1944年由伪满政府发出命令,按《发行小额纸币令》,发行壹角、五分、壹分(未发行)纸辅币替代金属辅币。该纸币在伪满中央银行总行大楼后的辅助建筑中印制。壹角纸币一大张4版,每版35张,单张纸币规格为103×52mm,无水印。正面图案主色为黑黄色,上面图案为祥云衬托伪满洲国国徽,两边为东北特产高粱大豆,中间部分由满洲中央银行行名、号码、花卉、面额、总裁印章等组成,下面为印制厂厂名。背面为绿色,图案上面为伪满洲中央银行行徽,两面为花瓣衬托面额。在纸币正中印有“建国忠灵庙”建筑。

伪满建国忠灵庙,奠基于1937年,旧址现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121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时逢日本纪元2600年,日本关东军便以此为由,授意和安排溥仪再次访问日本,把日本皇族的祖先天照大神接到了东北,并在伪皇宫的东南角修建了“建国神庙”加以供奉。同年的7月15日,日伪当局又为“建国神庙”举行了隆重的“镇座祭”,从舆论上宣扬和吹捧“天照大神”至高至尊的地位。同一天,又以溥仪的名义颁布了由日本人起草的《国本奠定诏书》,明确规定将奉祀天照大神作为伪满的“国家宗教”,并确定为“建国元神”,也就是伪满洲国“新祖宗”的地位。与此相配合,日伪政权还效仿日本奉祀靖国神社的做法,在长春另建立了“建国忠灵庙”,以祭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被抗日军民击毙的日伪军警亡灵。

同年8月22日,溥仪按照日本关东军的设计和要求,又发出了新的旨意,“皇帝陛下日前创建建国神庙,奠定我国国体,此次更为奉祀殉职于建国之英灵,22日传出谕旨创建建国忠灵庙,为建国神庙之摄庙”。同日,伪国务院举行会议,决定创建建国忠灵庙,并立即进行创建“建国忠灵庙”的各项准备,以伪满洲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和伪祭祀府总裁桥本虎之助的名义发布布告:“顷奉圣旨,定于新京大同街之南岭,创建建国忠灵庙为建国神庙之摄庙,奉祀殉于建国之英灵为其祭神焉”。

伪满建国忠灵庙正门

有伪满建国忠灵庙正门图案的壹角券

其实,建立伪满建国忠灵庙,是日伪当局早已预谋决定之事。早在1936年即进行了设计。1937年4月19日,举行了所谓的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建造,占地面积45.6平方米,总投资为160万日元;日伪当局又将修建“建国忠灵庙”规定为国民勤劳奉仕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迫东北人民进行“义务奉献”,修建工程中的体力劳动均由“勤劳奉仕”的人担任。

伪满建国忠灵庙的建造于1940年基本完成,整体建筑完全为日本格调,分参道、外庭、内庭三大部分。建筑的外面敷以花岗石、砂岩石的贴面,琉璃瓦屋项,内部以大理石、涂料以及漆涂装饰。参道是前门和中间门之间的道路,全长600余米。前门高13米。参道的东侧有“庙务所”和“参拜纪念馆”,参道南部的水池上建有“昭忠桥”,桥长30米,宽17米。过桥往里走便是中门。外庭是中门和内门之间的庭院。进入内门便是内庭,即“建国忠灵庙”的主体建筑。祭殿跨度为38米,建筑面积905平方米,院中东西两侧建有东、西配殿、环结祭殿、配殿、内门建有四廊,其墙上绘满壁画,四角有角楼。祭殿后面为灵殿,两殿之间为禁城。灵殿为方形建筑,面积49平方米,用于摆设死者的灵位。伪建国忠灵庙修建的“庄重典雅”,动用人力之多,耗资之巨大,足以反映出日伪当局对此庙修建的重视。

日伪精心建造而又广为利用的这座“建国忠灵庙”仅仅存在了不到5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它的罪恶使命,并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侵略的历史见证。

参考书目:

[1] 李茂杰主编:《伪满洲国政府公报全编》,线装书局。

[2] 吉林省金融研究所:《伪满洲中央银行史料》,吉林人民出版社。

[3] 李重著:《伪满洲国货币研究》,吉林摄影出版社。

[4] 《满洲国现势》大同二年、康德四年,满洲国通信出版部兑。

[5] 姜念东等著:《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 于 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